张 琳
(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山东 济南250023)
智慧是赋予精神的一种境界,是聪明的策略与蓝图,忒壬斯说: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能预见未来。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成效。
智慧图书馆正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广义的定义是智慧地球.城市.校园的一个节点,是物联网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是高于数字图书馆的智慧共同体。而其狭义定义即为高校智慧图书馆,指在专业馆员和高素质读者协同驱动下,通过互联(物联)和智能技术,基于感知的智能信息环境和平台,嵌入智能数字分析机制,编制知识化的资源网络,为智慧校园的教、学、研、管提供无处不在、形式多样、主动灵活而且高效的服务。
它具有三大特点:(1)广泛的互联互通。(2)全方位感知和度量。(3)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在当今信息时代,智慧图书馆具有二大变化:(1)它已经逐步由数据库转化为数据海。(2)它已经由数字时代转化为智慧时代。
智慧图书馆由五大要素组成:资源、技术、服务、馆员、读者五大要素。
它是由传统资源建设转化为智慧资源建设,通过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来形成读者与图书馆的共同体。对读者需求的智能分析,自动感知读者的需求,智能评估目标资源,对当前的馆藏状态、学科价值、需求程度、价格因素、引文发文等诸多因素的分析,来实现用有用的经费获取最佳的资源。
通过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净化”与“进化”,通过资源的智能化处理,结合开展深化分析,来获取最优质、高效的数据。
通过学科服务平台,聚合与分享,海量学科、信息资源、智慧筛选、大浪淘沙,对读者需求与行为进行分析。并利用物联网、智能书架等技术获取数据,分析读者行为与需求,了解阅读喜好,“投其所好”。
它包括RFID技术应用、知识挖掘、云计算、云存储、泛在图书馆等。
RFID技术是感知的基础,可实现自助借还、智慧书架、跟踪导航等智能服务。知识挖掘是知识组织、关联数据、读者行为分析、研究路线图。云计算、云存储是指全球视角、高效协同、机构库、开放存取、大数据处理。泛在图书馆是随时随地对任何馆藏及服务的利用、移动阅读、电子教参、读者驱动等。这些技术都是高精准,高智能化的。
智慧图书馆的技术是便捷的工具,能够支撑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移动阅读、虚拟藏考咨询、社交网络、智能检索、个性化信息订阅、智能信息推送、集成化工具条、三维景地图、机器人服务、实时互动交流等。
它的服务不断融入智慧的进化过程,由传统的封闭坐等,到数字服务(网络+推进)直至智慧服务(读者驱动)。
服务泛在、高效、一站式、全球信息发现和获取,专项精确推送。智慧服务:感知需求,泛在智能、立体覆盖、信息丰准、应急响应、快捷方面、范围极广。包括:服务到桌面、网络设备信息接入、RFID技术、物理场所、个人电脑、知识库、全球资源,Google技术、IM实时咨询、个人信息、工具箱、Alerts追踪等。
智能服务具有智能聪慧,以人为本,提供便捷人性化服务;无所不在,形式多样;提供主动式服务,感知读者的服务需求;理念引导,体系保障,以科学服务为主线,设计崭新的功能组合与服务体系。
馆员新角色:(1)专业性(2)复合型(3)时代感。
图书馆员是从服务到支持,从信息引导到提供增值服务,是信息市场营销师,是信息管理师。他必须是信息权威、培训师、知识管理、内部分析、内容管理、谈判专家、电子专家、合作伙伴、市场营销与传播者。
乐用指喜欢图书馆,具备高素质,乐于尝试新技术。协同指融入图书馆,出谋划策,协同图书馆建设。敏锐指探索图书馆,有敏锐洞察力,及时感知和反馈。
读者同时应当是图书馆的构建者,是图书馆的主体。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慧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是全方位开放式的图书馆,综合的学术资源信息服务中心,配套齐全的活动中心,高效便捷和节能的智慧中心。
3.1.1 沟通智慧化
利用物联网多种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手段,以及先进的物联网通讯设备,构成一个基于物联网通讯智慧系统。在智慧图书馆,不仅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
3.1.2 建筑智慧化
对图书馆建筑内的各种机器设备进行智慧化程序控制及综合管理,构成了一个建筑物智慧系统,同时智慧系统使图书馆各种机器设备的运行.保养.维护更趋智慧化,从而优化人力和物资资源的配置,达到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目的。
3.1.3 服务智慧化
在智慧图书馆中,通过物联网把各项独立的事物处理,通过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具有事物处理,管理和决策机能的服务智慧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利用它,提高对各种信息的分析比较,提炼的能力,从而实现服务智能化。
3.2.1 更透彻的感知
3.2.2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3.2.3 更深化的智能化
3.3.1 摸索阶段
目前,物联网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是以RFTD为关键技术的简单应用,如:2006年7月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是中国最大的RFID项目,从文献的采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TD标签和阅读器,完全取代了原有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图书馆应用这项技术后,消化了借还书的操作程序,提高了清点馆藏书刊的速度,以及书刊整架归位和流通的效率,并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的自助服务,实现了图书馆的高效运转,然而,这只是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而初步探索,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还尚远
3.3.2 初级阶段——信息汇聚
将分布于图书馆多领域,不同类型,传感网络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汇聚至某一集中平台,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共享,提供较为简便的应用服务,实现图书馆各物体.各信息载体的互联互通。
3.3.3 发展阶段———协同感知
以事件.任务和目标为驱动,进行感知、网络和应用各层面的协同工作,环境、目标等进行智慧获取和处理,提供更为智慧,更为精确,多元化感知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进入半智慧化的状态。
3.3.4 目标阶段———泛在聚合
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与图书馆各个领域,实现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海量信息在物联网平台的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并引发全新的业务和服务模式,实现互联网在图书馆应用的最高目标———智慧图书馆。
作为场所的图书馆,它具有功能丰富多元,环境、存储、圣殿三大方面。作为服务的图书馆,它以学科化服务为主流,强调精、细、深、泛在的知识服务唱主流,影响深远。它的资源建设有特色而形式多样,包括e+p.e-first.e-only,强化特色,避免同质。它的联盟与合作实质,推进形成系统的共建共享网络。基于云服务的第三代图书馆成为现实,综合各种平台,整合多种资源,先进技术支撑互动、便捷、有效服务。
教师上课时可以通过设在教室的触摸屏随时进入图书馆,选择对应教参等。学生可以在教室完成书目查询,在线试听娱乐等。
桌面自带平板电脑,有声阅读技术支持,灵活租借,实时评论,在线研讨。
触手可及的图书馆,包括:手机、pad、随时查询、投影放大、阅读或展示,智能眼镜、智能接入、快速查阅、浏览内容等,定位读者、自动推荐、读者所在位置的相关资源,三维展示,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灵活、互动、贴近,融入世界,提供多语言的引导、咨询服务,成为面向世界的智慧图书馆,衔接出版社,提供图书试读,根据读者阅读情况,智能的进行图书资料采购,资料更贴近读者,提高使用效率。
借助服务过程中的而各种有形要素,使无形服务及图书馆形象具体化,便于读者感知和印象深刻。无形性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特征。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更应该是随时随地的无所不在的。
它不仅仅是书的海洋,更是信息和数据的海洋。孕育中的智慧图书馆,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探索中的智慧图书馆,必将精彩纷呈,新悦无限!
[1]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构建智慧图书馆的若干关键问题思考[Z].
[2]严栋.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图书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