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商之美

2015-04-24 03:24:00
爱你 2015年16期
关键词:马家辉印泥书摊

◎ 徐 鲁

旧书商之美

◎ 徐 鲁

不知是谁最先使用的“书香”一词,用得真是好极了。书的世界就该纸墨飘香,仿佛予人玫瑰之手,芬芳犹存。我猜想,旧时所谓“敬惜字纸”之说,其实也源于对书本的尊崇、敬爱和珍惜。

闲暇时,我喜欢逛一逛旧书铺和旧书摊。倒不一定是像那些旧书收藏者,怀着明确的猎书、淘书的功利目的,我有时纯粹只为感受一种故纸芬芳,享受一下翻阅旧书的好奇和乐趣。那些曾经出入过许多人家、因为各种原因而流落到书店和书摊的旧书,也确实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何为“手泽”。正如查尔斯·兰姆所说:一个真正的爱书人只要还没有因为爱洁成癖而把所有的老交情都拒之门外,无论这些书有着怎样污损的书页和残缺的封皮,它们对他仍然具有无限的吸引力和亲切感。它们的破损也表明,肯定有无数位读者的拇指曾经伴随着欣悦的心情,一遍遍翻弄过这些书页,也许它还曾经给某位贫穷的缝衣女工带去过欢乐和幻想……

因此,在我的心目中,“旧书商”是一个十分美好和温暖的词,总让我想到那些令人尊敬、让人怀念的卖书人和藏书人,想到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里那家旧书店,那位善良的旧书商和他远在美国的读者之间浪漫、温暖的故事。

马家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过一个细节:有一次,他带女儿去参观一个古书展,小女孩独自在各个书摊面前左看右看,很明显她不可能买得起那些动辄三四千元的古书,但是那些英国旧书商却都会耐心地给小女孩讲解书架上那些珍贵旧书的典故和特色,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言谈亲切一如小女孩的老祖父。旧书商的友善令人感动。

看到马家辉先生写到的友善的英国旧书商,我想起我所认识的一位德国旧书商。他告诉我,他的名字叫“汉尔”(音译)。每年我去法兰克福参加书展时,无论多么忙碌,我都会抽空到他的旧书铺前去看看他,跟他打个招呼,有时候也会请他帮我找几本自己想找的旧书。

我去法兰克福有六七次了,每次去都会觉得,这位老先生一年年地变老了。每次见到他时,他都会热情地搬来一些估计我会喜欢的书,供我挑选。我在汉尔先生那里先后买到过几本歌德、席勒的精装本诗集和剧本,买过几本布面小开本的、古雅的套色木刻画集,买到过德国著名故事诗《顽童捣蛋记》的一个较好的插图本。后来我在出版绿原先生翻译的这册小书时,正好解决了原版插图问题。汉尔先生知道我喜爱歌德,还特意帮我找到了一幅年代比较久远、好像印刷在绒布上似的歌德画像。后来我托朋友给这幅歌德画像装了一个雅致的木框,挂在书房里,天天可以面对。

就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我看到《中国艺术报》上有一篇报道《斯人已逝,卷墨长留》,说的是“书香人淡自庄严——周叔弢自庄严堪善本古籍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使我尤为感动的一个细节是:叔弢老人在旧书上用印十分慎重,早年曾用长方阳文印“曾在周叔弢处”,后觉此印过大,改用“周暹”小印,用印泥亦十分考究,唯恐印泥质量不好,印油散去,有损书品和寿命。

(摘自《茶烟起淡淡》上海书店出版社 图/连国庆)

猜你喜欢
马家辉印泥书摊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挡水板设置对系统启动时间影响分析
我的小书摊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
科教新报(2020年1期)2020-02-14 05:57:55
昂贵的“印泥”
意林原创版(2017年5期)2017-06-08 19:10:41
歌剧《党的女儿》的故事(二)
琴童(2016年8期)2016-05-14 10:58:56
歌剧《党的女儿》的故事(一)
琴童(2016年7期)2016-05-14 10:58:55
Bloom Man马家辉 慢慢老去的小男人
花样盛年(2016年3期)2016-03-10 05:57:44
都是印泥惹的祸
小说月刊(2014年4期)2014-04-23 08:52:22
是你,让我伤了“自尊”
意林(2012年19期)2012-05-30 07: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