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创新机制 四大扶贫工程全面开花

2015-04-23 19:01卢辉
中国扶贫 2015年2期
关键词:秭归县整村建房

卢辉

近年来,湖北秭归县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狠抓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到户、扶贫搬迁四大扶贫工程,实施精准扶贫,在扶贫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均取得了积极成果,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切实迈上新台阶。

整村推进依循新思路

2011年新一轮整村推进实施以来,秭归县共启动了2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促进了贫困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改善、村容户貌大变样、生活水平大提高。

整村推进工作中,最难、最重要的是整合资金。秭归县创新机制,全面实施“1119”帮扶工程,有效破解了资金整合这一困局。

“1119”帮扶工程即由1名县委常委或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挂帅,1个有实力的队长单位牵头,1家规模企业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9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每年轮换一次,实行集团式帮扶。并以文件形式明确县级领导、队长单位、帮扶单位、规模企业的帮扶工作职责。为确保每个贫困村项目资金投入达到300万元以上,秭归县实行项目资金硬捆绑,集中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整合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部门资金,集中投入到整村推进的贫困村。

在操作方式上,先由扶贫部门提出项目资金整合方案,然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最后由联系村的县级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到村实地办公,现场督办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据统计,全县共为28个村捆绑项目资金18468万元,村平均投入达到660万元。

贫困村整村推进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尽管每个村投入几百万元,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能选择群众最急需、最盼望解决的问题实行重点突破。

秭归县充分结合贫困村的实际,在项目建设上突出支柱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建设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已实施整村推进的28个村共发展以茶叶、柑橘、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5000亩,新建和改造猪栏82000平方米,引进优质种猪1900头,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大户150余户;新修公路57公里,改造、硬化公路106公里,维修公路77公里,完成低丘岗改造5700亩,新修和改造塘堰28处,渠道9千米,新建水池509口,架设管网77.3千米,解决了117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整村推进是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老课题”,如何让“老课题”体现“新思路”?为此,秭归县不断创新方法,健全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带动机制。出台“1119”帮扶工程文件,重点强化领导示范作用。县委、县政府坚持定期专题办公,听取整村推进工作情况,促使了各牵头领导和牵头单位竞相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贫困瞄准机制。加大扶贫到户力度,更多地关注贫困户,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真正瞄准扶贫对象。杨林桥镇天鹅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到户项目,共扶持128个贫困户新建生猪栏圈,扶持贫困户覆盖面达到了75%。

三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制定群众参与的奖励机制,对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性高、自力更生精神强的贫困村,倾斜安排项目资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依靠群众自身力量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产业扶贫扶出新天地

为促进贫困农民稳定增收,建立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秭归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到户、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路子。近五年来,全县新建、改造产业基地35000亩,农民每年人均从产业扶贫中获得的收入超过1500元,有10余万农民通过产业化扶贫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因地制宜,选准项目。秭归县在选择主导产业上,坚持“一村一品(业)”的发展思路,根据贫困村的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做到了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全县确立了低山柑橘,中山茶叶、核桃,高山烤烟、生猪的产业发展思路。

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按照“整村推进、产业覆盖、连片开发”的扶贫思路和要求,做到产业开发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优势。一是舍得资金投入。近三年,县扶贫办把8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都用在发展产业上,三年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500万元。二是舍得当家田发展。各村实施整村推进发展产业,具体做法是先确定适宜发展产业的田块,再对照这些田块去找农户,落实产业发展面积。三是培育1?2个主导产业。各村根据海拔高低、地势条件的差异,每个村重点培育1?2个适合本地的主导产业。

龙头带动,以企促村。在产业扶贫中,秭归县始终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核心环节来抓,把产业开发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工程,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联动、互利共赢”。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三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00余万元,重点扶持了屈姑食品、帝元罐头、九畹丝绵茶等一批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降低了农户生产风险,提高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层次和产品质量,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强化培训,扶智提能。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秭归县坚持科技扶贫的发展思路,立足各地产业发展实际,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脱贫致富的本领,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使产业扶贫效益大幅提升。endprint

扶贫到户探索新理念

为打破“一刀切”的传统扶贫方式,完善贫困识别机制,改“大水漫灌”为“滴灌”,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重点扶持,秭归县及时创新扶贫理念,调整扶贫思路,探索实施了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差别式扶贫到户模式。五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500余万元,实施了六类差别式扶贫到户项目,受益农户7000余户,其中贫困户5500户。该模式使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贫困户合理地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给予的扶贫资源,让那些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对象得到了实质性的扶持。

差别式区分扶贫对象。按照“实事求是、公开公平”的原则,由群众评定扶持对象。并按照贫困程度将农户划分为一般收入户和低收入户,进而将贫困人口划分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及临时因灾因病因教育返贫的贫困人口,锁定差别扶贫的范围和对象。

差别式实施扶贫措施。根据贫困农户的不同实际,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办法,实行一户一策,一户一扶,一户一帮。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开发式扶贫,让他们自食其力,稳定解决温饱;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救助式扶贫,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对临时因灾因病因教育返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府救助和社会资助,让其平稳渡过困难期。

差别式帮扶扶贫项目。根据不同的贫困群体具有的自我脱贫能力,结合贫困户所处的立地条件、资源优势、人力素质等状况,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安排不同的扶贫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安排养殖业、种植业等适合农户脱贫增收的具体项目,帮助建立稳定脱贫的支柱产业;对有富余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将其纳入“雨露计划”给予资助,对留守在家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提高脱贫致富本领;对需要改善居住环境的贫困户,实施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帮助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差别式扶贫项目补助。根据农户不同的贫困程度,实行不同的扶贫标准。同一扶贫项目的扶贫标准低收入贫困户高于一般收入户,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实行全补或包建,对低收入户按适当高于县内同类项目的标准给予补助,对一般收入户实行以奖代补鼓励政策。

扶贫搬迁闯出新模式

为顺应当前农村发展的新趋势,满足贫困群众改变居住环境的新意愿,秭归县按照“科学规划、村级实施、统一标准、集中居住”的思路,实施扶贫搬迁集中建房,大力推进村庄建设,为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有益经验。自2009年以来,全县建设居民点27个,集中安置贫困户571户、2200人。

规划“一张图”。把扶贫搬迁集中建房融入新农村建设大规划中统筹谋划,做到不允许在没有规划的地方盖房,不盖未经规划设计的居民点和房屋。一是合理设计新居。按照美化农村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总体要求,将厨房、厕所、附属房、沼气池等一步规划到位,确保房屋建设既简洁美观,又方便实用。二是统筹设施配套。综合考虑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联排联建”,留足建设通道,降低建设成本。三是方便生产生活。居民点一般选择在主线公路两侧,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区域,让农民搬迁后仍能方便进行农业生产。

示范“一盏灯”。按照“先行探索、典型带动”的思路,积极开展扶贫搬迁集中建房试点。一是集镇拉动型。由乡镇政府或村完成征地、场平工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占地建房农户或以土地融资,或以现金购买宅基地所有权的方式,依法取得建房所需土地,并按照要求在规划内自行建房。二是整体联动型。由农户预付一定的建房费用,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房型、统一验收,组织征地、场平、建房、配套等一步到位,居民点建成后,农户交齐款项即可直接入住。三是股权促动型。由村负责组织协调,经规划设计和招投标后,由施工队垫付资金,完成“三通一平”后,将地基进行拍卖,拍卖后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四是项目推动型。由乡镇、村整合扶贫开发、乡村公路、农田水利等政策,为建房户免费提供地基,或农户按照资金缺口比例,出少量现金购买宅基地,建房户按照规划自主建房。

建设“一盘棋”。一是严格建房管理。村里与建房户签订建房管理协议书,规定必须按统一的图纸施工。由建房户代表推选工程监理人员,负责对建房质量进行日常监督。二是严格资金管理。除农户自主建房外,其他建房模式均在村“两委”的主持下,经建房户村民代表商议,推选理财小组成员,由理财小组管理使用建房户交纳的建房资金。三是严格复耕管理。建房户领取建房许可证后,交出原宅基地,旧宅基地统一复耕,新增耕地面积归村级所有,集约经营。

服务“一条龙”。一是政府引导。县委、县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对群众扶贫搬迁集中建房积极性高的村,配套项目建设资金。二是部门配合。县扶贫部门加大对农村搬迁建房的支持力度,将贫困农户搬迁建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户12000元(非贫困户10000元)。同时,在整村推进中为部分村安排10万元以上扶贫资金,支持搬迁居民点征地和场平。县直相关部门倾情投入,为居民点配套建设提供项目及资金保障。三是村级协调。村“两委”加强协调指导,创新管理办法,妥善化解建房过程中的矛盾纠纷。endprint

猜你喜欢
秭归县整村建房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农村商业银行整村授信实践及其问题与对策
山西摸排疑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50余万个
十年磨一剑! 广州“巨无霸”旧改茅岗村复建房亮相!
帮人建房丧命 引发赔偿之争
吕梁石楼金融扶贫出新招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秭归县努力破解农村群众出行难
做好精准扶贫的民生答卷——秭归县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亟待加强——以秭归县为例
畅想马年 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