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娥
(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州 434020)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最敏感也是最愉快的一个阶段[1]。激素、情感、心理以及生理因素引起的全身性变化对孕妇睡眠方式、日常事务处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会产生显著影响。妊娠前三个月,睡眠方式发生变化的孕妇比例数从13%增加到80%,而在孕晚期这一比例从66%增加到97%。2007 年,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报道称79%的孕妇遭遇睡眠障碍困扰,有超过72%的孕妇夜间频繁觉醒[2]。睡眠方式的改变会导致日间功能障碍、产妇疲劳、家庭福利损失和车祸事故增加等,此外,睡眠障碍还会引起心理紧张、失眠,最终会增加孕妇焦虑等。因此,睡眠障碍会降低糖耐量,导致高血压和个体能力下降,间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风险。缺乏睡眠会引起白天嗜睡,从而增加社会和职业问题。同样,严重受睡眠剥夺困扰群体的焦躁易怒情绪、攻击性行为以及较少的社会交往比例要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孕期睡眠障碍可能会增加早产风险和低出生体重儿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和福利就意味着能够免除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引起的疾病和残疾。然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前保健也已不再局限于预防、诊断、对影响孕产妇和儿童健康问题管理的传统援助。为了支持和鼓励大多家庭可以从心理上应对生育领域的生产和社会意识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产前保健提供了更广泛的援助内容。支持力度的扩大正是与医疗保健综合评估相关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的反映[3]。在健康、身体、情感以及社会舒适度层面上的生活质量存在着不同的变异,这对决策人和卫生保健社区针对孕产妇和婴儿制定护理计划是很重要的。一些旨在改善睡眠质量的因素必须要被考虑在内,如行为特征、日常活动、环境、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因素[4]。有研究表明,在正常妊娠期间,孕妇活力的下降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我国尚未见孕妇生活质量与睡眠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100 名患有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的孕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判定)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包括:教育程度初中以上,无生理或精神疾病(医疗和心理),无烟酒史,未服用过催眠药物或激素类药品,胎龄为15~25 周。排除标准包括: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孕妇,研究进行期间遭受创伤性事件甚至失去亲人的重创;研究过程中,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服用其他药物帮助睡眠、旅行、倒班的参与者。
该项研究中涉及到的工具包括:人口学特征(涉及个体年龄、教育、职业、同质性、胎龄、社会经济状况、丈夫支持度、生活满意度、孕妇及其丈夫吸烟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调查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BREF)。
1.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是回顾性的自评量表,用来评估孕前期存在的睡眠模式和睡眠障碍问题。PSQI 由19 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 个自评条目和5 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18 个自评条目组合成7 个成分.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记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gl 总分,满分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由调查对象自主填写.填写完成后由调查员将问卷统一回收。。
1.3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含24 个0~5 分评分条目,涉及生理领域(7 个问题)、心理领域(6 个问题)、社会关系领域(3 个条目)和环境领域(8 个问题)4 个领域,及总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两个主观条目。主观条目分5 个评定等级,包括“很差/很不满意”、“差/不满意”、“一般”、“好/满意”和“很好/很满意”。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本研究量表由患者自填。中国大陆常模为方积乾等1999 年发表的数据,是从北京等地随机抽样777 名正常人使用WHOQOL-100中文版测量的数据分析得出。
1.4 统计方法数据使用Epidata3.1 软件二次录入,核对后使用SPSSl9.0 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生活质量与国内常模比较采用单样本t 检验。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对分类变量根据变量取值分组后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对连续变量用Pearson 相关分析。对生活质量相关因素进行逐步法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根据表1(参与者人口特征的频率分布),妇女平均年龄是26.86±6.51,同质性1.97±1.00,胎龄18.11±2.08。有64%的孕妇是家庭妇女,71%具有大学学历,78%属中等经济水平,97%有生活满意感,不吸烟的孕妇和丈夫的比例分别是99%和60%。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职业(P ≤0.009),教育水平(P≤0.03),同质性(P ≤0.004),丈夫支持(P≤0.000)和生活满意度(P≤0.004)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年龄(P≤0.01)和同质性(P≤0.01)与睡眠质量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与生活质量显著负相关。
表2 中关于睡眠质量及其成份中显示的参与者的频率分布,妊娠期妇女平均睡眠质量得分为8.62±2.81。
表2 孕妇睡眠质量的7个评价指标
生活质量中参与者的频率分布以及四个主要原因,如表3 中所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及环境健康。
表3 孕妇生活质量评价因素
生活质量评分部分以及其四个主要原因之间的对比如表4 所示。皮尔森和斯皮尔曼相关性检测表明生活质量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P≤0.04)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但是仅仅就生活质量而言,心理健康(P≤0.02)与睡眠质量之间是明显相关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妊娠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有关,睡眠障碍(PSQI 中的第五个成份)会对孕妇的心理、社会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并且,主观睡眠质量(PSQI 中的第二个成份)与生活质量、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健康相关联。随着年龄及妊娠期体重的不断增加,孕妇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也会呈现下降趋势。
表4 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和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本文的研究结果与Deborah 和其同事在2010 年[5]得出的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都显示出妊娠期妇女存在的睡眠问题,不断下降的身体功能以及社会健康。此外,孕妇同样还面临着不断加剧的身体疼痛,由于身体原因,处理日常事务的局限性不断增加。
同样,Kamysheva E 在2010 年[6]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忧虑、身体症状以及差的睡眠质量,或睡眠问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是与孕晚期出现在孕妇身上的抑郁症状相关联的,就睡眠质量对孕妇精神健康来说,其结果与目前的研究是相一致的。
Tara 和Danielle 在2005 年[7]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一个月内如果有14 天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与一般健康、身体、精神、日常活动、日常抑郁症状、不适感、疼痛、吸烟欲望、酒精、运动障碍以及肥胖相关。主观睡眠质量(PSQI 的第一个成份)与身体、精神、社会和环境健康,生活质量,日间障碍功能(PSQI 的第七个成份)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统统归纳为日常习惯于抑郁症状,同样与目前的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
Zeitlhofer 在2000 年[8]进行的研究结果中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质量也随之而下降,尤其体现在妇女身上。年轻受试者(15±29)的整体生活质量最高,老年受试者(超过50 岁)最低。随着年龄增加,生活质量随之下降。主观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着适度并且显著相关(r2=0.6721)。本研究发现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不同之处在于,Zeitlhofer 的研究对象是男性和女性,而本研究仅针对孕中期孕妇。
至于睡眠障碍是否会对妊娠期、分娩以及产后问题有所帮助,这一点在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妊娠期妇女来并非是这个时期的一个正常现象。为了保持身心健康,除了日常产前保健计划外,妊娠期妇女还应接受定期的咨询指导和特殊调查问卷以供医护人员加以研究判定,此外还有睡眠障碍的诊断,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解决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确保能够保持母婴健康,达到“健康母亲和健康孩子”这一目的。
本文进行的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时或许会存在一些精神上的影响,这是研究人员无法控制的。此外,一些未诊断出的疾病,改变日常饮食和锻炼对睡眠模式产生的影响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1] 余薇.妊娠妇女分娩过程中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27):228-228.
[2] 周俊英, 陶媛, 李力等.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睡眠质量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2(5):471-473.
[3] 黎学华, 谢震渊.产后抑郁症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及疗效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07(3):21-24.
[4] 孙秀兰, 车志宏.音乐疗法改善睡眠障碍对中晚期孕妇心理卫生状况影响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0, 12(34):77-77.
[5] Deborah, Dritsa M, Verreault N, Et al.Sleep problems and depressed mood negatively impact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during pregnancy[J].Arch Womens Ment Health ,2010;13: 249-57.
[6] Kamysheva E, Skouteris H, Wertheim E H, et al.A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leep quality, physical symptom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pregnancy[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0; 123(9): 317-320.
[7] Tara TW, Chapman DP.Associations of frequent sleep insufficiency with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behaviors[J].Sleep Med,2005; 6(11): 23-27.
[8] Zeitlhofer J, Schmeiser-Rieder A, Tribl G, Et al.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Austrian Population[J].Acta Neurol Scand, 2000; 102(29): 24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