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近日广东省一家安全公司的押运员,在执行任务途中因为自己的配枪走火而受重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走火这个词对于公众而言并不陌生,媒体近年来在一些国际政治问题上,很喜欢用“擦枪走火”这个字眼,那么到底如何避免擦枪走火呢?
玩枪之前必须检查
任何枪支一旦到了手中,就成为一种责任,因为使用不当会让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甚至可能挑起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就是一名萨拉热窝青年对一位王子开枪,这件事距离我们正好100年。
所以任何人获得枪支之后,都必须仔细检查枪支的状况。检查枪支时,首先应该卸掉枪的弹匣(当然有些枪支如左轮手枪和这次走火的主角霰弹枪是没有弹匣的。你同样需要检查清楚弹仓或者转轮内有无子弹残留)。左轮手枪的弹巢内没有子弹就是绝对安全的,自动武器则未必。自动武器除了弹匣之外,在枪膛内还可以填入一发子弹。因此在检查完弹匣之后,必须拉动枪机,这个动作除了确保枪机工作顺畅之外,还可以将膛内的子弹抛出来。一般检查需要连续拉动枪机三次,这样才能确保膛内无子弹。之后,你还需要对着空地或者土墙一类的地方,扣动扳机一次,以确保真的已经将子弹退出。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个动作千万不能将顺序弄错,否则会造成走火。
千万不要没事把子弹上膛
自动武器在子弹未上膛的情况下,是绝对安全的。因此,在大部分国家的军队中,均要求士兵在非射击状态下不得将武器上膛。我国特种部队的训练,甚至取消了开保险动作,直接通过上膛的动作来解除保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用枪单位,都能够如此简单—刀切地解决走火问题。
警察往往就无法做到这点,因为他们经常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如果接到报警说有强奸案件发生,赶到现场后警察拿着上膛的枪械踹门进入,发现只是两夫妻在玩游戏,那么此时将会非常尴尬!除了被人骂得狗血喷头之外,手中的枪还上了膛,必须做第一段的所有动作,清理完枪械才能安全将其放回枪套中。如果此时还有罪犯在楼道埋伏打算袭警,那么清理枪械的一刻无疑是罪犯最佳攻击时机。
在欧美国家,警察被要求上膛偕行武器,这样可以避免上述的尴尬情况。当然这就要求枪械必须具有非常良好的保险装置,毕竟上膛的枪支是处于待机状态,有可能因为不当操作而走火。
有保险和没保险?
中国最早的军用制式54式手枪,是一种保险不可靠的武器,因为54手枪根本没有外置的手动保险,熟悉其性能者,上膛后会将击锤轻轻放回,这样54手枪的击锤和扳机会因为这种错误操作而卡住。卡住击锤动作的卡槽可能因为磨损而失效,同时这个动作只能锁住击锤和扳机,真正让子弹发射出去的关键部位击针根本没有锁定。如果发生意外碰撞,力量大到是让击针移动的时候,那么手枪还是会击发。
现代的枪支,不可能再沿用上个世纪30年代54手枪的设计。为了避免枪械意外走火,会设定击针、击锤和扳机等所有可能导致走火的保险锁定。即便是这支枪从飞机上扔下来,也只会摔散架而不会走火。
上个世纪70年代,奥地利格洛克公司制造了一种根本没有手动保险的枪械。听起来这是一种和54手枪一样不可靠的武器,然而它是警用手枪的典范。格洛克的设计师,认为枪械的保险是一种能量的对冲,因此他们在设计枪械内部结构时,没有采用传统的击针和击锤形式。而是采用了平移的一个击针零件组,设计时保证枪械在非扳机作用下,任何外部撞击和意外操作,击针移动动能都不足以让子弹击发,成为新的保险设计方向。
为了避免钩挂扳机造成的走火意外,格洛克设计师还在扳机上加了一个锁定装置,只有人的手指扣动扳机才能开枪,一般的外力钩挂无法使该装置解锁。在没有手动保险的情况下,这种手枪也不会走火。警察不仅可以带着上膛的枪巡逻,而且在射击时根本不用开保险。不少用过格洛克的人,认为这种枪是有依赖性的,因为他们会忘记手动保险的存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