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春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林业局,贵州 玉屏554000)
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场或其他国有为单位,对该林场或单位的全部森林资源开展专项调查:集体、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原则上以县(市、区、特区,下同)为单位开展调查,但经营面积达到200hm2以上的森林经营主体,可以在县(市、区、特区)统一调查的基础上单独编制采伐限额。
森林蓄积量调查的对象是指林地上采伐胸径5cm以上的林木。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采伐的森林和林木,农村居民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竹林以及非林地上的林木。
每个调查小班至少调查1个面积为0.06hm2的样地,样地形状为圆形或矩形,分样园和样方两种。
在选定的调查小班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确定好中心点(即样圆的圆心),以13.82m为半径,向四周圈定面积为600m2的样圆,在样圆内对5cm以上的林木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为了便于识别区分样圆边界木,可用红色油漆喷接界木进行标识。
在选定的调查小班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从西南角开始,划定面积为600m2的矩形样地,一般长为30m、宽20m,用红色油漆喷接界木进行标识,在样地内对5cm以上的林木进行调查。
搜集近年来调查区域的森林资源“消”、“长”的相关资料,如营造林作业设计、占用征收林地、火灾、病虫害、自然灾害、采伐作业设计:1∶10000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图:推算小班数据库等资料。
以外业调查小组为单位,配备仪器工具:包括罗盘仪、GPS、PDA、平板电脑、照相机、测高器、测绳、皮尺、计算器、测树围尺、钢直尺、工作袋等;办公用品:包括调绘笔、铅笔、小刀、稿纸、墨水、橡皮、讲义夹等;防护用品:工作服、护具、蛇药等。
以推算小班数据库为依据,从中按照优势树种(组)、起源、龄组、郁闭度等级4项因子组合,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班,各类型小班数不少于3个,不足3个的全选。为了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在选定的调查小班时,要兼顾交通、地理、地势等条件。选定调查小班后应对小班先逐一登记,然后根据选定小班分布特点,制订调查路线。选中的调查小班按表1进行登记。
表1 调查小班登记
表中的各项因子从推算小班数据库中获取填记。
深入调查小班内,目测有代表性的地段,根据地形特点确定采用样圆或样方进行调查,样圆调查用GPS在圆心读取经纬度,再划定样圆。样方调查用GPS在西南角采集经费度,在划定样地。完成小班样地调查的布点。
对样地内采伐胸径5cm以上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记录树种和胸径(胸径小数位保持1位)。为了方便以后的数据录入和内业计算,应按树种按径阶分别记录,即相同树种相同径阶的林木记录在一起。
在实测样地各林木胸径的基础上实测树高,分树种分径阶测量。其方法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各径阶的平均胸径理论值,在样地中寻找3株胸径最接近理论值的林木测量树高,再按算术平均法计算,得出该树种各径阶的平均树高,为内业计算树种蓄积量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保证样地调查的客观真实,为以后的内业计算提供依据,应在调查现场填写《样地调查每木检尺表》,样表如表2。
表2 样地调查每木检尺
5.1.1 计算调查样地树种径阶单株蓄积量
以径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按立木二元材积式计算单株林木蓄积量,公式如下:
杉木(中心区):
5.1.2 计算调查样地树种径阶蓄积量
以径阶株数乘以单株蓄积量及得出径阶蓄积量,为进一步汇总计算小班实测蓄积量打下基础。
5.1.3 计算小班实测蓄积量
累加调查样地各树种各径阶蓄积量,即得出样地(0.06hm2)的蓄积量,乘以16.667得出小班公顷蓄积量,再乘以小班面积得出调查小班实测蓄积量。
以小班单位实测蓄积量除以小班单位推算蓄积量,得出“调整系数”,为编制采伐方案提供参数,其中小班单位推算蓄积量从推算小班数据库中获取。
根据调整系数,对小班数据库进行更新后,按商品林和公益林两项,合理测算森林经营单位的年伐量。
完成内业计算及资料整理后,应组织变成成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本期限额执行简要情况、森林资源变化发展概况、下期编限基本情况、编限结果(合理年伐量和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和对结果的分析说明、以及加强下期限额管理的措施意见等。其中,在编限基本情况中,要特别说明各类编限单位的数量、依据森林经营方案确定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的单位数量等情况:在编限结果中,要特别说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合理年伐量和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所占的数量。
森林蓄积量的调查,应结合调查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合理运用调查技术,尽可能确保调查取得的数据详实可靠、客观真实,编制的采伐限额方案逻辑性强,具可操作性,使森林资源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1]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R].北京:国家林业局,2003.
[2]刘文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总结与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3).
[3]赵惊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模式[J].农业科学研究,20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