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仪 我们的信仰是国家会更好

2015-04-21 05:03陈珂
时尚北京 2015年4期
关键词:梁凤仪物质文明信仰

陈珂

著名香港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同意在来北京参加两会期间接受本刊专访,只是时间一直确定不下来,记者怀抱她助理的这句“她答应采访了就一定会留出时间给你”,期待着近距离面对她。

梁凤仪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她自1989年写作第一本小说《尽在不言中》之后,高产创作了很多畅销作品,曾经创下一年写下18本小说的纪录,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剧。她创下财经小说先河,因其作品中融入了许多香港这座财经城市的特色。

她不只是作家,还是商人,而且她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商人,其次再是作家。最初,金庸先生为她在明报上的专栏起名为“勤+缘”,她以此作为文化公司的名称,以个人作品的电视剧合作为主,将公司扩展到影视、传播、广告等多领域。2000年前,她宣布封笔,希望腾出精力管理公司,几年之后,公司上市。她跟她笔下的女主角一样,自立、自强、坚韧、睿智,保持着女人本色。

时尚北京: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大家对待物质的态度不尽相同,内地很多人都经历了价值观的重塑,出现了物质至上原则。您写的财经小说里,在描述物质的同时也刻画了拥有优良品德的女性,您90年代的作品也能为今天的人们面临的困惑给予答案,您怎么看“物质感”这回事?

梁凤仪:我的书里有很多物质感存在,我并不认为物质感是一种罪恶感。物质文明代表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以享用的越来越多,这没罪的。人怎么可以没有物质而生存在世界上呢?现在使用的手机,家里的马桶等等,都是物质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象征。一个国家的经济推动是有物质文明这回事情的,因为物质文明,才会有各行各业的进步,才会有经济的动力。

我不排斥一个人有物质欲,因为有物质的欲望,会让人有进步。最重要的是要用一定的涵养、修养,加上技巧去处理你的物质感受。我永远不会赞同的是为了物质为了个人的享受去做一些唯心犯法的事情,这就是一个人的良心所在。所以重要的是,人们在对物质文明的掌握当中如何配合精神文明的维持,相融是最好的,有一些是不融的。有时人因为过分追求物质文明,他的精神文明没有跟上,物质文明盖过了精神文明,那就不好。

时尚北京:您作品中的女主角往往都很坚强,尤其在大家熟知的《女人本色》里,女主角面对了很多艰难处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置?

梁凤仪:人要面对压力,才能考验自己是不是坚强。什么叫炼铁成钢?就是火要大要猛,才能把铁变成钢,如果不坚强是走不过去的。每个人都会面对艰苦处境,在于你如何去克服困难,处境越艰苦你克服困难的能力会越大,就会越坚强,一定是这样成正比的。

时尚北京:无论是您塑造的人物还是您在过去的采访都强调一个人要关心局势,您怎么看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人应该如何把握其所处的时代?

梁凤仪:所有人都有能力,你只要注意,你自己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能力,问题是你的能力要碰上机缘。

任何人的生存都有时代背景,我们年纪不一样,可是我们属于同一个时代。你要跟时代发生关系,就一定要注意你身旁所发生的事情,把握所有的机会去了解社会发生的事情,才能参与。参与了,你才会有机会。还要与时并进,不能与时并进是不能够与社会、年代发生关系的,不能很好地融在里面。

时尚北京:您既是成功的商人也是成功的作家,能否谈谈这两种身份中的理性与感性?

梁凤仪:所有的行业都需要创新,但凡创新就需要感性,当这些创新到了实行阶段,才需要理性来经营。文艺创作者在作品创作阶段可以不涉及经营的部分,所以可以只凭借感性的情绪去处理问题,可是当你把文化变成产业,把作品变成需要推广,需要面对市场的产品时,就需要理性了。

时尚北京:请您谈谈信仰对于一个作者的重要性?

梁凤仪:我不认为一个作家或者艺术家,可以没有信仰而创作。作家一定要有信仰,如果没有信仰,作品就没有生命,这是一定的。我们这两天政协会上也谈到,创作者必须要有信仰,作品才有希望有动力。人民也必须有信仰,我们的信仰就是中国会好,没有这个信仰,国家没有力量,民族没有希望,这是相关联的。

时尚北京:您是共和国同龄人,现在也正在写1949年至今的香港故事,在您身上有浓烈的爱国情怀,是什么激发您这样的情绪?

梁凤仪:我举一个例子,当你受到人家欺负的时候,你才会想到你有家真好,有爸爸妈妈真好,因为你可以躲起来,躲在家的怀抱里。反过来有人欺负你爸爸妈妈,欺负你的家庭,你就会觉得特别地爱家爱爸爸妈妈,在平常的情况下你不会有特别的感觉。

每一个中国人都爱国,在平时没事情发生的时候很难表现出爱国,但是遇到事情,遇到困难和压力时,大家就会深刻感受到爱国,就会站出来为祖国而拼搏。香港是一个充满了压力的城市,从过去殖民地时代到去年的占中事件,我都深有体会。我直接感受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允许欺负,这是必须要表现出来的。在有事件发生时,你参与其中,就会特别感受到爱国。

时尚北京:您在2012年宣布写封笔之作《我们的故事》时,将家人和60位读者聚到一起,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梁凤仪:我看我的读者是我的朋友,因为我能在文字上跟他们有联系,他们看过我的小说,能继续成为我的读者,一定是我们之间有共鸣,就是我说的话,我写的东西他们都认同,甚至是写出了他们的心声。很多读者不愿意写作,不喜欢写作或者没有机会写作,可是不等于他没有思想,他认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的,都跟我有一个共识,只不过我表现出来了而已,因此我们就是朋友。

朋友里也有见面的朋友跟不见面的朋友。有些朋友很久都不见面,但是不影响彼此间的感情距离。譬如,我们大学同学近年比较频密地聚会,一年好几次。从大学毕业到现在40多年了,我们都没有聚会,大家各忙各的,忙创业,忙工作,甚至可能在不同的城市,所以基本上就没机会见面。可是我们见面后,共同的理念太多了,共识与共鸣太多了,没有距离的,不会因为许多年不见而产生陌生感。读者是我不见面的朋友,所以对我来讲,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觉得坦诚很重要,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心的最重要的因素。我愿意公开我的生活,愿意告诉人,我的生活,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就是这个样子,我是坦诚地邀请家人与朋友在一起,其实就是轻松的方式而已。

时尚北京:读者朋友对于作者的感受其实都是通过其作品。

梁凤仪:不管是作一首歌曲,画一幅画,还是写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创作者通过艺术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价值观,都是让读者去感受究竟是美丽还是不美丽,是狭窄的还是宽阔的。读者能够给你好的评价,有些正能量的词语,那就是赞美,否则的话就是批评。

时尚北京:您的作品受到几代读者的喜欢,您觉得对于一个作者而言,读者能够跨年代意味着什么?

梁凤仪:一个作者的作品能够跨年代是说这一代人看了下一代人也能看,现代人的作品,像金庸老师的武侠小说已经跨越三代甚至四代,琼瑶女士的小说,我十几岁的时候看过,之后就不看了,可是现在很多十几岁的人都在看,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成就。从远来看,很多大作家的作品,那些文学名著跨越几百年上千年。作家的作品能够跨越年代,证明他的作品是有机会传世的,能够一直保存下来,如果跨不了两三个年代,那湮没无闻是有可能的。

猜你喜欢
梁凤仪物质文明信仰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几时
铁的信仰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梁凤仪“背黑锅”
梁凤仪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