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肉种鸡5%日产蛋率到产蛋高峰期的管理要点

2015-04-20 01:53陈合强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03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5年10期
关键词:蛋重产蛋率交配

陈合强(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海门226103)

肉种鸡从5%日产蛋率到产蛋高峰期正经受较强的开产生理应激,在保证种鸡健康的前提下,促进和提高种母鸡的产蛋性能包括早期蛋重、种蛋质量、产蛋高峰水平及产蛋持续性和管理好种公鸡体重及公母比例,获得最佳受精率并确保其持续性良好,是此阶段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现代肉种鸡在此期间应注意以下管理要点。

1 种母鸡

通过提供能满足种母鸡产蛋率与生长需要的料量,使其在产蛋初期获得理想的体重并避免过度饲喂,促进和提高种母鸡的产蛋性能(包括早期蛋重、种蛋质量、产蛋高峰水平及产蛋持续性)。如种母鸡的料量超过其生产需求,卵巢结构会发育异常且体重超标,从而造成种蛋品质差、孵化率低,同时增加卵黄性腹膜炎和脱肛的风险。

1.1 促使种母鸡按时开产

按饲喂程序饲养种母鸡,监测体重生长曲线,确保喂料能达到预期效果。从5%~10%日产蛋率开始加料、加光,刺激产蛋率上升。据产蛋率的上升、产蛋前的料量、饲料能量水平、环境温度和预计的高峰料量制订加料程序。每周至少1次监测种鸡的平均体重、均匀度和增重。日产蛋率达到10%时,应每日对种蛋进行称重和记录。蛋重、产蛋率和体重出现不足或超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提前或推迟增加料量的时间。种鸡群吃料时间如有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

1.2 监测并达到目标体重与周增重

产蛋初期种母鸡必须持续增重以尽可能获得最佳的产蛋率和孵化率。24~31周的总增重应达到715~800g,体重涨幅为19%~21%;高峰后周增重应保持在20~15g;增重不足影响产蛋率的维持。统计结果表明,实际体重越接近标准体重,生产水平越高。

1.3 从5%~10%日产蛋率开始按计划增加料量以刺激产蛋

据开产前料量的高低、饲料能量水平、环境温度及鸡群预期的生产性能制订加料程序,采用少量多次的加料方式,促使种母鸡的卵巢有序排卵。确定加料方案的具体步骤应参考鸡群20周时的体重均匀度和丰满度,其决定开产前第一次加料的幅度。如鸡群的变异系数<10%,应在产蛋率达到5%时开始第一次加料;如鸡群的变异系数>10%,则第一次加料的时间应推迟到产蛋率达到10%,之后料量的增加按鸡群的实际产蛋和蛋重水平来确定。

1.3.1 据开产前的料量与预期产蛋高峰料量的差异制订饲喂程序

不同鸡群的加料方法及高峰料量应据日产蛋率、日均蛋重及变化趋势、平均体重与变化趋势、周增重、采食时间、饲料能量水平、实际环境温度和胸肌发育与肥胖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之后据每个鸡群的体重、生长发育状况、产蛋率、蛋重、环境温度和饲料能量水平,对鸡群产蛋上升阶段和高峰时的料量进行调整。鸡群进入产蛋期后应经常观察和测定以上生产参数并实施动态管理,这些生产参数不应各自单独对待,而应结合起来以确定不同鸡群正确的料量。实际生产数据及其变化趋势是确定料量的重要因素,如产蛋率、蛋重、体重或采食时间的变化与预期目标不一致或偏离目标,需重新评估料量。在确定料量时必须了解饲料中的能量水平与环境温度,这些生产参数的观察与监测频率如表1。监测周增重、日产蛋率和蛋重至关重要,均匀度好的鸡群产蛋上升快,应及时适当调整料量支持产蛋上升。

1.3.2 据实际产蛋率合理分配料量的增加

产蛋率较高的鸡群可能需要额外增加料量,并超过推荐的高峰料量。同样,如蛋重或体重低于预期目标,则应将下一次加料提前。少量多次的高峰料加料方法可防止鸡群超重。表2是鸡群24周的能量采食水平1.54MJ/(只·天)、饲料能量水平11.72MJ/kg〔即采食量131.5g/(只·天)〕、日平均温度在20~21℃、鸡群的体重与目标一致、均匀度较高的种母鸡到产蛋高峰时的加料模式。

1.3.3 避免过度饲喂

产蛋率达到5%时换成产蛋料,产蛋率5%~10%时开始增加高峰料量,开产初期料量缓慢增加,尔后逐渐加快,产蛋率70%~75%时给到高峰饲喂量,高峰日采食1.90~1.95MJ的能量和24~25g的平衡蛋白质。避免过度饲喂,否则会形成较多较大的卵泡,造成双黄蛋及死淘率问题。开产初期较关键,过度饲喂问题较大。

1.3.4 关注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是影响鸡只能量需求的主要因素,以20℃为基准,温度发生变化,应酌情调整产蛋种鸡的能量需求,温度从20℃降到15℃,每天每只鸡应增加大约0.13MJ的能量;温度从20℃上升到25℃,每天每只鸡应减少大约0.1MJ的能量;25℃以上,温度对能量需求的影响并非同温度变冷那样呈线性关系;温度超过25℃,饲料成分、料量和环境温度的管理都应考虑减少热应激的因素。温度对能量需求的影响也随鸡群年龄产生变化,如育成种母鸡与产蛋鸡就有所不同。相同蛋重产蛋率每变化1%,母鸡的能量需求变化大约0.0077MJ/(只·天);如饲料能量11.72MJ,则饲料量应减少0.67g/(只·天)。确保适当的料量应尽可能保持舍温处于该温度附近,手册推荐的饲喂量是基于舍温20℃的条件下,如舍温太低,应调整饲喂量保证营养摄入平衡。首先应满足鸡对能量的需求,较好的方法是控制好舍温,避免造成营养摄入不平衡(如表3)。舍温与饲喂量应随季节进行调整,如夏季产蛋高峰鸡群,高峰料量低,但后期在冬季可能需要保持较高的料量,总减料幅度应稍低;冬季产蛋高峰鸡群,高峰料量高,但后期在夏季料量应稍低,总减料幅度可稍高,冬季尽量使鸡舍的工作温度保持在20~21℃。鸡舍工作温度=最低温度+(温差×2/3),温度每低1℃应增加大约1%的能量。

1.3.5 体重与料量

确保适当的料量控制母鸡的体重,体重适当超过标准3%~5%,抵抗各种应激因素;体重不足(体况差)的母鸡会逐渐停止产蛋;超重的母鸡仍能产蛋,但需要稍高的料量来维持;产蛋期无论体重大小都应保持足够的周增重。体重变化对能量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体重每增加227g大约需增加0.042MJ的能量,如平均体重3.63kg的鸡群比3.4kg的鸡群,假设饲料能量水平为11.72MJ/kg,饲喂量需增加3.6g/(只·天)。保持适当的料量可促进羽毛覆盖,鸡的羽毛是一种保温材料,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能有效地保持体温,大部分鸡群的羽毛(如背部、翅膀、尾部和体侧部等)覆盖指数应处于2~3(1=很好,5=很差),如图1~图4。羽毛覆盖差会增加能量需求(如表4)及影响产蛋率和孵化率,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应考虑鸡群羽毛的覆盖情况来适当调整饲喂量。

表1 重要生产参数的观察频率

表2 加料模式

表3 营养摄入不平衡的结果

图1 背部羽毛覆盖指数

图2 翅膀羽毛覆盖指数

1.3.6 采用两阶段饲喂管理

使用两种不同的产蛋期饲料,能量均为11.72MJ/kg,产蛋初期(35周之前)使用产蛋1#料,蛋白质水平15%;36周后换成产蛋2#料,蛋白质水平14%。其优点在于随母鸡周龄的增长,钙的需求量增加,有效磷与蛋白质需求量减少。使用产蛋1#料和2#料,以控制体重与胸肌大小、蛋重,改善后期羽毛覆盖,提高蛋壳质量,维持较好的后期产蛋率和孵化率水平。

1.4 按照推荐的光照程序执行

图3 尾羽覆盖指数

图4 体侧羽毛覆盖指数

种鸡育成于较长光照时间条件下,将来对于光照刺激反应不敏感。为消除年轻种鸡的这种光照不应性,需要大约18周的时间育成于较短时间(8h)的光照条件下,且需要较好的遮黑效果。如冬季或夏季遮黑不好的情况下也许会超过10.5h光照。成年种鸡长时间暴露于较长的光照条件下,鸡只会进入成年种鸡光照不应期,光照应答反应逐渐衰减,产蛋率随周龄增长而开始下降,光照时间太长,成年种鸡会提早进入光照不应期。补光后不能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光照应逐渐增加。进入产蛋期后,光源应稳定,不能随意更改,如鸡群体重达标、均匀度较高(变异系数小于10%),可一次大幅度加光刺激,对总产蛋数没有负面影响,可能产蛋高峰较高但产蛋持续性稍差,光照时间超过14h没有好处。如鸡群在开放式鸡舍产蛋且最长的自然光照时间超过14h,人工补充的光照时间与自然光照时间相加可延长到14h以上,使光照时间与最长的自然光照时间相同。

1.5 采食时间趋势

观察鸡群的采食时间是确保鸡群摄入适当能量的非常有用的管理方法,任何采食时间趋势的变化都应及时采取措施。采食时间是指鸡群从饲喂系统转动开始到喂料器内只剩下粉末为止采食完1天料量所需的时间。当料量过多时,鸡群的采食时间会较长,反之会比预期的短。许多因素如周龄、温度、料量、饲料的物理形状、饲料营养浓度及原料质量都会影响鸡群的采食时间。采食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具体采食时间同样重要,应观察和记录鸡群采食时间的趋势。如鸡群的采食时间发生变化,必须及时调查可能的原因,如能量水平不符合预期、饲料质量差、健康原因和料量不正确等。产蛋高峰期,在19~21℃的温度下,根据不同的饲料形状鸡群的采食时间一般在2~4h(如表5)。

1.6 蛋重与料量控制

每日蛋重变化趋势是判断营养摄入总量是否适当的敏感指示之一,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蛋重下降,营养摄入过剩会造成蛋重增加。应据实际蛋重偏离标准蛋重曲线的幅度调整料量,从产蛋率10%开始记录每日蛋重,每日从第二次捡蛋时直接从产蛋箱内捡出120~150枚蛋进行称重,避免前1天产的蛋,剔除双黄蛋、小蛋及畸形蛋。将每日蛋重标绘在大刻度的曲线图上并检测其发展趋势,与标准蛋重比较,每日蛋重有下降趋势时应及时增加料量。如鸡群的饲喂量正确,蛋重一般会与标准曲线一致。但是,由于抽样的差异及环境的影响,每日平均蛋重会有正常的波动。如鸡群饲喂不足,蛋重会停止增长3~4天且蛋重趋势会偏离目标。如此时还没有达到高峰料量,应将下一次计划加料时间提前实施;如此时已达到高峰料量,需额外增加高峰料量(增加3~5g/只)。蛋重和种母鸡体重增加不足或过多,说明营养摄入不正确,如果不做调整势必导致较差的产蛋性能。

表4 羽毛覆盖对能量需求的影响

表5 产蛋高峰期鸡群采食时间参考

图5 不同季节母鸡的减料策略

1.7 适时减料

产蛋高峰后适时减料,达到最大产蛋重(或产蛋值)后才开始考虑减料,正常情况下最大产蛋值为52.3g,一般出现在产蛋高峰后2周并持续几周,所以高峰料应维持4~5周。减料应温和,每次减料0.5g/周或1周2次小幅减料,减少鸡群因料量变化而造成的应激。据鸡群实际状况确定饲喂量的增减并观察产蛋重。不同季节的减料策略如图5。

2 种公鸡

管理好种公鸡体重及公母比例,获得上佳受精率并确保其持续性良好,较大限度地提高受精率。

2.1 抽样称重

混群前对所挑选的±5%标准体重范围内20%~30%的种公鸡做标记,标记可用腿圈、彩色染料喷涂(如图6),但不能吸引其他种公鸡的注意或干扰交配行为。在抽样称重时,仅抽取有标记的种公鸡。理想的情况下,抽取标记种公鸡中的50%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平均体重和均匀度,并与标准体重和前几周的体重记录进行比较,最后计算出准确的料量。

2.2 每周检查种公鸡的体重和体况

种公鸡应按标准体重增长且达到标准周增重,24~31周的总增重应达到665g,体重涨幅达到14%;25~30周周增重保持50~80g,30周后保持在30~25g,任何体重方面的影响或下降都会严重影响种公鸡的受精率。由于种公鸡都分散于整个鸡群之中,管理起来比种母鸡相对困难,为判断和了解种公鸡的体况变化,应建立良好的日常检查程序(如表6),观察和监测种公鸡的机敏性和活跃性、物理性状、羽毛状况、吃料时间、肛门颜色和胫骨上的红斑点(如图7)等。公母交配造成母鸡伤害时,应淘汰体重过大的种公鸡。交配频率较高的种公鸡,其尾部附近的羽毛较易破损,肛门颜色十分红艳(如图8);不活跃的种公鸡肛门颜色苍白、小而干且没有羽毛脱落(如图9)。获得持续性良好的受精率,应为种母鸡配备数量正确、体况上佳的种公鸡。种公鸡偷吃不到母鸡料是一个逐渐达到的过程,因此从光照刺激至产蛋高峰期控制种公鸡的体重较困难。此阶段应每周观察2次种公鸡的体况、体重及增重情况,确保种公鸡达到上佳的体况且体重与标准保持一致。必须每周触摸评估种公鸡的体态,确保种公鸡

表6 产蛋期种公鸡体况评估

评估人:

图6 标记公鸡

图7 种公鸡胫骨上的红斑点

图8 交配活跃的种公鸡肛门颜色较红

图9 不活跃的种公鸡肛门颜色苍白

说明:(1)每次评估随机抽样10%;(2)25~40周每2周评估1次41~60周每周评估1次。消耗正确的料量。种公鸡出现丰满度下降或肌肉变软(如图11)都表明料量不足,料量不足也许是饲料分配不均匀的原因所致,并非实质上的料量不足。

2.3 确保公母分饲成功

防止公鸡超重或体重下降的较好办法是维护与管理好公母鸡分饲系统。正常情况下,种公鸡在22周应偷吃不到母鸡料,但少部分种公鸡在26周前仍能偷吃到母鸡料,因此此间管理人员应频繁地在饲喂时观察鸡群的采食行为。在产蛋高峰前觉察不到种公鸡因偷吃不到母鸡料而造成体重下降是很常见的原因,这会严重影响早期与后期的受精率。种公鸡偷吃母鸡料特别是在产蛋率50%到产蛋高峰阶段,会造成种公鸡超重、种母鸡体重下降而影响高峰产蛋率。观察种母鸡体重与每日蛋重能预示是否有该问题的发生。如种公鸡偷吃母鸡料,每日平均蛋重趋势及种母鸡体重会下降,随后会造成产蛋率下降。如不能杜绝种公鸡偷吃母鸡料(如图12)或不能完全限制种母鸡偷吃公鸡料(如图13),则无法精确掌握种公母鸡各自所需的料量,如隔栅的宽度和高度、安装隔栅的精确度、料线转角和辅料箱的封闭情况、喂料器的高度、饲喂设备状况等不适宜会导致该问题的发生。注意饲料分配不均和设备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种蛋和精液生产,因此喂料时饲养管理人员必须在场,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4 避免饲喂不足或过度

图10胸肌(丰满度)大小

图11胸肌(丰满度)大小/胸肌皮肤松弛

图12 公鸡偷吃母鸡料

图13 母鸡偷吃公鸡料

种公鸡饲喂不足可能会发生在公母混群后的产蛋早期阶段。因为种公鸡在此阶段的交配行为非常活跃,且此时种公鸡还没有完全达到体成熟或生理成熟,因此营养需求量较高。种公鸡饲喂不足时会变得迟钝,无精打采,不活跃且鸣啼减少。如没有及时发现这些现象,情况进一步发展,种公鸡的鸡冠和肉髯会变得松弛,体重和体况下降,脸部与肛门颜色变淡,最终会发生换羽,发展到最后换羽阶段时就难以恢复。当发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时,应立刻检查鸡群的采食时间、采食位置及公母分饲系统。之后应核对周增重数据的准确性并重新抽样10%的公鸡称重。如种公鸡体重确实下降,应及时采取措施,增加饲料3~5g/(只·天)。由于料量太多或饲料称重不准确,种公鸡采食不均匀或种公鸡偷吃母鸡料等原因,有可能发生种公鸡饲料摄入量过多的问题。如种公鸡体重控制不好,部分种公鸡会超重且胸肌过度发育。如有相当数量的种公鸡超重,种母鸡会拒绝交配,且胸肌发育过大的种公鸡交配成功率很低。超重的种公鸡如体况下降,将首先造成睾丸萎缩,其次会造成交配活跃性下降及受精率下降。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上过度超重的种公鸡要仔细评估,如发现其不活跃应尽早将其淘汰。

2.5 保证适宜的公母比例

细心观察鸡群的公母比例,适时调整种公鸡的数量,防止过度交配。为保持整个产蛋期的受精率,每个鸡群都需合适数量、交配活跃的种公鸡。随鸡群周龄的增长及产蛋率的下降,应逐渐淘汰不符合标准、交配不活跃的种公鸡,减少种公鸡的数量以维持正常的受精率(如表7),实际公母比例应据当地及鸡群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采用开放式产蛋鸡舍的鸡群,由于环境温度较高,鸡群的交配活跃性较低,公母比例需适当高一点。每周检查公母比例,根据种公鸡体况与体重的评估情况,任何不交配、不活跃的种公鸡都应淘汰以保持推荐的公母比例。被保留的种公鸡应具有较高的体重均匀度,体况良好无异常,肌肉结实,比较机警和活跃,腿部、脚趾挺直强壮,羽毛覆盖良好,较好向上的站姿,鸡冠、肉髯及肛门的状态显示有良好的交配活跃性。从鸡群中淘汰不活跃的种公鸡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次性淘汰大量的种公鸡会造成不必要的应激。

2.6 防止过度交配

无论何时发现过度交配,必须尽快淘汰多余的种公鸡,从25周开始通过观察种母鸡体况判断有无过度交配现象。种公鸡过多会引起过度交配、干扰交配及交配行为异常。过度交配的鸡群受精率、孵化率和产蛋率较低。在公母混群的早期,正常会发现种母鸡头部及尾根部的羽毛异形或破损,当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成羽毛脱落就是过度交配的信号。如公母比例不减少,情况会进一步恶化,背部羽毛会发生大面积脱落且皮肤会被抓破,这会导致家禽福利问题,种母鸡体况差及产蛋率下降。种公鸡的打斗会造成损伤及羽毛损坏过多,过度交配时种母鸡因躲避公鸡而时常呆在鸡舍设备的下方、产蛋箱内或不愿从棚架上下来。多余的种公鸡必须尽快淘汰,否则会影响种公鸡受精率的持续性。正常情况下,过度交配在26~27周时开始表现得比较明显,到30周时表现得最明显。应从25周每天检查鸡群的过度交配情况,当发现鸡群有过度交配现象时,应提前从鸡群中淘汰多余的种公鸡,先按每200只母鸡淘汰1只公鸡的比例淘汰,然后按计划每5周每200只母鸡继续淘汰1只公鸡。

3 保持合理的公母鸡体重差异

20周公母鸡达到较大容纳性的目标体重差异是835~865g;24周末公鸡的体重应是母鸡体重的1.26~1.31倍(如表8);性成熟时公鸡体重为3 620~3 650g,母鸡体重为2 950~3 065g;为达到较好受精率,25周公鸡体重要比母鸡重约22%~25%;在整个生产期间内公鸡的体重要始终比母鸡重22%~24%。一般来说,如果体重差异超过40%,母鸡对公鸡的容纳性和交配效率就会降低,影响受精率。

表8 公母鸡体重比例

4 供给良好的设备与设施

整个生产周期,为种鸡提供正确的饲养面积和采食饮水位置且饮水器的数量和规格应符合不同周龄的需求,以获得优良的家禽福利和生产性能。

猜你喜欢
蛋重产蛋率交配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蛋鸡饲料添砂效果好
附文一:获得较小蛋重的管理要点
父母代肉种鸡蛋重称取方法与蛋重分析
影响蛋鸡产蛋率因素
蛋重对蛋鸭孵化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