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锦 晋 悦 贺雪花 苏 慧
·研究与实践·
PDCA循环在医院医技科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 锦 晋 悦 贺雪花 苏 慧
将PDCA循环作为管理技术的一个基本工具,对我院医技科室管理工作进行了6个季度共3个周期的深入研究。研究过程中以医技科室中的输血科为实例,将PDCA循环管理的理论方法引入输血科,使得输血科报告准确率、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均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投诉数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认为将PDCA理论应用于医技科室管理中,可促进医技科室持续改进,使医技科室能更好地为医疗诊断服务,并与临床科室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PDCA循环;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随着科技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医技科室借助仪器设备和相关技术,对一些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作用已从参考和辅助进入确诊和治疗的层次。现代化医院的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医院的医技科室主要是指运用专门的诊疗技术或设备协同临床科室诊疗疾病的技术科室,包括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放射科、CT室、核磁共振室、超声科、核医学科、放疗科、药剂科、功能检查室、消毒供应室等。从系统观点看,医技科室多数属于医院运行系统中的技术支持系统,在医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与发展医技科室,并使其与临床之间更高效地配合,以往曾有研究提出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医技科室的管理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DCA理论在医技科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使医技科室更好地发挥其在诊疗中的作用,并促进医院各科室协调有序、良好发展。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 于20世纪50 年代提出了PDCA 循环即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又称“戴明环”[2],是指在管理活动中, 为提高系统质量和管理效益所进行的计划( Plan)、执行(Do)、检查(Check) 和行动(Action) 等工作的循环过程[3]。
PDCA 循环作为管理技术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以及建筑质量和安全管理中,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医院在管理模式上也采用了PDCA循环方法,但目前把PDCA单独应用到医技科室中还比较少见。
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医技科室中的输血科为重点,进行了6个季度共3个周期的深入研究。
2.1 构建运行机制
为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全程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性的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治疗服务,医院组织成立了由医务处处长、输血科负责人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成立了输血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质量控制员和质量观察员等,并制定各级组织的计划目标、工作职责和活动细则。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等有关法律规范和评审标准,抽查我院输血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其中不达评审标准的内容用PDCA循环制定改进计划、积极落实、定期检查、持续改进。要求最终要达到“在最佳时间给每一位患者输注每一滴应该输注的血”,保证全院输血达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高质”。
2.2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输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2.1 制定并实施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Plan)
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①落实《献血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对输血科和临床科室现有用血制度进行梳理和审查;②输血科为临床提供 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以满足临床需要,不得非法自采、自供血;③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液中心血液制品种类提出合理用血方案,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④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⑤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并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评,完善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制度;⑥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输血的目的及风险,取得患方的知情同意;⑦建立手术用血前评估及用血后疗效评估、记录制度。
2.2.2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实施(Do)
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巡查,分析、总结相应时间段全院临床用血情况,指导和监督临床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部署下一步管理工作。医务处和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和按照医院制定的《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输血质量检查考核办法》 ,负责每月对各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其结果纳入病历质量考核。输血科输血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输血安全的预防及监控,收集、分析临床信息,促进科学合理用血。我们力求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质量检查每月至少进行1次,主要检查各种记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当用血工作流程或制度发生改变时,及时负责组织临床科室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内容培训。
2.2.3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执行情况检查(Check)
每月由输血管理委员会质量控制小组对全院各个临床科室每例患者的输血申请单、电子病历逐一审查,并判别每例患者、每次输血申请的执行是否合理,提供全院临床合理输血率、输血适应证合格率、成分输血率、输血前后Hb含量和HCT、输血申请单合格率、输血申请单审核合格率,并提出每个科室的整改意见和措施。每月由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按照用血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临床考核标准、输血科考核标准,对临床所有用血科室和输血科进行考核总结,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标准。
2.2.4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改进处理(Action)
对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更新决策,并在下一个月检查中参照上月提出的整改条款就是否已改进进行评估,重大改进措施需输血管理委员会在每季度总结会上或临时会议上决策通过,并在全院下文执行。
3.1 应用PDCA管理方法前后其输血科相关制度的变化
输血科应用PDCA管理方法后,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等有关法律规范和评审标准的要求,在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临床科、输血科的共同协作下,对医院现有用血制度进行了梳理,针对梳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对医院用血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应用前后医院用血管理制度变化见表1。
表1 应用PDCA管理方法前后其输血科相关制度的变化(项)
3.2 应用PDCA管理方法前后输血科相关管理活动变化
应用PDCA管理方法后,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输血科加强了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监督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检查制度和巡查计划。实施PDCA管理方法后管理监督巡查行为及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数量明显增多,见表2。
表2 应用PDCA管理方法前后其输血科相关管理活动的变化
3.3 应用PDCA管理方法前后其质量考核指标变化
应用PDCA管理方法后,医院输血科的质量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实施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输血申请单检查、全院病历检查、输血适应证合格率、输血申请单合格率、输血申请执行率、工作计划整改措施完成率、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率等工作均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主要质量考核指标的比较见表3。
表3 应用PDCA管理方法前后主要质量考核指标的变化(%)
实施PDCA管理模式以来,医院医技科室各项职能部门的工作逐渐得以完善,同时不断修订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查房,切实解决医疗、设备人员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的问题,提高了医技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在研究初始时,我们以输血科为重点进行应用PDCA管理方法的研究,逐步扩展到医院各医技科室,使用PDCA管理模式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将PDCA循环管理用于提高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我们在应用PDCA 循环管理以提高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水平为目的的实践中,首先注意完善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夯实基础。从严治理是科学管理的利器,制度作保障,作约束行为的准则,以各个科室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做到有规章可遵循。根据医技科室管辖范围广、专业性强、专业种类多、工作内容复杂、工作压力大等特点,依照我省卫生厅下发的《医院管理守则》等相关文件对各医技科室的管理制度反复进行了修订,严抓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按期执行,定期检查落实情况,持续改进。要求各医技科室要做到责任分级,按章办事,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4.2 将PDCA循环管理用于医技科室的安全管理
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院要求医技科室设置安全管理小组,同时按照评审标准的要求每月对科室工作进行安全自查,排查隐患。发现并整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集中科室人员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对容易反复出现问题的相关环节和事宜,依次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排序,然后商讨制定改进方案并按期执行,定期对结果进行反馈。对改进效果不明显或没有达到预期的,针对原因再次进行分析,如需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则在行政查房时及时提出,并定期跟进。医技各科室专人负责组织定期行政查房并记录,针对不同的科室拟定查房内容、时间和分配人员。收集各科室反馈的问题,需要各医技科室互相配合的可以进行现场协调解决,需讨论研究决定的问题记录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积极进行组织协调,以促进问题解决,尽快消除隐患。
4.3 利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医技科室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定期向临床科室和患者征集问题并进行集中反馈,通过内网通讯、定期意见调查表等形式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形成医技科室间特有的质量控制体系,即三方调控,包括医院监督调控、科室调控、自我调控。个人依照本科室的制度标准进行自我把关,科室以章程准则进行严格要求,及时纠正问题,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医技科室每月进行不定期考核,对检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及时确定今后工作重心,充分发挥信息管理优势和调控机制作用,以逐步提升服务质量。
4.4 利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医技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根据医技各科室职能、工种的不同,对不同的背景的科室人员进行不同的方式、不同层次的规划培训和培养,不断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培训、自学、实践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后,再进行专业测试,每个月可抽查不同科室人员进行临时测评。鼓励医技科室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以了解研究掌握本专业科技前沿,增长知识。此外,医院还十分重视培养技术骨干,选送人员外出进修,以提升学科业务水平。
4.5 医院各行政科室助力配合实施PDCA管理模式
从实施PDCA管理模式以来,医院各行政科室积极配合,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全力促进工作的持续进行。在医务处的协助下,各医技科室每月月初召开1次质量控制会议,总结分析上月质控工作,总结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做到持续改进。有需院方解决的问题,则由院办牵头办理。护理部每季度对医技窗口服务态度等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通过持续加强管理,使得各医技科室的窗口服务不断制度化、规范化。护理部在召开临床护士长会议时,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各临床科室需要医技科室协调配合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由院办牵头协调解决。通过加强医技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调,促进了全院的和谐发展。
总之,实施PDCA管理模式以来,我院经过6个季度共3个周期的持续改进,全院医技科室报告准确率由2013年的80%上升至2015上半年的98%,同时服务满意度由72%提升至92%,见图1。同期投诉意见由243次下降至98次,如图2所示,均达到了三级甲等医院的验收标准。此外,2015年上半年各医技科室合计进行了25次查房,解决了37件质量控制管理中较突出的问题。
一个标准的医技科室管理体系是全院医疗活动是否成熟的标志和先决条件,为了达到理想指标,我们利用PDCA循环这一有效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具[4],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全面地调控医技科室工作质量。在每个细节上,各个科室分别制定和修改了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促使医疗质量得以平衡有序的发展。今后,为了更系统地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还要立足于根本,有效与临床科室相互沟通,建立应急模式和应用培训的长效机制,对于不同问题反馈和奖惩制度要逐步完善和改进,实现PCDA模式的不停循环,以达到提升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最佳选择。
图1 医技科室报告准确率及服务满意度的变化
图2 医技科室投诉数量的变化
[1] 王天胜.医技科室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J].实用医技杂志,2002(1) : 3.
[2] 干丽红. 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新知杂志,2013, 1(1) : 77-78.
[3] 常金玲.基于PDCA的信息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模型[J].情报科学,2006, 24(4) : 584-587.
[4] 戴林, 刘海港, 翟林, 等.PDCA循环与追踪方法学在围手术期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4, 4(3) : 50-53.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i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technical departments in hospital
Zhang Jin, Jin Yue, He Xuehua, et al.
Shanxi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hanxi Dayi Hospital, Taiyuan City 03003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Jin, zhangjin_99@126.com
Taking PDCA cycle as a basic tool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the authors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technical departments in the hospital over 6 quarters that are divided into 3 periods. In the research,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among medical technical departments is taken as the example, in which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are introduced, greatly improving the report accuracy rat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 of this department and meanwhile signifcantl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omplaints. It is believed that PDCA theory applied i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technical departments is able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uch departments and propel them to better serve medical diagnosis and develop together with clinical departments in a coordinated way.
PDCA cycle; Medical technical department; Quality management
2015-10-08)
山西省卫生厅科研课题PDCA循环在医院医技科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1301053)
030032 太原,山西医学科学院 山西大医院
晋悦, Email: 780573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