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及影响

2015-04-18 04:42高钢
法治新闻传播 2015年4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信息

今天我们感受到的媒介融合,是数字化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形态模式以及经营机制的界限改变。数字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的采集、合成、传播、经营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方式,把历史上不同媒体形态的独立演进过程统一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有序的过程,把信息传播和信息服务集成到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覆盖整体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融合网络系统之中,由此提高每个人的信息利用效率、生命运行效率,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加速。

今天,影响信息传播模式改变的核心技术已经日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拓展着信息传播的自由时空,使得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以实现。二是智能便携终端的发展,它提供了网络信息技术多元社会应用的个人平台。中国智能手机的社会渗透率位于世界前列,已经崭露头角的可穿戴设备将进一步改变信息传播的终端形态。三是大数据为基础的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它极大推进着人类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在满足多元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

这些技术已经改变了整个人类信息交流的形态和模式,进而使得公共信息提供、社会关系乃至社会结构演进方式都因此发生着重大的改变。

媒介融合的趋势性特征

互联网技术加速推进的媒介融合、内容融合、功能融合的过程在日益加剧。在这个大融合的过程中,诸多新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不断呈现。已有的媒介融合实践已显现出趋势性特征:

1.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能量互补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著名通讯社还是主流报刊,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广播电台,都在网络平台上借助多媒体信息报道新闻、传递信息、提供服务。信息的采集、合成和播发呈现出技术融合的趋向,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已经日益和谐地集成于一个传播平台,并且用全新的方式融合成新的业务形式。当多媒体信息集成在一个传播平台之上的时候,信息间的能量互补就使得媒体信息传播的效率在提高,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在随之加强。

2.多元网络、多元媒体形态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

今天的用户已经日益被多元网络和多元媒体覆盖,互联网、通讯网、广电网上承载的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信息服务可能被一个人同时使用,每个用户往往处在与多元网络、多元媒体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中。信息传播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需要,将信息分门别类,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进行定向式传播,以获取最大的传播效益。

3.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屏障、壁垒正在风化和消失。传者与用户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与能量交互的方法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样,形式更加灵活。信息接收者直接加入信息的制作过程和传播过程,网络信息用户甚至已经直接参与信息内容的提供、信息内容的解读,以各种形式加入了信息创造的全过程。在媒介融合和媒体融合的趋势下,信息的传播者正在从制作信息到聚合信息,从发布信息到经营信息,从输出本体信息传播能量到整合网络信息能量转变。信息的接收者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创作信息,从单一获取信息到全面利用信息,从信息索取的孤立个体变为信息交流的聚合群体。

4.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

已有的传播实践已经提示人们,信息传播业已经受到传播业之外诸多行业的作用与影响。媒介融合会带来更复杂的生产流程,需要更细化的专业分工,这其中涉及到很多传媒业在以往的经验中并不了解、并不擅长的技术与环节。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已经不再是信息业的封闭作业过程,而成为技术行业提供基础平台的全社会各个行业参与的生产过程。外部能量的支持,不仅会提升信息生产的质量与效率,而且意味着信息生产、传播与经营的总体模式的变革。

消除媒介融合的误区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信息传播已经呈现出多元维度支撑的结构特征:信息的组合方式,具有时空的多元维度;信息的采制方式,具有工具的多元维度;信息的获取方式,具有终端的多元维度;信息的使用方式,具有目标的多元维度;信息的生产方式,具有协作的多元维度。这种新的信息传播结构,推动着信息提供模式、信息共享模式、信息创造模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如果能够避免一些感觉上的误区,或许有助于对媒介融合本质的辨识,从而避免对媒介融合引发的变革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恐惧。从国际范围已有的媒介融合的实践进程能够看到:

1.媒介融合不是抑制和同化个性信息需求,而是培植和满足个性信息需求

每个生命都会生成特有的信息需求,都会为维持自身的延续和发展营建个性化的信息交流环境。随着社会的整体文明进程的演进,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速度、深度、实用度和愉悦度的需求会日益增长,从而呈现出更强的个性化差异。媒介融合的趋势不仅不会改变人类的这种基于本能生成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而且会为满足人类的这种信息需求提供越来越强大的技术支持。媒介融合之所以能在更高程度上满足个性化需求,一方面是因为它带来了多种媒体信息的聚合、重组和反复利用的方便性,从而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选择提供了更广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技术使信息的传输、发布更为灵活多样,为用户使用更个性化的信息利用方式提供了可能。

2.媒介融合不是排斥传统媒体,而是优化传统媒体的功能

媒介融合不是消灭传统媒体形态的过程,而且是不同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进行集成、进行扩展的过程。

美国学者罗杰·菲德勒(Roger Fidler)在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形态变化的六个基本原则,其中之一是“增殖”,即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通过我们称之为语言的传播代码传承下去和普及开来。网络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将各种信息形态统一起来的本质趋向,不是摧毁和吞噬传统媒体,而是尊重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间形成的信息获取习性,承袭传统媒体在漫长的历史间营造的信息传播优势,吸收传统媒体的传播能量,扩展传统媒体的传播功能,弥补传统媒体的传播缺陷,以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丰富信息展示的层面,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提高信息使用的效率。

3.媒介融合不是一个定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进程

媒介融合是一个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突破现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制作的总量在不断增长,信息传播的手段在不断丰富,信息传播的效果在不断优化,信息使用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地依托现有网络集成现有媒体形态有简单过程,它一定是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集成手段、信息交流方式、信息使用方法、信息的经营模式的各个领域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的复杂的变革过程。

大众传播的理念转型

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变局和网络数字技术影响的综合作用之下,公共信息传播影响力的建造必须作出全新的理念改变:

1.需要完成从单一媒体到多元媒体的理念转型

未来信息传播过程将由多元维度结构支撑。在这种全新的传播技术环境中,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甚至一些基于Web1.0技术支持的网站的信息传播方式,都已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局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信息需求差异,完成从单一媒体到多元媒体的信息传播理念的转型,这样的挑战已经置于所有从事公共信息传播的机构和人员面前。使用新的主流技术工具和主流技术方式,把信息传送到需要这种信息的人群之中,是今天从事有效的公共信息传播的基础和前提。

2.需要完成从提供信息到提供服务的理念转型

任何一个公共信息传播机构都希望自己传播的信息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希望更多地赢得公众的信任,甚至希望公民对自己的信息发布渠道形成深度依赖。传统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的精力集中在信息的直接提供领域,这无疑是重要的。但是,今天要想拥有公民的深度关注和依赖,建造服务功能体系变得重要。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美国县级政府网站提供的服务信息的充分性,包括他们所主管行政辖区的种族构成、社会治安、商业设施、社会服务,甚至自然地质及气候变化状况的信息全部都在政府网站上。今天的社会运行已经完全被信息传播所浸透、所支撑,信息的流动与集散不仅成为社会运行的推动力量,而且构成了社会运行的基础内容与形态。从个体到群体,从家庭到机构,各个层次的生存与发展的目标性运行都已经形成了对信息传播的深刻依赖。今天,谁能够向公众提供有效的、充分的、不可替代的信息服务,谁能够占据满足社会需求的空间,谁就能赢得信息传播的深度影响力。

3.需要完成从机构传播到社会分发的理念转型

在社会化媒体日益发展之际,我们能够看到,信息传播的分发结构已经发生重大改变。随着微传播单元的数量激增,人们在互联网上已经超越着时空位置和文化背景,进行着新的社会关系的编织。网络传播技术正在推进着新的社会关联结构的形成。在互联网上社会关系的营造、维系、整合、放大的过程,其成本在急剧降低,内涵在日益丰富,效率在极大提升。在这种社交网络的结构之中,社会不同群体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时段的需求都能够以各种形式汇集起来,显现出来。这就使得公共信息的提供获得了更为精准的观察与运行目标。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包括CNN在内的电视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收视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它们的传播影响力正在向着互联网为其平台的新媒体领域进行转移。今天任何政府机构、企业机构、社会的专业组织机构都面临这样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

4.需要完成从服务用户到开发用户的理念转型

长期以来,公共信息传播机构讲到服务于公众,已经是很高的理念境界和实践境界,今天或许需要更进一步,就是能够直接获取来自公众的信息创造能量。互联网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

Web2.0技术中有一个技术叫Wiki。它提出了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思路:设定宏大目标,通过网际协作,将分散的个体创造能量聚集到同一目标的系统运行中,组织大规模的创造将这一目标不断实现并不断完善,其创造成果(可以被视为整个创造过程)为全社会所共享。共享的过程吸引更大范围的需求关注和创造热情,以扩大创造成果。这一理念最成功的实践应用就是维基百科。2001年“维基百科”提出撰写全人类知识总和的时候,我们多少人都认为这可能就是一个为吸引风险投资编织出来的说法。但是今天维基百科已经形成拥有275种语言版本,词条总量达到1800万条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网络百科全书体系。

互联网在中国投入公共应用的20年间,我们感受到了互联网技术模式的演进。在Web1.0时代,我们感受到的是信息总量剧增,全球信息互联,信息综合提供,网络数据检索为其主要特征的网络泛传播时代。Web2.0时代,我们体验的是媒介形态多元,个体传播强化,网际协作普及为其主要特征的网络社会形成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感受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Web3.0时代,我们将要体验的是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全方位信息交互。这个时代我们感受的将是人与物质世界的连接。这个时代将生成一个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全方位连接起来的信息交互网络,我们感受的是由此生成的超大尺度、无限扩张、层级丰富、和谐运行的复杂网络系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聚融的全新的文明景观。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迁。互联网平台所承载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导航技术,信息整合技术、信息诠释技术正在把每个社会成员与数字世界连接起来,从而推进每一个生命的能量与整个人类文明能量之间的沟通与交互。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信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订阅信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