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不被尊重的10年!
2014年之前,大家更钟情于通信、电子、计算机、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总之,主流的意识里就把制造业归到“下等产业”中,但随着西方国家连续爆发危机,全世界都在重新审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开始了自己的复兴计划,美国开启制造业回流事宜,德国则提出工业4.0准备全面复苏制造业;而中国人的困扰在于:除了流水线女工勤劳的双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在太大,从高精度制造,到流程工艺水平,抑或是基础零件加工,中国都谈不上领先世界,就更不要说匹配于“制造强国”的水平了。
理论上讲,中国制造业是经典的传统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借着政策的东风,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加之,一些前沿的制造业积极引入IE手法,通过建立UPH体系使得效率不断提升,员工保持着高强度作业。这样的故事充斥着汗水与泪水,但却帮助中国制造业在90年代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人口红利犹在,资本积累完成,21世纪的前几年本该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最好契机,但无奈恰逢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浮夸之风愈演愈烈,几乎完全了打乱了中国制造业的节奏。
这种心态背后是中国房地产以及基础建筑业的畸形发展。随着房价不断攀升,以及地方财政的支持,投资房地产似乎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很多楼盘的利润高达35%以上,相比之下,制造业的利润率就显得非常可怜,如果说纯OEM代工,纵然是组装全宇宙最优秀手机,利润率也仅徘徊在2%上下,至于,耐克的鞋子,阿迪达斯的衣服,或者其他什么NB品牌代工,就更不要奢望能短期内发家致富了。
判若云泥的盈利能力,且长期浸润于浮夸的社会之中,制造业很难淡定地保持自我,一些具有资本优势的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这些企业大都赚了一笔,但也错过了升级的最佳契机,虽然升级脚步没有完全停滞,但因资本的分配问题,升级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总之,浮夸的社会风气下,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制造业这种需要长期沉淀,需要关注细节,且见效比较慢的领域,这是耽搁中国制造升级的外部原因。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显然,未来工业4.0时代,不可能单靠“勤奋”重整雄风。毕竟,物质决定意识,那些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才是根本,现代系统的管理制度才是根本。
过去10年,我们创造了虚弱的辉煌,但同时也放弃了品牌溢价能力。在面对西方国家的客户时,中国制造能做的只能是不断妥协利润,为了生存,只能转过头来严苛地控制成本,自虐地提高效率,而且要付出全部的精力去应付客户的订单。
拿富士康为例,他们已经是世界顶级的制造企业,在人员规模上更是全球TOP1,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技术专利,而且他们在心态上也比较淡定,总裁郭台铭曾对外宣称:绝对不涉足房地产领域。这使得其能不断应对挑战,手机的王座已经由诺基亚迁移到苹果了,代工之王的位置却无人能撼动。
现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重新把制造业的发展升级为国家战略,中国也不甘落后,拟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但显然,中国比之其他国家的路更加艰难,要处理的麻烦也多得多,依靠“大跃进”的思维恐怕难以领先世界。至于如何发展,如何追赶,已经有专家讲过了,不再赘述,唯一的建议是,能不能尽快把股市里的钱分一点出来,最后,祝中国制造业好运!
(来源:e-works数字化企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