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活文本轻松对话历史
————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探究

2015-04-17 21:52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李晓弘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文本历史

◎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李晓弘

探寻生活文本轻松对话历史
————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探究

◎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李晓弘

《品德与社会》的历史知识点较为分散,离学生生活远,缺乏系统历史知识的背景,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寻找贴近学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素材,通过对话教材文本、共享学生经验、融入本土资源、巧用影像资料,降低历史学习的门槛,使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追溯过去的历史和经验中回望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寻找生活的意义。

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材的开发已经从原本窄化的理解到一种宽泛的理解的转变,“生活世界”也同样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挖掘,充分利用,寻找贴近学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素材,降低融入历史教育的门槛,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实现历史教学由“素材文本”向“生活文本”“生成文本”的转化。

一、对话文本,沟通现实的桥梁

1.善用问题

教材文本是一种语言,让历史人物、历史情境能以鲜活的形象展现出来。《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教材中图片和文字诉说着血雨腥风的往事。教师将文中“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上的数字表示什么?”作为线索,善于挖掘,引发深度思考:“30万遇害军民中都有哪些人?”并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你看到了谁?想象一下,这些老人、孩子、妇女、战士原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牺牲将给家庭带来什么?……”静默的文本和铁证如山的事实,增强了学生对侵略战争的憎恨。教师帮助学生与文本故事、画面对话中联想、体验,寻找历史人物的心灵踪迹。当学生将自己放在历史背景中感受历史人物的真实叙事时,就能体会他们的痛苦与快乐,认同他们的追求与希望。

2.巧设问题

教师若能创设故事情境,巧妙设问,便能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与人物对话,获得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领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中故事“吴宫教战”,学生先回顾生活中“三令五申”,如德育训导、班会、妈妈训话等等。之后学生阅读文本,思考:吴王为什么这么做?孙武又是怎么想的呢?学生分析不无道理:“这是机会,应好好表现”“把宫女训练好更能展示才华”“训练和战斗中要严加管教,军队才有战斗力”……教师追问:“‘三令五申’生动地反映孙武什么样的军事思想?”就这样,教师巧妙设问,层层推进,让学生由近及远地体会孙武朴素而伟大的军事思想。巧设问题,拉近历史与儿童生活的距离,使他们觉得历史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历史就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3.捕捉话题

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利用“生成文本”敏锐捕捉话题,突破教材束缚,实现了课本和学生的深层对话,生成新体验、新思维。《中国制造》教学渐进佳境,学生为自己祖国的发展和进步骄傲时,教师从他们的调查报告中捕捉到,学生依稀发现“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为什么我们中国只是一个贸易大国,还不是世界贸易强国?”一石激起千层浪,质疑引起学生深深地思考。调整教学内容,及时捕捉话题,引导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全面看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激活课堂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完成历史与现实对接,与未来联系。

二、共享经验,珍视学生的价值

1.学生经验丰富了教学内容

当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资源,学生才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用他们的眼睛观察,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寻找生活的感觉,理解、体验,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做有德性的人。《与历史为伴》教学中,学生带着“历史是不是离我们很遥远呢?”这个问题,以自身经历和经验探究“到生活中去发现历史”:孔明灯由2000多年前的军事设备到今日的祈福用具;鲁班发明雨伞、锯子保留至今;战国时期马均设计了让水往高处流的水车等等。学生的经验超越了教材有限的素材,丰富了教学内容,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是从过去衍变和延续而来的。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社会、与他人发生联系,他们原有的阅读储备和游历见识、家长的观点和价值观影响,对很多社会问题和历史现象都有些想法。把学生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能够对教材起到补充和拓展的作用,激发学生从自身生活的直观性、本真性中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2.相异构想活化了教学资源

课堂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强调学生学得完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潜意识,善于抓住关键时机,尤其是关注学生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的暴露与解决,把这些“相异构想”充分利用作为新活动的资源。《走近秦朝》中评说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正反与反方的学生围绕秦陵兵马俑、长城、阿房宫、统一措施、焚书坑儒等秦王朝故事,各抒己见,出现几个关键词:统一、辉煌、影响后世、残暴、苦难深重等。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暴露认识上的问题。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解决问题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教学过程中不同观点更能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启发、联想,学会以史为鉴,辩证地看待历史,自主性、思考与判断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融入乡土,阅读身边的故事

1.阅读无形资源,根植“身边的往事”

这里的“无形资源”指的是人,学生身边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家人、亲友、街坊、专业人士等。他们生活阅历、教育背景、人生积淀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无形资产,一本厚厚的书。引导学生透过他们的眼睛阅读往事,透过他们的心灵触摸历史,学习历程里定会多了几分温情和理解。六年级《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材以深圳的华丽转身为素材,展开了改革开放后特区建设大跨步发展。这一部分历史离现实生活并不遥远,是孩子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辈人经历的历史。可以用厦门的30年发展变迁为线索,展开探究活动。身边人们对厦门30年变化如数家珍,把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敢拼会赢的地域文化精神烙印从小刻在幼小的心田上。“阅读”发生在家门口的故事,历史在学生面前立体起来,家乡在学生心里亲近起来。

2.珍视有形资源,留住“远去的历史”

祖国的历史画卷犹如瑰丽的拼图,家乡就是其中的一块。教学中可“由近及远”“以小见大”“就近取材”,利用学生摸得到、见得着、听得见的“有形资源”去了解一段段渐行渐远的历史,感受家乡发展变迁,培育学生对闽南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海上丝绸之路、安平桥、郑成功故里、朱熹纪念堂、赵家堡、胡里山炮台等。五年级《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可以把天文学家苏颂纳入专题学习;《宝岛孩子的心愿》不可不谈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及他在厦门留下很多物质、非物质的遗产,体现两岸渊源;《鸦片战争》中,英勇抗敌将领陈化成的故事不能不说。《我的中国心》华人华侨爱国义举数不胜数,华侨领袖陈嘉庚就是一面旗帜;《抗日战争》中厦门的五通万人坑、百家村集中营、海边民居上的弹孔,它们静默矗立,诉说着当年的血雨腥风……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本着生活原则、就近原则,寻找典型资源补充教学,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凸显地方特色和人文价值。

四、巧用影像,还原历史的真实

传统的历史课往往采取宏大叙事手法,淹没了历史中的人和生命,使历史变成了一种只需要记忆的年代、事件和人物。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则应大量采用了生命叙事,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使许多看似枯燥的历史知识生动起来,成为了链接遥远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借助于同样有着生命和心灵的人物,找到走进学生心灵的通道。

1.图片资源,让教学内容真切起来

图书、报刊、图片、图表等文本资源的开发,将真实的数据、历史故事、可信的画面带进课堂,精当教学素材的补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情感在心底萌发。《圆明园的控诉》距离生活遥远,让学生对此事件深刻理解并不容易。教师寻找适合学生水平的图片资源,从满目疮痍的遗址到万国之园的恢弘与精美,理解圆明园之大、之精、之美。图片直观展现,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无数疑问。火烧圆明园图片更是真实再现惨烈的一幕幕,直观、真切,损失的珍宝令人痛心,愤慨之情油然而生。数据资源的补充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饱满,学生可透过画面历史故事直观、生动、真实,追寻时代的印迹,触摸社会的脉搏。

2.影视作品,让教学内容立体起来

历史具有过去性,它既无法观察,更无法体验,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众多生动的场景、鲜活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只能依靠教师单薄的语言来描绘、解说,自然难以展现其全貌,难以获得真切的体验。《站起来的中国人》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解放战争过渡到改革开放前夕的建设情况。但教材只是只言片语,一带而过。教师借用影片《活着》所提供的历史背景,有选择地播放,帮助他们了解内战时期,解放初期、大跃进运动中的大食堂、大炼钢铁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历史片段。尽管只是初浅的认识,基本理顺这个时间内中国发生的几个变化,从而引发孩子学会冷静思考:历史给我们留下什么?影视作品的多种感官参与和老师的适时讲解,引领学生穿越时空,陪着主人公一起经历,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体味那段历史,理解那些故事,激发情感共鸣,能帮助学生学会做出价值的判断。

历史题材教学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基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寻找生活中相关的历史痕迹,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追溯过去的历史和经验中回望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中了解现在和想象未来,情感的种子便会在这儿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文本历史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历史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