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课堂帮在“点”上

2015-04-17 21:52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江剑鸿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海鸥助学文本

◎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 江剑鸿

助学课堂帮在“点”上

◎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 江剑鸿

“助学课堂”教师的帮助要帮在“节点”上,让帮助成为学生发展的起点,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规律及其学习情况,努力做到不会才帮,以帮导学。从而构建主体美、互动美、和谐美的课堂。

助学;课堂;帮助

“助学课堂”是教师基于学情,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新型课堂。“助学课堂”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哪儿,教师应该怎样发挥帮助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从学生出发,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帮在“节点”上。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灵性才能得到舒展,智慧才能得到绽放。

一、帮在支点上,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读好文本不等于教学成功,怎样让学生达到边读边想的阅读状态呢?必须帮助学生寻找一个探究文本的支点,让他们围绕这个支点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这“点”从哪儿来?必须回归学生的疑难点上。

在教学人教版第十册《桥》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这篇课文主要写老汉,体现老汉大公无私,为什么却以“桥”为题目?”我抓住这思维的“拐角”,引领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文中写了几次桥?学生读文找到三次写桥:第一次介绍桥;第二次写桥在洪水冲击下发抖、呻吟;第三次写桥塌了。可见全文以桥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形象,让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在当时情况万分危急下,这桥成了全村村民生命桥。再问:如果把老汉比作桥,是座什么桥,为什么?学生在品味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有关的语句下,去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去品味老汉的高贵品质,他们便说出自己的理解:

——作为村支书,在洪水面前,坚守岗位,指挥村民井然有序地撤离,他像桥一样给人安全感,是座安全桥。

——作为一名党员,在危险关头,牢记党性,让群众先走,党员留后,架起一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是党员桥。

——作为一名父亲在生死关头,他舍已为子,像桥一样默默无闻承受一切,这座桥是父爱桥。

以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学习起点,顺学而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在探究中,领悟了文本写作方法,感悟了文本语言色彩,释放了内心的情感,解决了阅读疑问,课堂也充满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二、帮在冲突点上,给学生解围的空间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会产生困惑,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困惑,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资源,“挑起事端”,制造矛盾,帮在冲突点上。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慈母情深》一课时,一学生提出:作者好不容易得到钱,为什么不买书反而买罐头?这问题提到点子上,解决这问题便盘活文本,读懂文本。于是我重锤敲打,引导学生扎根文本语言,潜入文字背后去吮吸,去发现,去思考。学生便发现:

“母亲工作环境很差。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噪声震耳欲聋,让人受不了,而母亲要在这噪声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多难受,多艰苦。这让作者不敢用妈妈的辛苦钱去买书。”

“作者看到母亲的手裂开一道道口,他惊呆了,他不该开口向母亲要钱买书。”

“课文有个句子,用了四个‘立刻’,看出母亲争分夺秒地加工衣服,劳动多紧张啊!母亲的钱来之不易啊!”

“作者看到母亲那么瘦弱,是辛苦劳动造成的,所以作者才把买书的钱去给妈妈买点好吃的。”

一个矛盾点,引发教师的重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去感悟博大而深沉,朴素而崇高的母爱,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这正是教师用心倾听,心系学生的结果。

三、帮在情感点上,给学生体验的空间

阅读是读者、作者、文本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所以阅读者必须“披文入情”,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去触摸文本的思想,激活情感体验的潜能,找准文本中的情感喷发点,在情感磁场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老人和海鸥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以后,教师可通过和文本的人物进行对话,尽力让学生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是这样设计的: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就站在昆明的翠湖岸边,看到无数的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你想对老人和海鸥说什么呢?把自己心底的话说出来吧!学生流露出了自己的情感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说后,教师总结: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多么感人的场景啊!让我们牢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之美,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这方面的故事,下节课进行交流。让学生与可敬的老人、可爱的海鸥对话,帮助学生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机会,使学生更深切地走进了老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课后,让学生去收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这样文本的终点成了学生主动阅读相关的内容的起点,促进了文本情感进一步升华。

四、帮在思辨点上,给学生个性的空间

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其合理成份进行挖掘,予以引燃,使之形成争辩的场面,让学生思维碰撞,观点交锋,使知识在争辩中增值,思维在争辩中碰撞,情感在争辩中融通,个性在争辩中凸现。

教学人教版第九册《钓鱼的启示》一课,在学习了父与子之间对话后,我问:父子之间争辩的焦点是“留”,还是“放”?你们认为是“放”,还是“留”。请说说理由。学生纷纷各抒已见。

生1:作者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他舍不得放是可以理解的。

生2:作者钓到大鲈鱼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按规定要放生。

生3:那天晚上,没有其他人,也没有船,不放也没有人发现。我认为留下鱼,也不是不可以。

生4:作者的父亲认为不管有人看到,还是没人看到,都要自觉遵守钓鱼规则,这是个人修养问题。总不能没人看到,拿别人的东西。

生5:我认为作者的父亲不关心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小小问题都讲原则。

生6:作者的父亲正是关心孩子的成长,才严格要求作者,教育作者,做诚实人,遵守道德。

生7:正是这次钓鱼给作者的启示,作者的成长道路才遵守道德,才战胜各种诱惑。

师:“留”与“放”是个道德问题,不是差两小时的问题,更不是有没人的问题,作者在争辩中理解了父亲的态度,得到启示,为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教师应抓住“留”和“放”这一对主要矛盾,帮助学生创设争辩的场面。学生细读课文,联系生活,体验艰难抉择过程,由此引发情感共鸣,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学生从表象到心灵,都会拒绝“诱惑”,钓起“规则”,其理性认识也在感性体验中水到渠成。

总之,助学课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规律及其学习情况,努力做到不会才帮,以帮导学,从而构建主体美、互动美、和谐美的课堂。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海鸥助学文本
霸道海鸥谁能治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