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芳
(广东省五华县林业局 514400)
桉树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木材质量好、轮伐期短、经济效益极高,作为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首选战略树种,已为热带、亚热带的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发展,其经济地位及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引发社会关注。2003年以来,广东省五华县桉树人工林发展迅速,为五华县林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发展中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桉树人工林林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小等。
五华县现有林地面积23.73万hm2,林地资源丰富,但也存在荒山多、林地利用率低、投资效益差等特点,林业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发展山区经济,提高山地产值,五华县林业局于2003年开始引种V6、广9、201、29、U6等桉树品种,这些品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木材质量好、轮伐期短、经济效益极高等特点,适宜在五华县林业生产中推广种植。通过引进外资和外出乡贤回乡营造速生桉,并与部分大企业签订意向协议(在五华县租赁山地营造速生桉树林的公司17家、个体老板31人),五华县营造速生桉树树林约3.3万hm2,居梅州市前列。桉树种植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既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又为五华县消灭了荒山,为农民增收带来了直接效益,桉树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正在蓬勃兴起,桉树已成为五华县林业生产的战略性树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桉树人工林发展迅猛,桉树种植面积和栽培区域大幅度扩大,林分质量不断提高,生长量不断攀升,木材产量快速增长,桉树现已成为许多国家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在林业经营方针上落实“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首选战略造林树种。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发展,桉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凸显出来,在林业建设中显示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桉树人工林是森林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我国天然林是森林生态主体,是保护国土安全的生态屏障。为了维护生态安全,五华县于2000年全面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用材林和天然林分类经营,停止了对天然林木材的采伐,避免了天然林继续遭到破坏。2003年五华县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特别是发展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优良工业用材林基地林,大幅度提高了林地生产力。近年来,桉树砍伐生产的木材量占全县木材生产总量的85%,桉树已成为五华县木材战略核心树种,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减少了对天然林的偷砍破坏,达到了真正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的目标,使天然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面积发展桉树人工林是加强保护天然林的一项积极措施。五华县现有桉树林33500 hm2,有300多家木材加工厂,桉树木片厂20多家,年产桉木片70万t,林业年产值达10多亿元。随着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五华县已初步形成规模日趋完整的木材利用工业体系,桉树产业成为五华县林业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五华县有家具、人造板等各类型的林业企业超过380家,木材加工总产值达9200万元。发展桉树人工林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从生产种苗、造林、营林到木材采伐、运输、加工利用的全过程,均可产生就业机会。据专家测算,每100 hm2桉树人工林可产生就业机会3人,可解决1000多人就业问题。
桉树是速生树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造林密度大、吸收养分多等特点,加上造林砍伐过程中采用的炼山、机耕、全垦、抚育、施肥、皆伐和全树利用等措施,易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壤养分流失,使得林地养分归还量少、林地养分收支失衡、地力下降。造成桉树人工林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措施不当,包括:一是桉树采伐不合理,在砍伐木材时,将树枝、树叶、树皮、树头、枯枝落叶全部从林地取走,使得林地养分归还量越来越少;二是整地不合理,五华县多采用机耕全垦整地,易使土体变疏松,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壤养分流失;三是施肥不合理,没有根据树种特性进行平衡施肥,造成土壤养分亏损;四是初植密度和轮伐期经营不合理,五华县短轮伐桉树人工林种植密度普遍较大,轮伐期短,使得短期内林分消耗土壤养分过多且过快,土壤中可利用的速效养分循环跟不上,致使土壤养分过度消耗。
桉树生长过度消耗水分,加上整地、抚育破坏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导致水源减少。桉树树枝稀疏、林冠开阔、树叶垂直悬挂、叶片表面光滑、树冠叶面积指数较小,在降雨过程中,雨水被林冠枝叶表面吸附及截留量相对较少,林下凋落物少,阻隔和吸附雨水能力低,大部分雨水变成径流流失。桉树人工林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施入氮、磷、钾等肥料,经雨水冲刷或随地面径流,或多或少随径流进入水体,随着水体氮浓度的增加,将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推动作用,使水体混浊,水质变坏。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生态复杂性,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物质基础,在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桉树的生物学特性及桉树人工林的集约化经营方式,导致桉树林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单纯、覆盖度下降、系统稳定性降低等问题。
桉树人工林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在林业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桉树已成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树种。但是,在营造桉树人工林过程中,对桉树纯林发展的利弊要进行科学分析,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引起重视,主要的不良影响体现在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水质变坏、地力衰退等,这就向相关行政部门和从事桉树人工经营业主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在发展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应注意克服其不利的一面,把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桉树人工林种植应坚持适地适树和林业分类经营原则,根据林业发展规划和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对桉树产区进行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在划定的商品林区域内进行发展,严禁在国家公益林划定范围,特别是水源涵养林区等重要生态区域营造大面积桉树人工林纯林。林地应选择在宜林荒山、采伐迹地、低效林地种植为宜,不能破坏天然林、生态公益林。
目前桉树人工林的营造多采用炼山、机耕全垦整地,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和原生植被;砍伐后木材、枝叶、树皮全部拿走,剩余部分放火烧光,破坏了林下植被和土壤结构。因此,传统的整地和掠夺性经营方式必须改变,宜采用穴垦整地或带状整地,挖明坎回填表土的整地方式;沟谷两边应留出原生植被带;桉树砍伐时,不能作为原料使用的枝叶及树皮等采伐余物应保留在林地内,推广不炼山的林地清理方式,维持林地养分平衡。
通过改进栽培和管理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桉树人工林是高投入、短轮伐林种,应选用壮苗,按照桉树的生理特性进行平衡施肥,放足基肥,追肥采用深沟覆土,防止肥料流失造成污染。提倡在桉树种植过程中营造混交林,大面积桉树宜多树搭配,尤其是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搭配种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五华县现有林地绝大部分属于集体或个体所有,当前林地租赁或合作种植桉树人工林没有一个由政府制订的管理办法,而是由镇村和承包户自由商谈,造林规划要求的合理布局和技术规程等林业有关规定难以执行,用地协议和双方权益难以保障,林地交易混乱,不利于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发展桉树人工林应具备的条件,统一规范林地流转利用的管理,强化政府审核、监督程序,促进桉树人工林有序发展。
鉴于桉树生物学特性及造林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建议相关林业科研单位应将桉树与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课题,纳入科研计划,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试验,探索改进措施,不断推出各种科学整地、造林、采伐新模式,以最大限度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