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伟,叶晓燕
(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基于“DHU小管家”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探究
丁 伟,叶晓燕
(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培育,而网络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之一。在微信蓬勃发展的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从贴近校园文化生活、适应受众阅读习惯、符合新媒体发展规律出发,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实践育人,弘扬和传播主流价值取向,为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路径探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微信平台
伴随着微信等手机社交软件的普及,新兴的社交模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日趋习惯于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渠道登录微信查看朋友圈,了解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然而,朋友圈中广泛流传的帖子往往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何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
调查显示,上海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选择网络阅读作为第一阅读形式的人数比例为 76.6%,使用手机阅读的人数比例为 66.0%[1]。由此可见,手机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通信作用,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黏合度最高的媒体。《人民日报》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全民网络阅读的现状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更甚[2]。大学生早已不满足于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高校思政工作者适时地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引导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获取正面信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潮流。
2. 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当下,由于互联网监管的不完善,常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或不法言论,扭曲事实真相,颠倒黑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受到网络误导,不辨是非,譬如在“某明星吸毒事件”中为偶像摇旗呐喊,诸如此类的例子令人瞠目结舌。加上受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个别大学生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社会责任意识匮乏,利己主义倾向严重。因而,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势在必行。
3. 是实践育人平台的载体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3]。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往往更加生动、传神、印象深刻。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组建一支由高校学生作为主力的运营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传播青春正能量,相比单一的理论说教更易于吸引人、凝聚人、感染人,更加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推向深入,并且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学生骨干,为发挥高校“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提供有益的尝试。
基于微信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活动必须依靠移动终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以上海某高校为例,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占到86%,为微信平台的使用奠定了硬件基础。笔者以微信公共账号作为试点,组建了一支涵盖大一到大三年级的学生团队,以“DHU小管家”微信公众账号(以下简称“微信公号”)为载体,定期推送图文资讯,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阅读体验,反响较好。不过该项目尚处于探索阶段,某些方面还不成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
1. 微信平台运营任务艰巨
(1) 日常运营工作量更大。根据微信公号的运营规律及人们的阅读习惯,“DHU小管家”每天定时推送信息,有时事热点、校园新闻、公告通知、深度采访、读者往来等栏目,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一个微信公号其运营压力不小。目前,“DHU小管家”运营团队有20多名学生,每天推送约6篇资讯,其中,一半需要学生自行采访、撰写、编辑、发布,另一半则需要从网络等渠道搜集,包括党团理论知识、新闻快讯、热点话题等。总的来说,与传统的纸质媒体相比,微信平台所承载的信息容量更多,因而运营所需的工作强度也更大。
(2) 推送资讯时效性更强。作为关注校内外实时资讯的微信公号,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最新鲜、最前沿的新闻报道。一方面,学生群体对于新闻的时效性较为敏感,往往热衷于捕捉当下的流行语言和时尚趋势,从心理上也期待通过微信平台了解最新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新闻;另一方面,绝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种校园活动接连不断,今天的信息如果不能及时推送,明天很可能就会被新的信息所淹没。因此,微信公号需要培养一批校园记者亲赴现场进行采写并及时编辑、推送,运营所需的时效性不言而喻。
(3) 传播方式更接地气。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耗费大量时间进行长篇阅读体验,而更加热衷于“读图”看资讯。例如,有些重要文件往往长达十多页甚至数十页,从头到尾读,学生往往坚持不下来,采用传统的“学文件、谈体会”活动的形式收到的效果欠佳。但是,将这些文件凝练提升,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则易于为学生接受和喜爱。这就对微信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通过浓缩凝练并且运用美工手段将文字新闻图片化,能否将新闻内容通过活泼的语言传递出去,能否将线下活动与微信平台相结合、有互动,对于运营团队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2. 运营团队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1) 指导教师指导乏力。当下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甄嬛体”“火星体”等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明星吸毒、明星出轨等各种八卦新闻扑面而来,指导教师需要敏锐捕捉能够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新闻点,通过通俗、接地气的方式引导广大学生向上向善,这对担任指导教师的思政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挑战。但是,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并非新闻专业出身,也缺乏新闻媒体工作经验,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他们在指导学生运营新媒体平台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切实有效地进行指导。
(2) 学生团队专业化程度不高。学生往往基于兴趣爱好组成运营团队,但他们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方面参差不齐,加上指导教师受到专业知识等方面限制,针对学生团队的培训、提升效果往往非常有限。学生凭借一腔热情投入到运营工作中,但是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工作成果得不到充分认可,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信心和动力,产生懈怠情绪,这不利于团队的良性发展。
3. 多方资源协同配合有待加强
(1) 便民服务功能缺失。受到传统的网页传播路径影响,部分思政工作者往往习惯性地将微信平台理解为纯粹的宣传渠道,大量堆砌活动通讯稿件、党团理论知识等图文信息,而便民服务功能却缺失了,造成形式单一、死板、学生认可度低的局面。
(2) 互动机制不畅。在web2.0时代,网络早已实现了交互功能,信息渠道不再单向,学生群体也更加热衷于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当前的微信公号具备互动交流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服务,但是运营团队掌握的资源有限,对于学生会、学生社团、教学公告等资讯了解有限,无法详细解答,造成学生提交的疑问无法反馈或反馈滞后,导致学生的体验度差。
目前,基于微信平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从适应新媒体发展思路、提升专业化素养、建立互动机制等方面入手,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于微信平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进行探索。
1. 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思路
(1) 加强运营团队的分工合作。运营新媒体平台工作繁重,单兵作战、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显然与当下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运营团队是极其必要的。“DHU小管家”运营团队下设新闻采写、编辑、美工技术、市场推广4个组。新闻采写组负责深入一线采访;编辑组收集整理素材;美工技术组进行后期制作;市场推广组负责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衔接,并推广微信平台。运营团队4个组分工明确,较好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为每日定时定量推送资讯奠定了基础。
(2) 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某些无良媒体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标题党”“博眼球”等方式吸引点击率,导致文化氛围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在此背景下,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部分学生价值观扭曲,以崇拜娱乐界的“男神”“女神”为荣。为此,微信平台应坚持主流价值取向,担当起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基于这样的运营思路,“DHU小管家”微信公号在选题方面精心考量,注重传播主流文化。例如,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发布“一张图读懂全会精神”,以凝练的语言生动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在管理学院院庆20周年期间,采访记录志愿者工作,推出“志愿者的一天”,赢得学生的广泛好评;在国庆长假中,推出“我与国旗合张影”“我对祖国说句话”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3) 传播形式适应大学生特点。微信平台推送的帖子需要充分尊重并适应学生的阅读习惯,采用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最大限度降低阅读门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例如,某些微信公号采用简单搬迁的方式,将校园网等网站发布的运动会通讯稿不加任何修改,完全照搬到微信平台进行推送,语言生硬,形式呆板,学生对此并不买账。但是换成“图组”的形式,一张图片下方简短介绍运动会场景,以图说事,形式活泼,再融入获奖选手的感言,形象传神,反响就好很多。
2. 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
(1) 建立集体学习制度。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催动了流行趋势的日新月异,“火星文”“元芳你怎么看”“也是醉了”等语态风靡一时。这就要求微信平台运营团队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充电,否则将会让学生产生隔膜感。为此,微信公号运营团队,包括指导教师在内,需要进行集体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流行文化鉴赏、工作经验分享交流等,商议选题,形式和内容都需要与时俱进,方能提升运营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
(2) 实行稿酬激励机制。为鼓励团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影响力,笔者在“DHU小管家”微信公号团队中进行绩效考核试点。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稿件(包括图片);二是由微信平台负责人及小组负责人组成评选小组,对稿件进行评价并择优发布;三是评选小组定期对已发布稿件进行等级评定,根据稿件质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指标归为A、B、C三档,并进行相应的稿费激励。自实施稿酬激励机制以来,稿件质量大幅提高,阅读量、点赞量均有较快上升。
3. 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1) 建立协同共享机制。在微信平台运营过程中,笔者联系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骨干,以工作组的形式将他们纳入“DHU小管家”运营团队,发挥资源协同共享作用。譬如,学生会各部门的活动公告通过微信公号进行推送,一方面免去了大量印制海报、横幅、传单等传统宣传材料,既低碳环保,又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点对点传播,大幅度提高传播效率,宣传效果良好。另外,学校四、六级英语考试报名、周边美食推荐、热门电影推荐等资讯,都可以通过微信公号传播。协同共享机制让“DHU小管家”不单单成为活动的载体,同时成为学生群体在生活方面的助手和伙伴。
(2) 建立意见反馈机制。基于微信平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师生广泛关注。为更好地提升活动质量,“DHU小管家”微信公号开辟意见反馈栏目,通过微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受众对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如“增加书评影评栏目”“提升原创作品所占比重”等。这些建议有利于在后续的活动中边改进、边推进,将活动推向深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并通过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运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广泛认知,达到入心入脑,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5]。而基于微信平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这种发展思路指引下应运而生的。有学者认为:新媒体不是一种颠覆,而更像一次推动[6]。诚然,新媒体仅仅是一种传播方式,如若能够有效利用其优势,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开展思政育人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的一次有益探索。
[1] 韩娟娟,李琳.大学生微阅读行为调查[J].今媒体,2014(1):39.
[2] 杨芹.微阅读时代怎样阅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4-13.
[3] 韩春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16.
[4]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关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80.
[6] 武霖斯.“微阅读”会否颠覆传统阅读方式[N].解放日报,2009-11-20(18).
东华大学青年教师启动资助项目(15D210811)
丁 伟(1988—),男,安徽蚌埠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E-mail:dingwei@dhu.edu.cn
G641
A
2095-3860(2015)05-04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