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安徽合肥230011)
服装设计专业的扎染实训教学
陈秀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系,安徽合肥230011)
介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扎染实训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教学、查阅资料、选择面料、设计图案、手工缝扎、染色、后处理、作品展示和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并总结学生通过实训得到的收获和提高,肯定扎染作为艺术染整的一部分在服装设计和面料设计中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专业;扎染;实训教学
扎染起源于秦汉而鼎盛于唐。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每个民族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心理、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所以形成了我国扎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各民族的扎染工艺在扎染形制和审美情趣上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今天在云南、四川、湖南、新疆和江苏等地区仍保存着较完整的扎染技艺。扎染主要利用针和线对纺织品进行缝扎,使织物在染色过程中实现局部防染,由于染液在防染部位不同程度的渗透,产生晕色、混色效果,形成的图案色彩和谐,边沿柔美,加上千变万化的图案设计和不拘一格的缝扎技巧,使扎染产品极具个性和艺术魅力。
我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扎染实训课程,旨在将传统手工印染技艺和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扎染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同时拓宽设计思路,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扎染实训为期1周,教学过程如下:理论教学→查阅资料→选择面料→设计图案→手工缝扎→染色→后处理→作品展示→成绩评定。
1.理论教学
首先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和发展,特别是扎染在当今服装面料设计中的运用,然后详细介绍扎染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再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介绍扎染艺术在高级成衣中的应用案例,给学生以直观印象。美丽绚烂的扎染图案及时尚前卫的服装实例将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查阅资料
指导学生在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库查阅专业期刊登载的关于扎染的文献,尤其是近几年发表的能够反映当今扎染发展水平的文献,让学生在扎染理论上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同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准确掌握服装色彩和图案的流行趋势,为接下来的图案设计做好准备。
3.选择面料
各种纤维制成的面料都可以进行扎染,但以轻薄织物为佳。本实训采用纯棉和真丝面料,两者都已经过前处理,可以直接用于扎染。面料要根据成品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裁剪,比如裁成手帕、丝巾大小,或裁成衣片。考虑到学生没有经验,第一块扎染面料选择纯棉,手帕大小(约30cm×30cm)。另外,也可采用成衣,比如白色T恤进行扎染。
4.设计图案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有较好的绘画功底。扎染图案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审美情趣,适应当今图案和色彩的流行趋势,而且要简单、质朴,满足扎染工艺要求,不可过于复杂,特别是轮廓尖锐的图案将无法在串缝后抽紧。扎染图案设计题材来源广泛,如花、鸟、鱼、虫、人物、风景、几何图案及抽象图案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发挥想象,进行大胆设计。构思好的图案用HB铅笔或画粉描绘在织物上。同绘画相似,扎染的图案设计也讲究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学生在织物上描绘的底稿要经过教师的检查和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5.手工缝扎
事先描绘在织物上的图案为具象纹样,适用于缝扎,即用针和线沿着图案的边缘轮廓进行串缝,可以表现出清晰、完整的图案花纹。一般薄型织物及小花型、精致图案,宜用小针、细线及小的针距,而厚型织物及大花型、粗犷图案,则宜用大针、粗线及大的针距。缝完后将线抽紧、打结。
对于抽象纹样和大面积防染无需用针,可直接用粗的线绳对织物进行捆扎。捆扎时线绳缠绕可适当留些缝隙,染色时染液从缝隙渗透上染织物,形成随意而又无法复制的肌理效果,此法最适宜于初学者。捆扎的操作方法为:用针挑起面料一点,将面料拢成伞状,按照预先的设计选择长度,用线、绳等捆绑。将面料折成扇形,运用横向、斜向、等距、交叉等不同的缠线方法,可呈现出多种图案变化。将折叠好的面料经过拧转处理后,再实施捆扎、缠绕,视觉效果随着折叠、扭转、捆扎方法的变化而变幻无穷[1]。
此外,还有结扎、叠扎、抓扎、包扎及器具扎等多种方法,可在操作中灵活运用。缝扎时教师要亲手示范学生把握扎紧度的大小,扎得太紧,染液难以渗透,防染部位形成的图案生硬、无晕色效果,且有可能造成织物损伤;扎得太松则达不到防染目的,图案轮廓模糊。学生需要在实训过程中多次摸索、总结,才能学会将扎紧度控制得恰到好处。
6.染色
染色是扎染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图案设计的最终效果要通过染色来实现。教师在给定染色工艺处方和工艺流程的前提下,教会学生简单的工艺计算以及染化料的称量方法,直至他们熟练掌握并能自行设计和调整处方。
染色以浸染为主,纯棉织物选择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真丝织物选择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所用染料应为环保型,色泽鲜艳,染色简便,上染率高,染色牢度好。
(1)直接染料染色工艺曲线为:
(2)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曲线为:
(3)酸性染料染色工艺曲线为:
第一次染完一种颜色后,可根据不同花色要求辅以套染、吊染、喷染等诸多方法。套染是将扎结浸染后的织物重新扎结,再浸入另一染液,不仅可得到前后两种颜色,还可得到这两种颜色拼混出的第三种颜色,且色泽深浅、浓淡不一,变化莫测。吊染是将织物吊起,只将其某个边角或某个扎结部位浸于染液中进行局部染色,染料的吸入主要靠毛细管效应,随毛细管效应上升的染液吸附到织物上,由于染料的优先吸附性,越向上染液中的剩余染料越少,因此就产生了一种由深到浅逐渐过渡的染色效果。喷染是用喷枪将染液喷涂于织物上,不仅可以用来增加花色层次,还可用于染后花型修补,使其更加完美。另外,用事先吸收一定染液的线绳缝扎织物,然后用塑料薄膜包好进行浸染,使染料从线绳转移到织物上;或者将染料与糊料及相应助剂混匀后用毛笔涂于花纹内,再进行缝扎、浸染,则可以实现一浴多色。
7.后处理
要提醒学生染色后不可急于拆线看效果,织物应经充分水洗、皂洗,去除表面的浮色和助剂,一方面可提高色牢度和鲜艳度,另一方面可防止拆线时发生沾色。拆线时要小心,注意避免剪刀刺破织物或用力过大扯破织物。拆线后要进一步水洗,然后晾干、熨平,再根据成品需要进行锁边、缝纫。
8.作品展示
学生将扎染作品集中展示,有手帕、丝巾、披肩、手包、肚兜、背心、裙子以及靠垫、窗帘等,图案丰富,色彩艳丽,款式时尚,充分体现出他们的智慧和创意。特别是真丝面料的丝巾,轻盈飘逸,惹人喜爱。学生之间对作品互相评判,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深感获益匪浅又意犹未尽。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以后有机会自己做。
9.成绩评定
展示的扎染作品可以反映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水平,结合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以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四个等级进行成绩评定。
扎染实训课程的设置符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自我意识强、实验能力欠缺、理论功底薄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扎染的原理、方法和制作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而且在实训室通过教师安排的分组、合作、交流、考勤、值日,以及关于节约染化料、节约水电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扎染实训为学生拓宽了视野,让他们看到艺术染整的广阔天地,激发他们汲取传统技艺的营养并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结合,在今后的服装设计和面料设计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因此可以说,扎染实训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铺垫。
[1]董斯琪.扎染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0.
新书介绍
书名:《纤维集合体力学》
作者:顾伯洪定价:88.00元书号:9787566905475开本:16开
简介: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纤维集合体是由柔性纤维以一定的纺织成型制造方法而形成的结构稳定的纺织品总称。纤维集合体力学研究各类纺织品在外力场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和破坏过程。该书在叙述纤维集合体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结构表征指标和力学性质,以材料/结构/性质一体化设计为主线,着重阐述纤维集合体的结构力学分析建模方法、力学性质预测和纤维集合体结构设计。该书涉及的纤维集合体种类包括纤维、平行长丝纱、加捻长丝纱和短纤维纱,二维和三维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及其增强复合材料,以及非织造布等。该书描述纤维集合体及其力学特征优化设计的详细体系,进而应用于纺织工艺技术优化和纤维集合体复合材料细观结构设计。
该书适用于纺织科学与工程、纺织材料,以及对非线性柔性材料有兴趣的力学、复合材料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或自学,也可为纺织行业的工程师进行纤维集合体设计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2015-02-06]
G712
A
2095-3860(2015)01-0066-03
2014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4jyxm547)
陈秀芳(1968—),女,安徽全椒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染整技术。E-mail:ahchxf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