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航天科工智慧管网亮相“6·18”
□本刊编辑部
6月18日,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开幕,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体系”一登场,便引起强烈关注。该体系依托住建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试点项目,由三院牵头组织建设。体系建成后,将重点解决中国城市地下管线现状不明、家底不清、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马路拉链和窨井吃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现管线定位管理精细化、安全监管综合化、应急处置高效化、信息共享全面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城市正在面临着各种地下管线问题的挑战:城市内涝、道路地面塌陷、燃烧爆炸、热水伤人、窨井伤人、饮水污染、管线运维机制建立难度增大,其中导致各类地下管线事故频繁发生的人为因素,占4成以上,主要体现在地下管线资料不准、不全、不显示,地下管线维护不及时,以及相应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地下管线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航天科工运用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和精确探测、示踪标识、综合感知、系统集成的技术优势,按照“服务民生、务求实效;整合现有,提升能力;全面覆盖,互惠共享”的原则,构建面向管线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全面普查、隐患排查、安全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管理两条主线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平台,形成基于地上地下“一张图”的综合应用和完备的标准规范体系及规章制度,探索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实现综合管理应用的智能化、物联化、协同化,构筑安全坚强的城市地下“生命线”。
在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方面,航天科工充分发挥航天多信息、复杂大系统集成的技术优势,构建一体化、系统化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和工程建设体系,形成自主可控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平台,有效实现地下管线管理资源的深度共享和高度协同,提升地下管线安全监管和预警能力。运用遥感、定位、通信和控制等技术,研制了航天自主品牌的探地雷达、漏磁检测器、管道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实现管线信息的安全采集和传输。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建成后,能够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模式,可以为城市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为城市的优化设计和科学决策服务,能有效提升城市安全和管线安全整体水平;同时能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减少管线灾害事故发生的经济损失并促进地下管线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