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华 福建省漳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4400
一起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张新华 福建省漳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4400
2014年12月,漳平市新桥镇坂尾村一养殖户羊场所饲养的戴云山羊屡配不孕且多数首胎母羊发生流产,体温、采食量、精神状况均正常,经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确定感染羊布鲁氏菌病,经市领导研究决定,无治疗意义,对羊群采取全部扑杀掩埋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了疫病的蔓延和传播。
羊布鲁氏菌病诊断防控
羊布鲁氏菌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该病菌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以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为特征,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后表现为波浪热、关节疼痛、全身无力,严重者甚至不孕不育。因此,应对该病进行尽早诊断及防治,提高抗体水平,加强检疫,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控制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蔓延。现将2015年1月漳平市新桥镇坂尾村某养殖场羊群发生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及处理介绍如下。
2014年12月,漳平市新桥镇坂尾村一养殖户反映,该羊场近半年来所饲养的母羊发生经常性流产,且屡配不孕,产下羔羊多虚弱发育不良,其中几只公羊睾丸发生肿胀,发病期间使用青霉素、氟哌酸、磺胺类药等药物效果不佳,体温、采食量、精神状况均正常。2015年1月,漳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到该羊场对羊群进行抽血检测。
母羊发生流产,且大部分是第1胎,由开始的零星流产,发展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产羊只逐渐增多,主要发生在妊娠后80~130 d,流产后部分母羊胎衣滞留继发子宫内膜炎,从阴道内流出恶臭浑浊的分泌物,流产胎儿常呈败血变化,皮肤黏膜有出血斑;部分成年公羊睾丸肿胀、附睾炎,偶有体温升高;羔羊无明显临床症状。
3.1 病料采集全场山羊无菌颈静脉采血,4℃冷藏保存备用。
3.2 试验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为琥红平板凝集试验(GB/T 18646-2002),具体方法:将全血用离心机5 000 r/min离心3 min,用移液枪抽取被检血清0.03 mL与布鲁氏菌抗原0.03 mL于平板上,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匀,试验设有阴、阳对照组,于4 min内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标准为:“-”无凝集,呈均匀粉红色,为阴性;“+”稍能看到凝集,稍有卷边形成,凝集物间液体呈红色;“++”形成明显卷边,凝集块间液体稍清亮;“+++”凝集反应较强;“++++”凝集块呈菌丛状,凝集块间液体清亮明显,有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必须注意的是:(1)使用前需充分摇匀,出现污染或有凝块时不得使用。(2)冷藏保存的抗原和血清应在室温下放置30~60 min后再进行试验。
经检测,抽检的79份山羊血清中,阳性血清14份,阴性血清65份,阳性率17.72%。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羊布鲁氏菌病。
按国家法律规定,2015年2月,经市领导研究决定,漳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新桥镇政府组织技术人员扑杀了该羊场全部山羊79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对污染的羊圈、饲料、用具等全面进行消毒处理,其中对该羊场的设施、设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4 h,饲料、垫料、粪便、垃圾等全部深埋处理,羊场周围等环境用2%烧碱喷洒消毒。
6.1 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布鲁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无芽孢、荚膜和鞭毛,其中以羊布鲁氏菌致病力最强[1],不仅严重危害公共食品质量安全,并且容易传染给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避免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暴发,提高养殖户及畜牧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迫在眉睫,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关于羊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整体上提高养殖户和畜牧工作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相关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人畜传染的可能性[2]。
6.2 加强检疫,严格控制病菌的传入鼓励养殖户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调入山羊,尤其是正在发生疫情的区域。新调入的羊只必须实施30 d以上的隔离观察,经再次检疫合格的方可混群饲养,一旦检测出羊布鲁氏菌病,需马上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3]。定期对场地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对羊场进行消毒,每年进行1~2次全场消毒,产前对产床进行消毒。在患羊舍、隔离舍的出入口处应放置浸有4%氢氧化钠溶液的麻袋片或草垫,隔离消毒,以免病原扩散。
6.3 规范管理、科学养殖尽量采取“全进全出制”养殖方式,定期对羊群进行血清学检查,一般情况下严禁对羊群进行该病的疫苗免疫,频发羊场可用布鲁氏菌猪型Ⅱ号或羊型Ⅴ号菌苗注射或拌料饲喂。保持羊场干燥、通风,定期对羊场进行消毒,阻断病菌滋生的土壤。发现阳性病例,必须立即将其隔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使用过的场地、用具等要进行严格消毒[4],净化布鲁氏菌病至无疫状态。
[1]卢占龙.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4(9):41-42.
[2]解长乐.对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67.
[3]杨晓萌.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控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4,36(3):22-23.
[4]柴静.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99-100.
B
1003-4331(2015)06-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