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华
(福建省浦城县石陂镇农技站,福建浦城353402)
天优华占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天丰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8020)。2012年在浦城县石陂镇案山下村作双晚示范种植40 hm2,表现出米质优、熟期适中、株型紧凑、抗稻瘟病、适应广、丰产性好等优点,适宜在浦城县作双季晚稻栽培。现总结该品种在浦城县石陂镇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2年晚季,在浦城县石陂镇案山下村(海拔210 m)示范种植40 hm2,平均产量537.2 kg/667m2,比对照天优998增产13.14%。示范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生育期适中,可推广种植。
2012年在浦城县石陂镇案山下村作双晚栽培,6月25日播种,7月25日插秧,9月20日齐穗,10月26日成熟,全生育期123 d。
天优华占作双季晚稻种植表现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株高97.9 cm,穗长21.6 cm,平均有效穗数19.7万/667 m2,每穗总粒数165.3粒,结实率72.8%,千粒重24.0 g。
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鉴定: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在石陂镇连续2 a种植未发生叶瘟和穗颈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
天优华占米粒晶莹,腹白少。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9.9%,长宽比3.4,垩白粒率3%,垩白度0.3%,胶稠度80 mm,直链淀粉含量20.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1 级标准[1]。
根据当地双晚生产季节,适时早播,一般在6月20—25日播种。秧田选择在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田地。秧地播种量12.5 kg/667m2,大田用种量0.75~0.9 kg/667m2,采用湿润育秧。播种时要做到匀播、稀播,秧苗现青前,沟里半沟水,畦面不能有水层,防止高温烫芽,现青后方可上水层。施好“断奶肥”和“送嫁肥”,移栽前3 d喷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
双早收割后,及时移栽,秧龄掌握30 d为宜,株行距采用23.5 cm×23.5 cm,丛插1~2粒谷,每667m2插1.2万丛左右。基本苗达4万~5万/667m2,为丰产奠定基础。
3.3.1 肥管 针对天优华占作晚稻有效分蘖期较短,在施肥上应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基肥在插秧前结合机耕整地,每667m2施45%复合肥30 kg;分蘖肥在插后7 d,每667m2施用尿素10 kg +氯化钾5 kg;穗肥在幼穗分化Ⅲ期初,每667m2施尿素3 kg +氯化钾5 kg撒施。
3.3.2 水管 移栽时寸水,促进返青,返青后浅水促分蘖,当苗够每丛12~13个蘖时进行烤田,控制无效分蘖生长,孕穗期保持水层,抽穗扬花后,干干湿湿,保持不至于过干。收割前10 d断水为宜,利于机器收割。
在双晚抽穗期,如遇9月寒流要及时灌深水护苗。为确保安全齐穗,播种期必须在6月25日之前播种。
在病虫害防治上,要根据预测并结合田间调查确定防治适期,及时防治。晚稻种植应特别注意防治褐飞虱、二化螟和纹枯病。防治二化螟和稻飞虱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 g对水60 kg喷雾;在破口期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 ml+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 g+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 ml对水60 kg喷雾。
[1]吴明南.天优华占在邵武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福建稻麦科技,2013,3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