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新
(福建省建阳市崇雒乡农技站,福建建阳354200)
建阳市崇雒乡是白莲主产区之一,有莲果之乡的美称。主栽品种20世纪70—80年代为崇莲选1号,以其炖煮易烂、味甘、清香、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特色而闻名,是莲中极品;因品种退化,90年代引进太空莲36号,具有花多、蓬大、籽粒大、产量高等特点。近年来,崇雒乡白莲种植面积200 hm2,斜纹夜蛾发生较为严重,常造成减产,针对当地莲田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危害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近几年田间调查莲田斜纹夜蛾在当地1年重叠发生5~6代,幼虫为害期在5月初—9月下旬,为害盛期7—9月,为害时间长150 d左右,发生时间长,为害面积大;同时虫口密度高,蛾高峰6—8月。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从5月下旬—9月上旬,均有不同龄期的幼虫出现,一般年份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分别有2次为害高峰。2013年6月18田间调查百叶幼虫量达134头,随着气温的升高,受到干旱少雨天气、桥梁田多(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影响,7月28日田间调查百叶幼虫量达844.3头,严重田块单叶虫量达130多头。
成虫白天隐藏在作物下部、枯叶、土缝等遮阴处。夜间活动交尾产卵,以晚间20:00—24:00活动最盛。对振频式杀虫灯、黑光灯、糖醋液具有较强的趋性, 成虫受惊后可做短距离飞行。卵多产中上部叶片被面,卵粒重叠,卵块上覆盖一层淡黄色绒毛,每只雌蛾一生可产卵3~5块,每块卵一般为80~150粒不等,多达200粒以上。幼虫晴天早晚为害最盛,中午常躲在作物下部或其他隐蔽处,阴天整天为害。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窗纱透明状,也有吐丝下垂随风飘散的习性;3龄以上幼虫有明显的假死性;4~6龄幼虫食量剧增,占全幼虫期总食量的90%以上,当食料不足时有成群迁移的习性;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化蛹,入土深度一般为1~3 cm。
虫蛹或部分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第2年4月越冬蛹羽化为成虫,产卵于莲叶上,5月初幼虫开始取食危害。刚孵化的1~2龄幼虫群集于叶背,蚕食荷叶下表皮及叶肉;2龄幼虫分散取食,造成被取食叶片叶缘成缺刻状;3龄以后幼虫于晴朗的白天藏在叶背,傍晚和日出前危害,阴天则昼夜取食;4龄以后进入暴食阶段,在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嫩脉全部吃光,同时还蛀食蕾、花芯、花蓬。该虫产卵数多,发展迅速,危害严重,且世代重叠,老熟幼虫抗药性强,给防治带来困难。
暖冬气候十分有利于虫蛹或部分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3—4月的早春气候影响1代幼虫的数量,7—8月份的气候条件(如高温天气多、雨量少)莲田斜纹夜蛾就越容易爆发为害,各虫态的发育适温为28~30℃,但在高温下(33~40℃)生活也基本正常,根据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随时掌握虫情,及时防治。
莲子收获后及时清理莲田残株老叶,清除田间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杀灭虫卵;莲田采用水旱轮作,用以杀死土壤中越冬老熟幼虫,减少开春虫口基数;结合田间农事,人工摘除卵块和捕杀幼虫;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斜纹夜蛾食性杂,但不同的作物受害程度不同,莲田应选择尽量避免插花田及莲田四周种植斜纹夜蛾喜食作物。
2.3.1 用振频式杀虫灯诱杀莲田斜纹夜蛾成虫 利用斜纹夜蛾的趋光性,每公顷用灯1盏能够有效地减少莲田成虫数量;吊挂高度以0.8~1 m为宜;1~2 d刷1次网,能增加捕虫量;降低叶面产卵率,减少农药使用。
2.3.2 使用糖醋液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利用斜纹夜蛾的趋化性,用糖醋液(糖∶醋∶酒∶水=6∶3∶1∶10,加少量的敌百虫)混配制成诱液,装入盆钵进行诱杀,每667m2左右放3~4盆,晚上揭开盖,早晨捞出蛾子后盖好,10 d左右调换1次糖醋诱液,可降低虫口密度和幼虫发生量。
2.3.3 利用天敌 斜纹夜蛾的天敌种类繁多,有捕食性天敌(瓢虫、蜘蛛类、侧刺蝽、青蛙等)和寄生性天敌(侧沟黄蜂、绒茧蜂)和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病毒、昆虫病原线虫和微孢子虫、抗生素、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源杀虫剂等)。在白莲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中,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使用最多、效果最好的一类微生物杀虫剂。在生产中要尽量保护天敌,严禁使用剧毒、残效期长的农药。
首先要适期用药,即掌握在卵块孵化后到3龄幼虫前。此期幼虫正群集叶背面为害,尚未分散,且抗药性低,药剂防效高。其次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药剂,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每667m2可选用10%稻腾SC (6.7%氟虫双酰胺和3.3%阿维菌素) 45 ml、6%宝剑SC (1.7%阿维菌素和4.3%氯虫苯甲酰胺)60 ml、10%除尽SC(虫螨腈)30 ml、15%安打SC(茚虫威)12 ml等,每667m2用水量45 kg,喷雾要均匀周到,坚持低容量正、反面喷雾,于幼虫1~2龄高峰期施药,基本可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化学药剂防治时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