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自主创新实验 培养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

2015-04-17 12:17杨晓华吴小健郑建武张华峰赖江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创新型研究生

杨晓华, 吴小健, 郑建武, 张华峰, 肖 宁, 赖江华

(1.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 卫生部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1;2. 陕西师范大学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教育部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2)



开展自主创新实验 培养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

杨晓华1, 吴小健1, 郑建武1, 张华峰2, 肖 宁1, 赖江华1

(1.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 卫生部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1;2. 陕西师范大学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教育部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2)

为推进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推动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论文结合2009~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开展自主创新实验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自主创新实验的实施效果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了自主创新实验的运作方式及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实验的开展为研究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发掘、创新人格的形成以及学术生态环境的营造奠定了基础,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研究生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

医学研究生; 自主创新实验; 创新型人才培养

0 引 言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国人的共鸣和思考[1-2]。钱学森所说的杰出人才主要是指科技创新人才[1]。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在创新型人才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生物医药行业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是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医药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医药学领域创新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创新人才缺乏[4]。培养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主题。医学研究生是医药科技的重要承载者和未来接班人。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为了推进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我校在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支持下成立了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主要用作医学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和自主创新实验平台。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5-7]。本文总结了2009~2012年我校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在硕士研究生中开展自主创新实验的经验,并从运作方式、评价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了通过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创新型人才是富于独创性,具有创新能力,可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1]。尽管我国大学教育体系每年造就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但是符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仍显不足[8],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药专业人才依然严重短缺。原因包括:① 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环境与教学模式限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束缚创新人才的成长。譬如,有些医学院校把研究生当成完成导师课题的“劳动力”,对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灵感漠然处置。② 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平台和创新教育体系。例如,有的高校不重视实验室硬件建设,几乎所有的仪器都是有偿使用,致使很多研究生连PCR仪的扩增程序也不会设置[9]。③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评价工作存在漏洞。譬如,有些高校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考核不是基于学习成绩、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而是将担任班干部情况甚至与辅导员私人交往情况通盘考虑进行“综合考评”。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相应地,很多高校也开展了校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然而这些都只是针对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训练。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比本科生更加需要系统的科研创新训练,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合理的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格,为今后走上社会开创事业新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我们在医药学研究生培养中进行了大量教学改革,启动了自主创新实验项目,旨在为研究生提供科研训练平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2 自主创新实验的运作方式与评价体系

我院2006年建成的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得到了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支持,是教育部研究生创新教育实验平台,任务定位主要是开展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自主创新实验项目面向全体在读研究生。研究生基于所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对学科前沿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科研兴趣,组建创新实验小组,自行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课题并提交项目申请。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组织专家对所申报项目的创新程度、可行性等进行评审,择优资助切实可行的创新实验项目。申请团队通过答辩开题后即可在专家或导师指导下全面实施项目研究。项目的执行期限通常为3~6个月。自主创新实验的评价体系由开题、考勤、中期考核、结题汇报等环节组成,评审专家组通过上述指标对项目的实施效果与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中期考核、结题汇报不合格者,从经费、实验课程成绩等方面给予处罚。

从2009~2012年,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共成功立项77个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参与研究生人数达到308人,年均参与人数占我院全日制统招研究生总数的27.97%,共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和药学6个学科、17个专业,覆盖我院75%专业和38%硕士学位授予权点。调查分析显示,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科专业覆盖面较广,实施效果良好,得到了研究生和教师的好评。

3 自主创新实验的实施效果和案例分析

3.1 学术生态环境的营造

学术生态环境对医学创新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11]。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是培养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的前提条件。自主创新实验项目依托教育部研究生创新实验平台,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所有设备、试剂、实验室等对创新实验项目组成员全天候免费开放,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硬件保障;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配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与操作指导,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项目组成员集中在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开展研究,遇到问题或难题时可以在项目组内或组间进行讨论,也可以与专家或导师进行交流。这种作法实现了实验设备、技术与知识等科研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和问题研讨搭建了平台,为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自主、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与科研环境,有利于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的健康成长。

3.2 科研实践训练平台的搭建

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实施与结题过程全部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从文献调研着手,了解世界医药学前沿进展,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凝练科学问题,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撰写项目申请书;然后遵循合理的实验方案、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开展科研工作,对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将成果转化成论文、专利或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等形式。通过自主创新实验的训练,“蠕形螨的基因多态性分型与致病性的关系研究”项目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9.149,荣获省级优秀毕业生和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酒精依赖大鼠多巴胺D2、D3受体表达研究”项目负责人发表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13.720,获得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资格;“利用hVEGF165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制备核供体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6.852,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西安汉族急性白血病患者KIR基因多态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3.956。自主创新实验给研究生提供了全程参与整个科研过程的宝贵实践机会,有利于研究生建立正确的科研思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研究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创新人格的形成

创新人格是指由个体内在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协调构成的较为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质总和,主要包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善于质疑而大胆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成就感、勇敢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12-13]。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自主创新实验中,研究生主要针对医药学未知科学领域或前沿领域进行探索。拟探讨的科学问题由研究生自主提出,是研究生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需要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还可能需要研究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以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研究生在每次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都有较高的成就感。长期坚持不懈的实验操作和研究经历,可以磨练研究生的意志,锻炼其思维能力。这些都有助于研究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研究生阶段是高校培育学生创新人格的最后机遇期,在研究生中开展自主创新实验,可为研究生创新人格的培育提供有利条件,有助于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的成长。

3.4 服务社会能力的锻造

近年来,部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持续走低。锻造研究生的社会服务能力,解决其就业问题,对于研究生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14]。自主创新实验的训练可为研究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在自主创新实验的实施过程中,研究生可逐渐养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坚定的进取精神和大胆的创新意识,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为其走入社会、服务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自主创新实验的锻炼和整个研究生阶段的努力,“西安汉族急性白血病患者KIR基因多态性研究”项目负责人成功应聘到河南省某三甲医院从事科研工作;“蠕形螨的基因多态性分型与致病性的关系研究”、“安非他明对脾脏巨噬细胞及其TLR4/P38/ERK/NF-kB通路的影响”、“Basal-like型乳腺癌细胞高脑转移能力相关基因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分别进入四川省、陕西省、广东省的三甲医院从事医疗工作;“酒精依赖大鼠多巴胺D2、D3受体表达研究”、“Fox-M1表达调控与肝癌侵袭力实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对2009-2012年自主创新实验项目负责人就业情况的统计表明,48人应聘到医疗卫生单位或事业单位从事医疗或科研工作,约占总人数的62.34%,29人进入博士阶段继续深造,约占37.66%。与我院研究生就业的整体水平相比,自主创新实验项目负责人从事医药科研的人数明显提高。这表明,自主创新实验项目锻炼了研究生从事医药科技研发的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使之更愿意投身于医药卫生事业,为国民健康和医药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结 语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5]。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9,16],对于“钱学森之问”的破解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自主创新实验的开展,对于创新型医药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自主创新实验训练为研究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发掘、创新人格的形成以及学术生态环境的营造奠定了基础,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研究生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做出了贡献。笔者认为,今后在开展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① 重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培训工作。通过邀请专家传授科研课题执行经验、安排自主创新实验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申报与实施体会等途径,对拟申请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的研究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为项目书的撰写及项目的后续执行等奠定基础。② 适当调整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时间。如果实施时间过短,则可能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及科研能力的发挥。因此应当鼓励研究生将自主创新实验与自己的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科研兴趣有机结合起来,把握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的难度和时间可行性,真正通过自主创新实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③ 多方筹集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经费。目前自主创新实验项目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教育部和学院拨款,由于经费有限,项目的覆盖面尚未达到100%。④ 建立自主创新实验实施后的反馈评价机制。通过跟踪项目负责人、参与人的科研进度和事业发展,及时了解自主创新实验的实施效果,为今后项目的立项、管理提供指导,使自主创新实验成为医药专业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和助推器,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致谢:感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部白根锁老师提供部分资料。

[1] 郭世田.创新型人才研究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9):154-157.

[2] 姜联合,袁志宁,朱建民,等.借“钱学森之问”探讨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J].科普研究,2011,32(6):27-31.

[3] 陈文远,田友谊,李 磊.论高校学生工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偏离与统一[J].江苏高教,2012(3):126-128.

[4] 冯泽永.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必需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03-106.

[5] 杨晓华,张华峰,赖江华,等.俄罗斯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及其启示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56-1158.

[6] 张华峰,杨晓华,赖江华,等.中俄生物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199-201.

[7] Wang Y,Cui H,Wang W,etal.The region-specific activation of 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in hippocampus following chronic alcohol exposure[J].Brain Research Bulletin,2012,89(5-6):191-196.

[8] 樊春良,邬 浩.国外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评价[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1,1(3):96-108.

[9] 杨晓华,吴 锋,张华峰,等.研究生实验操作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光谱实验室,2013,30(6):3138-3141.

[10]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12.3.9 [2014.5.2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5972/ 201404/xxgk_166881.html

[11] 方实风.医学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生态环境探讨[J].理论界,2006(2):139-140.

[12] 张玉新.大学生创新人格的缺失与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673(33):85-86.

[13] 桑春红.创新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126-128.

[14] 杨晓华,张华峰.我国生物类专业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0,6(12):133-135.

[15] 教育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2013.4.19 [2014.5.2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22_zcwj/201307/xxgk_154118. html

[16] 魏 弟,李 敏,陈学武,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管理及运作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93-95,13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of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Based on Independent Innovative Experiment for Postgraduates

YANGXiao-hua1,WUXiao-jian1,ZHENGJian-wu1,ZHANGHua-feng2,XiaoNing1,LAIJiang-hua1

(1.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Health for Forensic Sciences, Center of Teaching Experiment for Postgraduate in Medicin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Medicinal Resources and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Nutritional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Based on practic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ve experiments in Center of Teaching Experiment for Postgraduates in Medicine a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oblems of training of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were analyzed. Executive mode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independent innovative experiments we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n, with a case study,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ve experiment on training of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dependent innovative experimen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apacity, formation of innovative personality and creation of academic atmosphere. Meanwhile, independent innovative experiments benefited the growth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improvement of their ability of public service. It was also referential for reform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postgraduates and training of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ve experiment;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postgraduates in medicine

2014-05-21

教育部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YS200622);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9424302);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3-5)

杨晓华(1980-),女,山西太原人,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

Tel.:029-82657505; E-mail: xhyang@mail.xjtu.edu.cn

赖江华(1967-),男,重庆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法医学教学与研究。

Tel.:029-82657505; E-mail: laijh1011@mail.xjtu.edu.cn

G 424.31

A

1006-7167(2015)05-0155-04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创新型研究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