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
春季养鱼注意事项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
1.提早清塘消毒主要目的是清除过多淤泥,修整塘基、进出水闸。清塘的药品可选择生石灰,除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外,还可中和酸性土壤,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保持有机物质的良性循环,增加水的肥度。对于多年没有清塘、一直进行养殖的老塘,在开春时应该适当地使用底层杀菌药物,有效降低当年的疾病发生率。
2.提早投放鱼种俗话说“种好半塘鱼”,这说明鱼种质量的重要性。一般中低水平鱼池以鲢、鳙鱼为主养鱼种,辅以草、鲫、鲤鱼;自种牧草或盛产天然水草的鱼池可以草鱼为主,鲂鱼次之,再适量地搭配鲢、鲤、鲫鱼;北方则应以鲤鱼为主,适量搭配当地习惯的其他鱼类品种。下池鱼种的规格越大越好,可往往会受条件限制,建议几个主养品种的最小投放规格如下:草、鲢、鳙鱼各长15厘米,鲤鱼长6厘米,鲫鱼长4厘米。按池塘条件合理确定投放密度:水质肥的池塘每1000平方米水面可投放鱼种2000~2500尾,其中主养品种占50%~70%;条件一般的池塘每1000平方米水面投放1500~1800尾;水质差的池塘每1000平方米水面投放800~1200尾,可产成鱼250公斤。
鱼种的质量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无伤无病、游动活泼、溯水力强。鱼种下池前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或其他消毒药剂浸泡鱼体10~15分钟,严格消毒灭菌。
3.提早培水育肥把好水质关。当水温升至7~8℃后,就应施肥培育天然饵料,此时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也相对慢,更应该根据不同的养殖需要科学施肥,调节出合适的水质,为当年的丰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如果是想要投放鱼、虾苗之类,投苗前水质培养的标准:水色达到茶褐色、黄绿色,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pH值8.5~9,晚间或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的浮游动物活动。
4.提早开口把好营养关,养殖水生动物,一般在水温6℃开始摄食,10℃以上开始生长,所以,一般在立春前后开始投放饲料。开春初期,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养殖动物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此时及时补充营养,可以帮助鱼类尽快恢复体质。每次投喂都要定点定时,投喂数量要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类的活动情况而定饲料要清洁、新鲜、适口。精饲料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5%,青饲料的投喂量以投喂后4~5小时内吃完为宜。
5.提早预防疾病把好健康关。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刚刚开始投喂饲料的养殖动物体质还没有完全恢复,虽然水体中可致病的病原菌数量和种类都有限,但虚弱的养殖动物还是有可能感染。首先要注意的是食料,平时注意严禁投喂霉变饲料,因霉变饲料已发生物理化学变化,黄曲霉素含量高,鱼食后易造成毒素积累,使鱼体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抗病力下降。施用的粪肥,最好是发酵之后再用,每200~500公斤可加1包益生活水素搅匀后发酵使用。其他饲料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预防疾病的药物拌匀,以防治细菌性鱼病。二是食场消毒,用40克漂白粉装篓挂在食台旁,14天使用1次。也可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三是注意防止污水流入鱼池,保持池水清洁无污染一旦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6.提早进入正常管理做好日常管理关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说明日常管理工作是高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头等大事。坚持早晚巡塘,除了及时消灭鱼塘敌害之外,更重要的是观察水色和水质的变化。每天捞尽残草残饵,定期消毒食具,及时注入新水防止缺氧及早备好鱼病防治药物等。坚持“四定”投饵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防止时饥时饱投喂不足。搞好水质管理。初春气温回升,水位也应由浅到深逐渐加高,要求每半个月加水1次;5月份以后每星期加水1次,水质要求新鲜、无污染、溶氧量足,养殖过程中水体要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