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亮,薛梅云,张敬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主要问题及模式探讨
韩亮,薛梅云,张敬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为了实现福建省农产品物流良好有序发展,分析了当前环境下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模式,探索了未来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可能的发展模式——“面对点”单市场模式及“产销一体化”模式。这两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单市场模式;产销一体化模式
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农产品物流具有重要意义。孟凡盛指出中国的农产品物流落后,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又有现行的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更有技术落后的因素[1]。贾卫丽认为,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农产品流通不畅,集中表现为农产品物流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而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又成为影响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因素[2]。宋娟娟对农产品物流特性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后认为,发展中国农产品物流需要从培育与壮大物流主体、规范市场、完善管理体制和信息体系建设、加强技术研发、增强物流意识等方面入手[3]。于文安通过对福建农产品物流进行SWOT分析认为,随着福建省农产品物流产量不断增加,农产品物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控制因素变得更加复杂[4]。杨跃辉在分析福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运行模式后,提出提升农产品流通模式应重点做好推进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拓宽农产品流通市场范围、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工作[5]。谢梅芳指出福建省存在着农产品物流的物流主体不发达、流通成本过高、设施技术落后等不足,与福建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有解决物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加快福建农业经济的发展[6]。总的来说,学术界对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有所深入并取得一定的成果[7-12]。本文讨论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其发展模式,通过比较不同模式,判别各自的优势,提出适合福建省农产品物流未来发展的模式。
(一)“重生产、轻流通”思想影响
“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为了改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不足,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人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农产品的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关注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近几年召开的一系列的物流研讨会、高层论坛和物流讲座很少涉及农产品物流;各地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以农产品冠名的实属罕见;在诸多新闻媒体关于农产品物流的宣传并不多见,部分落后地区甚至不知物流为何物[2]。
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在各大高校开设物流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福建省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只有5所,对物流专业的重视程度不高,其中涉及农产品物流的更是寥寥无几。对农产品物流的认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由于“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福建省内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并不重视物流业务,使得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同时企业自身的物流费用得不到有效的降低,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落后
从总体上来看,福建省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特别是闽西北地区,其中道路交通仍然是阻碍农产品物流畅通的关键因素,海上运输、公路运输、火车运输、航空运输之间的多式联运立体交通网络还未有效建立,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缺乏一个可以实行协同管理的部门。
鲜活农产品的主要价值在于“新鲜”,所以鲜活农产品物流的要求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福建省农产品物流中由于大量缺乏农产品的专业运输工具以及专业化运输和仓储设备,阻碍了集装箱运用于大宗农产品物流的可能。以汽车运输为例,备有制冷、保温箱等设备的运输车辆不到10%。
此外,福建省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冷链物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保鲜保质并有效降低其损耗。福建省农产品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大部分的农产品都是未经加工直接进入流通体系。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导致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有20%~30%的农产品在运输、储存等环节被损耗掉了。
(三)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是物流的血液和经脉,物流信息的交流不顺畅将会导致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间接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有序发展。虽然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已得到初步建立,但是仍然面临着现有的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部分农业生产地区还未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系统、网络信息平台未能实现共建共享,且存在网络覆盖面较为狭窄、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尚未建成
农产品种类繁多,如果缺乏农产品统一质量划分标准和包装标准,将严重阻碍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大部分农产品并未出台相应的划分标准,并且在已发布的农产品划分和包装标准中还留有诸多问题:一是标准数量不够,甚至有的无标可依;二是标准制定散乱,未能形成体系;三是标准制订、修订周期长,以致有的标准内容过时[2]。就当前情况而言,市场流通的大多数农产品无品牌、无包装、无分级,以枇杷的分类标准为例,莆田农网所列出的枇杷分类标准只是针对于全国产量较大,具有区域性或代表性的优良品种,对于其他的品种及新选育的品种、品系并没有制定标准,对于莆田特色产品桂圆干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分类及包装标准。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以一定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划分和包装,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储藏,实现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
(五)主体单一、专业化水平不高
农产品物流要实现有效运作必须依赖多元化的物流载体共同协作。虽然最近几年来福建省与台湾省的农业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福建省农产品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物流主体,但总体上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的运作载体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为主。农户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简单而零散的运输储藏活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则自办物流,专业化程度低,流通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此外,以发展农产品物流为核心业务的专业运输、仓储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企业正处在发展起步阶段,专业化水不高,同时数量上较为缺乏。福建农产品物流主体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自身素质较低,从农业生产中分工出来的专业运销队伍缺乏必要的物流知识和信息收集加工的能力;第二,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信息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第三,专业运输能力低,抵抗风险能力差。
农产品物流是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发展的程度对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福建省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农产品物流大多是以“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消费者”的流通模式为主,即形成“散—聚—散”的三段物流模式,也可称为“双市场”模式,即农产品首先进入产地批发市场,其次由产地批发市场经物流运送到销地批发市场,然后再进一步发往终端销售市场,最终到达消费者的餐桌(图1)。
图1 “双市场”模式示意图
在福建省目前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中“农户+本地收购商+外地零售商+消费者”模式、“农户+外地收购商(或农村经纪人)+外地批发商(+外地零售商)+消费者”模式和“外地中间商贩+本地中间商贩+消费者”模式均属于“双市场”模式。
“双市场”的物流模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物流环节多,物流成本高。现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十分分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农产品物流的环节越多,农产品搬运越频繁,农产品的损耗越高,最终的结果是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称“目前整个物流成本占制造业生产成本的40%~60%,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平均比例是3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为3%,有的甚至更低,两者之间相差十倍之多”。第二,市场信息流通不顺畅。“双市场”模式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较长,终端市场信息难以准确及时地反馈到生产者,生产者难以根据市场信息对生产进行有效的调整[13-17]。
农产品物流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协同运作。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面临如此众多的问题,就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打破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为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
在探讨福建省农产品物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发展模式后,本文认为“面对点”单市场模式以及“产销一体化”模式是福建省农产品物流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面对点”单市场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市场终端统一下单,再由第三方物流将货物从农产品集散地运送到目的地(图2)。而“产销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图3)。
(一)“面对点”单市场模式
在农产品生产聚集的区域,建立农产品集散地,该集散地地址的选择是建立在市场调研及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以福清一都为例,一都盛产枇杷,其销售模式以前一直呈现农户自产自销、分散经营的状态,农户商标意识淡薄,产品缺乏竞争力。通过将农户聚集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在统一管理与监督的基础上,客户无需担心农户的信用、产品质量等问题,有利于产品的进一步推广,能够更好地将一都枇杷推向市场。
图2 “面对点”单市场模式示意图
1.优势
“面对点”单市场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双市场”模式下农产品运输物流环节多,物流成本高以及市场信息沟通不顺畅的问题。首先,在这一模式下农产品不需要经过产地批发市场再经过销地批发市场才能一步步到达终端零售市场,而是直接由农产品生产产地运往终端市场,节省了中间的物流环节,减低了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耗,实现了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其次,该模式能够实现市场信息的顺畅流通。通过网络,卖方能够时时观测到市场动态的变化,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同时,买方也能够获取市场目前所销售产品的各种信息。
本文运用一个算例说明该模式条件下的物流成本优势:
假设北京的A公司需要福建莆田的60 000千克龙眼。在“面对点”模式下,采用铁路运输需要一节货车车厢。龙眼属于水果,其铁路运输运价号为6号。n1为基价1,n2为基价2,s1为运价里程,w为计费重量,T1为运输总成本。由运输市场可知,n1=0.014 8元/千克,n2=7.65×10-5元/(千克·千米),s2=1 997千米,则T1=(n1+n1s1)w=(0.014 8+7.65×10-5×1 997)×60 000=10 054.23(元)
若采用“双市场”模式,需要对5家农户进行分别采购,A公司向每位农户订购的同等数量龙眼,并由该5位农户各自安排货物的运输工作。一般情况下,农户采用公路运输方式,且5位农户采用相同的运输方式,则物流成本计算如下:
假设m为运输费用,m1为燃油费,m2为过路过桥费,m3为其他费用,T1为运输总成本。
从福建莆田到北京的距离为2 129千米,途径24个收费站。货车载重为6 000千克,属于1型货车,过路费按基本费率P=9×10-5元/(千克·千米)计算,全程收费路段共计s2=2 108.8千米。
m1=6.5×19×(2 129/100)=2 629.32(元)(设平均油价为6.5元/升,平均百公里油耗为19升/百公里)
m2=P*s2*6 000=9×10-5×2 108.8×6 000=1 138.75(元)
m=m1+m2=3 768.07(元)(忽略m3的影响)
T2=5*2*m=37 680.7(元)
T2=37 680.7元>T1=10 054.23元
该算例粗略地对两种模式的运输成本进行了对比。在这个算例中,笔者忽略了在“双市场”模式下的订货费用、差旅费等,也没有将“面对点”单市场模式中农产品集散地的固定投资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等考虑在内。由上述对比分析可知,在其他成本费用等同的条件下,采用“面对点”单市场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总成本。
2.建立基础
“面对点”单市场模式功能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
第一,农产品分类标准的确定及农产品包装技术的规范统一。只有完善了分类及包装标准,即使需求方无法实地感知农产品的质量,也能够放心下单。
第二,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是该模式成功建立的关键之处。
第三,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效合作。客户的订单必须能够有效执行,这就要求该农产品集散地与第三方物流之间进行高效的配合。
第四,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
3.制约条件
虽然“面对点”单市场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双市场”模式的缺陷,为未来的福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但该模式本身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如何实现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效合作、农产品分类标准如何制定、针对不同农产品的包装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模型、如何对不同物流模式的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对比等等。
为了更好发挥“面对点”单市场模式的功能,需要政府部门、当地主管部门等积极配合,同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互助合作关系,将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实现政府、农户、企业三方的共赢。
(二)“产销一体化”模式
“产销一体化”模式是建立在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物流园区基础之上的,通过农业合作组织将农产品生产领域中小规模、分散、生产效率低下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形成规模效益。农产品物流园区主要是在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流域,对规模小、成本高的加工、仓储、配送等企业进行组织管理。这两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在小农生产的制度边界内提高其生产和流通效率,降低其生产和流通成本[18-19],如图3所示。
图3 “产销一体化”模式示意图
通过该模式,能够减少农产品的转运频率,有效降低农产品损耗,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实现农产品的增值。例如在福建莆田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能够将莆田市内零散的农户聚集到一起,龙眼鲜果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的包装和运输;当季未销售的龙眼鲜果可以进行统一加工,加工成龙眼干即桂圆干或龙眼酒。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基础上,还有利于建立起莆田龙眼的品牌,使其成为福建农产品的名优品牌之一。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其独特性,也有与其他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共性,要解决福建农产品物流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对其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有所了解。福建省农产品物流行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未来“面对点”单市场模式和“产销一体化”等农产品物流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福建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但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有待改进。
[1] 孟凡胜.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5.
[2] 贾卫丽.我国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3] 宋娟娟.农产品物流特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4] 于文安.福建省农产品物流SWOT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2):209-211.
[5] 杨跃辉.福建省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0(7):216-218.
[6] 谢梅芳.浅析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6):19-22.
[7] 李碧珍.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8] 李艳军.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9] 黄勇,陈景旗.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1):85-88.
[10] 朱自平,和金生.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J].现代财经,2009,29(2):27-30.
[11] 张文松,王树祥.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分析及选择[J].物流技术,2006(3):37-39,65.
[12] 李大胜,罗必良.关于农产品流通的若干理论问题[J].南方农村,2002(1):30-32.
[13] 杨益生,隋军,曾逾东.福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02(8):5-7.
[14] 陈翠.闽台果品直购直销模式的探索[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15] 林清山.提高福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4.
[16] 陈乐群,谢志忠.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基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J].物流科技,2011(6):76-79.
[17] 周雄.福建省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探析[J].武夷科学,2009,25(12):142-149.
[18] 陈萍.关于构建闽台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5(4):10-12.
[19] 张京卫.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析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8(1):126-129.
Major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model of Fujian provinc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HAN Liang,XUE Mei-yun, ZHANG Jing
(School of Automobil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Shaanxi, China)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jor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Fujian provinc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under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It then explored the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models of Fujian provinc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surface to point” single market model and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tegration”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two models can fully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 and circulation cost.
Fuji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single market model;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tegration model
2014-09-25
韩亮(1962-),男,河南洛阳人,副教授,工学博士。
F326.6
A
1671-6248(2015)03-0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