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低碳智慧园区运营服务领跑者

2015-04-17 01:48翟万江通讯员姜昧茗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园区北京服务

◎ 本刊记者 翟万江 通讯员 姜昧茗

北京经开低碳智慧园区运营服务领跑者

◎ 本刊记者 翟万江 通讯员 姜昧茗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浪潮的逐步加深,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相关投资日益增加。产业园区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统计,从20 世纪80 年代至2013 年,我国已批准了435 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222 家省级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园中园近万家;2013 年1-9月,全国200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778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6%;产业园区正推动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成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根本立足点之一。

在产业园区发展繁花似锦,却难免出现同质化的发展格局中,有一家企业以“低碳”、“高端”、“智慧”为核心,独具特色。总部位于北京亦庄的产业地产综合开发商——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低碳”彰显出美丽中国,“高端”体现为产业升级,“智慧”旨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及新一代移动通信为信息技术革新与融合传统服务。

北京经开一直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努力寻找一条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合乎国家发展战略的低碳、高端的园区建设之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互联网思维对社会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北京经开将自身定位为一个综合服务提供商,在着力建设“智慧园区”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北京经开坚持以低碳为核心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依托集高端园区开发、优质资产经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三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秉承与园区企业共成长、与区域经济共繁荣的发展理念,实现政府、投资者、客户、员工的多方共赢。其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开拓,与国家战略和整体经济形势丝丝入扣,正在形成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地产商业模式。

北京经开-北工大软件园

2014年天津生态论坛上,北京经开的低碳智慧园区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切关注。

勇于尝试创建双生态高端商务园区

北京经开的办公楼,楼层大多不高。在第二期、第三期,建筑物的形态主要是红砖状的漂亮的独栋小楼。据说许多公司会买下或者租下一栋楼,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或总部基地。独栋办公,自有一种尊贵感、自由感。独立自主、自由自在,有的还可以底层或顶楼做一些个性化的设计。

其实,独栋办公的理念在创业大道的第一期就开始实行了,给了不少公司方便与自由。例如,同仁堂药业等公司,在公司的门面上做了一些个性化的美化,让人感觉到别有一种创意。对于第二、三期国际企业大道来说,整体的一致性更强,但那种自由的感觉并不少。

在国际企业大道的第一、二期,北京经开就在打造双生态高端商务园区。这两期的项目总占地约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全部为独栋产品,主力为1000-3000平方米之间的楼宇。此后开发的天津滨海国际企业大道,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也是以独栋产品为主。而国际企业大道第三期,项目首期开发独栋办公产品中就有单体体量规划为3000平方米(小独栋)左右以及5000平方米(中独栋)左右两种类型。

北京经开总经理周世义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我们就提出了企业独栋的概念,当时,我们第一次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国际企业大道项目。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当时的开发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市区的交通联络很不便利,项目周边一片荒芜,还有不少农田,说服企业入驻开发区创业发展,有一定难度。从产品本身而言,企业独栋、生态园区等概念当时刚刚从国外引进来,看上去很美,但是谁也没有尝试过,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虽然没先例可循,周世义却想冒险一试——将第一期国际企业大道的定位于“面向智力密集型办公的花园式企业独栋”!产品由1000平方米的双拼以及一两千平方米的独栋组成。

正是在这一年,北京经开邀请思源顾问公司参加其国际企业大道一期地块的全案策划。经过调研,他们发现,中型企业,或者是大型企业的分部办公面积一般在一两千平方米,其中不少都有独立楼宇办公的需求,但这在市区也许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另外,研发、设计等创意型企业,非常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北京经开聘请了著名建筑设计师崔恺担纲园区建筑设计。这位“2008奥运会玲珑塔”、“首都博物馆”等的设计者认为:新经济时代下的现代企业不仅仅需要独栋、绿色生态,更需要沟通、共享、和谐、共益,他将上述特征概括为“办公社区化”,并将此理念具体融入到了设计实践中。对市场上现有的独立独栋办公的自封化,崔恺先生提出“交流与协作”、“独立与共享”的建筑主题。

这一决策,在当时需要一定的胆量,也需要较强的前瞻性。在较为偏远的开发区建设企业独栋和生态园区,在当时非常超前,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公司内部也有非常激烈的争论,经开领导层一锤定音,大胆选择了企业独栋的模式。而从后来入驻的资生堂研究院、3M、KAPPA和白领服饰等企业来看,与最初的客群定位也完全吻合。国际企业大道、BDA芯中心等一系列产品凭借着企业独栋、“自然生态”与“产业生态”双生态融合等概念,一炮打响,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国际企业大道”营造美好、和谐和人性化的园区空间

与一般的园区命名不一样,北京经开在亦庄的产业园区群里,有两处独立的园区被命名为“国际企业大道”。国际企业大道通过园区内部车行路所形成的主路网可以非常方便地到达每个建筑,同时,分布于整个场地的人行路将建筑和道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公园的感觉。不仅如此,北京经开的“国际企业大道”彰显出的更是国际气派,其中驻扎了不少科技公司,其中包括美国3M、法国施耐德等国际企业。

在国际企业大道建设方面,精心设计了多重立体绿化,有景观车库、果岭绿洲、绿色天廊、屋顶花园等生态系统。几乎所有园区都有一个类似中心花园式的绿地,或大或小,建筑物都呈围合状分布在绿地的四周。这一设计彰显了整个园区的生态意识。在国际企业大道的几个园,尤其在第二期、第三期项目中,由于布局合理,更显得整洁和协调。这种融合进生态环境的办公空间,越来越需要人性化,以便更好地激发创意。

北京经开的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姜昧茗说,在经开的园区里,运营商十分注重各种配套设施的建立,比如第三期国际企业大道中,就有书店、咖啡馆等的“标配”。营造美好、和谐和人性化的园区空间,已经成为北京经开人的共识。

经营亦庄引领园区产业高端发展

以前的亦庄,相比于CBD、金融街、中关村,只能算一个比较乡野化的地方。但随着近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地铁亦庄线的开通和马路的修建,亦庄现代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各种关于亦庄的利好因素在持续集聚。位于亦庄新城、大兴新城和北京中心城区之间的南海子公园在继续扩展。它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也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全部建成后总面积将超过11平方千米,总面积接近于4个颐和园的面积。那么大的面积,可以称之为城市“绿肺”亦不为过。

北京经开-荣京道

据经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经开打造的8万平方米的 “亦庄创意生活广场”,正日渐成为集文化创意产业、娱乐、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区域生活中心。它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汽车汇展中心,现在随着形势的需要已经转型为一个商业和创意中心。

创意生活广场的变迁可能也是亦庄这片地区的一个缩影。如果在北京的历史上,亦庄一直被定位为北京东南部的一个工业区,那么现在的亦庄,不仅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居住和生活的元素也日益丰富起来。现在,北京第二家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中国教育电视台及高校创意产业总部、亦庄国际影城及大料艺术中心、青少年培训活动中心以及餐饮、购物、配套服务慢慢都集中到亦庄来。一些大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倾向于在亦庄买房,不仅可以免去上班的舟车劳顿之苦,也可以享受亦庄的较为“绿色”的生活环境。

北京经开增值服务中心副总监秦畅说,北京经开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给北京经济开发区(亦庄)招商引资的社会责任。整个亦庄的产业在日益“高端化”有北京经开的贡献。

目前,经开投资开发的100多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中,成功地吸引了施耐德、贝尔罗斯、应用材料、三井电子在内的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等大型央企,以及中国数码、中国电子、宽带资本(北京云计算基地)、中国路桥研发中心等行业龙头企业。

北京经开-国际企业大道(天津滨海)

北京经开-国际企业大道III

在北京经开辖下的几大产业园区中,高端特点也显露出来。北工大软件园( BDA 芯中心)是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的三大软件园之一,入园企业业务涉及应用软件研发、云计算中心、多媒体开发、嵌入式软件研发、软件出口、半导体生产设备技术服务等;国际企业大道一、二两期共62栋建筑,入驻公司包括了很多国内外知名公司。

回首望去,北京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的发展历经了“去工厂化”、“独栋化”及向综合城市区域发展的历程及向综合城市区域发展的历程,整个核心区开始向复合化、高端化迈进。北京经开的国际企业大道正是开发区“去工厂化”过程中的明星项目和扛鼎之作。国际企业大道三期沿袭前两期的低碳、高端理念,除了继续以独栋办公吸引产业链条高端企业以外,还在中心化、复合化、低碳化方面进行了更新的突破。

北京经开低碳研究中心主要架构

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低碳产业创新研究

几年前,“哥本哈根”成为一个热词。全世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似乎从未达到现在这样的高度。而中国,也前所未有地卷入到低碳潮流之中。在“后哥本哈根时代”,中国该怎么做?我国政府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等应对方案,也研究制定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

自成立之初,北京经开就按照面向国际市场的生态高端产业园区的目标,始终走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低碳高端的思路已经在公司长期的实践中慢慢沉淀为基本的指导原则和核心理念,并不断指导着产业园的整体规划、构建和营运。

2009年,经开股份专门设立了“北京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着手进行低碳高端产业园区碳排放核算,构建园区低碳评估标准体系。该发展研究中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和北京大学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家研究机构共同提供技术支持。

北京经开-智汇园

北京经开将低碳发展纳入公司发展的总体框架,积极推动低碳建筑与低碳园区标准的制定。园区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美国陶森大学等合作成立了低碳研究中心,开展前瞻性研究;与北京大学合作出版《建筑碳排放系统计量方法》,颁布《员工低碳生活指导手册》;在经开园区设立国际生态模拟协会太平洋地区秘书处和“863”重大项目子课题示范基地;参加国际交流合作,在加拿大Eco-summit国际峰会上成功组织“低碳产业与多尺度投入产出模拟”分会,并出版会议论文集;先后组织考察团赴美、日、加等地进行交流和实地考察,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下,2010年,低碳研究中心颁布《中国低碳园区系统测算技术与评估体系》;2012年年底,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领导下,北京经开联合产业界、教育界、学术界、法律界、金融界中与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及产学研合作相关联的30余家单位,发起成立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3年,联盟颁布国内首个低碳产业园区评估标准。

近年来,在公司及中心领导的带领下,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拓展国际视野,借助国际知名协会和主流期刊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北京经开在低碳高端产业园区领域代表中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2011年与2012年,中心还陆续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罗马大学、维也纳大学以及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等建立了联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2014年6月,北京经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在京联合举办了“能源-生态-环境整合国际高端论坛”。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那不勒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美国能源基金会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共同就能源、生态及环境领域热点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希望通过整合产学研资源,依托北京经开完善先进的低碳智慧园区建设及服务体系,建立国际化低碳产业创新研究院,推进多方跨国际多领域集成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

注重生态文明构筑低碳绿色园区空间

作为区域经济重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在节能环保低碳方面能够做些什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陈彬教授认为,现在对于产业园区而言,亟须解决的问题有:如何系统核算与评价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如何找出控制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节点?如何指导低碳园区建设和低碳化改造项目实施?如何实现低碳园区准入制度和排放标准统一化?北京经开正是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探索。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国际企业大道第三期的一处楼宇。在这里,低密度、生态化、节能环保等理念得到体现。园区帮助企业实现节能降耗,营造出了浓郁的绿色办公空间。

低碳体现在诸多的细节里,比如在绿化方面,办公楼上设计了屋顶花园,这是员工放松心情,沟通交流、激发工作热情和灵感的好去处。在国际企业大道第三期,每个独栋的小楼上屋顶都有半层的开放空间,供业主自行布置绿色空间。屋顶花园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植被和土壤层还能够改善屋顶和墙壁的保温隔热效果,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源消耗。 办公楼里的残疾人升降机等无障碍设施,让各类人群在园区中都会得到应有的关爱。与此相应的是,电梯内设置了残疾人扶手、盲人按键,方便了残疾人的使用。

该园区还充分利用了再生能源。屋面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发电可以直接并入电网使用,降低建筑内常规电能消耗。建筑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全年能产生热水198吨,占总热水用量的79.14%。

节能降耗体现在一些建筑细节上,照明在办公楼总能耗中占较大比例,经开选用了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这对办公楼宇的节能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模型优化,使得办公区室内照明功率密度达到每平方米9瓦以下,优于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而双层loe幕墙可降低热辐射,减少室内热能向室外传递,降低热损失,节能率可达到20%以上,与此同时还能够保证80%以上的可见光透射比,光学性能良好。节能电梯则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使节能量达到60%。隔声墙体的运用可以造就安静空间,使脑力劳动者的思路不易被打断——某种程度也是一种“节能”。

北京经开还通过雨水回收再利用,用于绿化景观和地面冲洗,最大程度节约用水,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42%。而在绿地的灌溉方面,经开选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靠近地面喷洒,减少蒸发损失和输水过程损失,节水率可达40%到6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借助合作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的技术力量,倡导了低碳办公的理念。在施耐德公司孙琳的帮助下,记者看到了一组节能效果追踪数据:办公区照明7天24小时日程控制效果——节能率为15%;办公区照度控制效果——平均节能率为60%;空调末端采用7天24小时日程控制,与传统的控制方式相比,平均节能率为23.8%。

施耐德作为节能设备、低碳节能整体方案的提供商和全球效能管理专家,已经成为北京经开的亲密合作伙伴,它不仅是北京经开发起成立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的创始会员,而且已经介入北京经开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建设当中,双方最新的一次合作是施耐德以国际企业大道第三期项目10号楼为试点,提供绿色建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国家“973计划”课题组曾以北京经开-国际企业大道园区为案例,进行了低碳测评,结果表明,园区产生每万元产值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7吨,不到中国部分工业平均水平的1/4,不到中国第三产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基本达到同期中国高端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平均碳排放水平。

北京经开低碳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建设模型

北京经开低碳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展示厅

突破旧有模式向“服务”转型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其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这就决定了新的产业园区功能的综合性,不仅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应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北京经开建立以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其主营业务都是产业园开发和销售,这种发展模式严重依赖土地资源,也是一种高投入、重资产的发展模式,在行业竞争加剧、优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资金和人力成本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单纯依赖土地开发来获取利润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要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靠服务。

在美国、英国、德国等成熟经济体的GDP构成中,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业占比高达80%以上,可以说,土地资源有止境,但服务是无止境的。通过整合服务,完善配套需求,既能够优化现有的园区配套环境,全面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也能够创造更多低能耗、低污染的就业空间,是一种多赢的战略选择。

北京经开相信,园区企业逐渐从开发向服务转型既是公司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公司自身发展阶段的思考,北京经开逐步调整了发展战略,重新确立了“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综合服务运营商”的发展战略,并完善了相应的机构设置,“依靠园区资源开展服务,通过服务创造价值”,这是北京经开发展的新道路,也是北京经开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做出的战略选择。

基于这一发展模式和建设思路,北京经开近年来以平台构建者的姿态进行了众多的尝试。

构建天然的企业发展平台——作为园区建设者,北京经开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企业发展平台。北京经开旗下的产业园区吸引了包括施耐德、格力集团、美国应用材料、“云基地”、中国路桥、浙江贝达药业、中国黄金科技等在内的众多国内外著名跨国公司和世界知名高科技企业入驻,已经成为北京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支点、高科技产业聚集基地。公司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为近五百家企业、数万名员工营造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优异环境。相比城市中心的高楼林立,园区的规划设计推崇自然环保理念,追求低容积率、专属企业独栋、果岭式花园办公,为行业精英们提供智慧创新的优美家园。

集聚众多的企业服务资源——北京经开拥有打造平台的众多企业服务资源。公司通过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及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挂牌成立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典型城市和区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国际生态模拟协会太平洋地区秘书处等专业研究机构,北京经开园区同时设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小企业基地、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站、北京市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这些机构均面向园区企业,可以为入园企业提供切实的服务。

建立低碳高端智慧园区联盟——为了更好解决园区低碳高端智慧发展之路上面临的问题,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作为北京经开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平台“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联盟首批发起单位有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施耐德、北京工业大学、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三十余家。这些联盟单位中既有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也有酒店、餐饮等生活服务商,金融保险、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软件集成等商务服务商,联盟单位的共同努力将确保云服务体系和平台建成后服务的落地,有力地引领和推动园区的建设向着低碳、高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低碳高端智慧园区联盟将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构建跨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整合联盟内优异资源,加快研究成果共享与转化,促进基于“云技术”智慧园区服务平台的形成,探索制定低碳高端智慧产业园区的标准,并将基于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开发运营的经验,开展低碳的咨询和模式的输出。

搭建低碳智慧云服务平台——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核心内容和实现手段是智慧云服务平台。北京经开拟搭建的智慧云服务平台,将是一个集中设计、研发、服务展示等产业链高端企业的高产值、低排放的新型产业园区综合生产商务服务平台系统。通过整合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等高新技术手段,将基础物业服务、金融支持服务、信息服务,乃至生活服务、交通服务、商务服务、文化服务、政策支持等增值服务,放置在泛在的“云端”,同时在平台上集成能源管理与计量、碳排放节点控制等全新技术,最终搭建更新、更快、更强、更便捷的园区服务体验,通过建设新型的低碳生态化智能园区,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因此,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将是一种带有行业引领特性的企业空间解决方案和产业集群促进方案。

从2013年开始,北京经开着重做两件事情:一是做好基础服务,尤其是在金融服务上投入了很大精力,成立租赁公司,把境外较低成本的资金引进来,服务园区的发展;二是成立电商公司,把一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PE机构以及衣食住行方面的商业服务机构都放到网上来,为园区提供更好的服务。

北京经开-数字工场

北京经开-国际企业大道(天津滨海)

北京经开-国际企业大道(天津滨海)

北京经开低碳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展示厅

姜昧茗告诉记者,经开工作人员通过实际走访发现,北京经开旗下的园区客户,存在着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群体,他们在企业发展、人力资源、法律、融资、市场、政策对接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实际的需求,这为北京经开打造园区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预示着广阔的服务发展空间。

目前,北京经开专门成立了园区增值服务中心,旨在为园区企业提供涵盖基础物业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产业服务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体系,通过优质的服务,为园区企业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实现园区与企业共同成长。

例如,在金融服务方面,北京经开一方面与外界的金融机构,如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合作,为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让园区企业可以享受、担保、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金融服务。另外,经开成立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旨在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经开还大力打造云平台,搭建园区IT服务体系,使入园企业享受低碳、智能、便捷的办公环境,实现拎包入驻,减少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打造云平台体系向“园区综合服务运营商”目标迈进

和很多园区一样,经开园区的设计者是60后,建造者是70后,而入驻企业的员工不少是80后、90后。“现在的年轻人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手机是他们最贴身的法器,吃喝玩乐,甚至工作,都用手机解决了,这和过去的模式完全不一样,因此服务方式也完全不同,我们需要先琢磨他们,推动企业社区的形成,这个其实很关键,因为只有形成这种氛围了,才有可能谈更高层次的服务。”北京经开紧跟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形式,打造基于云平台的园区综合服务体系,希望通过云服务平台,园区企业能够享受到舒适便捷的商务服务、及时高效的投融资服务、便捷的IT云服务……从而帮助企业能够在园区内更好地发展壮大。

北京经开-壹中心

早在2009年,北京经开就开始关注“云计算”的概念。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北京经开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落实低碳战略,整合和提高园区综合运营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2012年10月,北京经开联合了包括北工大、用友、施耐德等在内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共同启动了园区云服务平台试点项目建设工作。这一云平台的建设共涉及5个部分,包括园区云服务平台门户建设、体验展示中心建设、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智慧楼宇试点工程建设、经彩卡系统建设。结合国际企业大道第三期项目,以及北京经开路东区D1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北京经开会逐步将云平台的管理和低碳的设计融入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如在大道III项目中,采用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落实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搭建云服务展示平台;在D1地块规划建设概念设计中,利用屋面绿化、墙面垂直绿化,以及地面绿化形成三维立体的绿色体系,等等。

在低碳、高端的基础上,北京经开正试图用云计算、物联网、4G移动网络等高新技术手段,将传统物业基础服务、金融支持服务、信息服务,乃至生活服务、交通服务等增值服务放在泛在的“云端”,搭建更新、更快、更强、更便捷的智慧服务平台,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助推入园企业的成长。

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产业,当然也包括服务业。北京经开迅速抓住了最新的科技手段,力图推进服务业的升级,并试图创造商业模式,可以说是为原来的低碳、高端园区建设和服务体系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目前,北京经开正在硬软件两个方面双向推进这个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从硬件准备上,他们试图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绿色低碳园区标准。在软件环境的构建方面,北京经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建设经彩卡智慧支付系统、云服务平台终端、系统监控平台,以及园区综合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与实施细节等。在该平台上,可提供物业服务、信息服务、生活服务、交通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等增值服务。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园区将为入驻企业搭建一站式的服务平台,有效降低入园企业的运营和生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一项目有效降低园区整体的资源消耗,体现了北京经开“绿色、高端、智慧”园区的理念。

云服务平台是北京经开基于园区的线下服务体系、搭建OTO架构、落实园区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它将覆盖从企业最基层的生活服务需求到最高层的金融、创投、IT需求等各个层面,主要分为八大板块:客户管理服务、园区生活服务、商务配套服务、物业配套服务、政务指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园区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

北京经开-经彩卡

园区生活服务——北京经开鉴于所开发的园区目前大都位于开发区范围内,周边消费市场发育不完善,入驻园区的企业员工生活配套服务主要依靠园区内部提供,在建设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的时候,将生活配套服务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并纳入到该平台内部。同时,北京经开还将智能云平台延伸进生活配套服务领域,通过引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园区经彩卡”系统,整合园区内外和商圈内外的消费资源,为入园企业提供全面、丰富、便捷的生活消费。园区的管理和服务需要一个现实的载体,基于云技术,北京经开想到了“经彩卡”,并提出“一卡一手机”。“卡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在本地化O2O模式下,卡是最实用的,大家更容易接受。”北京经开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刘若鸿博士介绍到,“目前我们正在探讨NFC技术,未来和手机绑定,可以直接刷手机。”如今在经开园区内部,“一卡走天下”已经不是梦想。不管是哪个企业,入驻园区后,企业家和员工都将拥有一张“园区一卡通”,就是“经彩卡”。经彩卡的主要功能为身份识别和支付消费。作为身份识别的凭证,经彩卡可以实现停车、考勤、网上订餐、智能化管控等多种功能,充分实现公司及园区管理的智能化。作为支付卡,园区经彩卡可以在经开园区内部及各签约商家那里进行多样化的消费,并且享受到基于园区卡带来的优惠和各类服务。经彩卡与云服务平台及手机移动APP互相绑定,可以通过多屏幕、跨平台、多园区实现账单查询、消费下单、智能控制等功能,也就说是,无论人们身在何处,只要有经彩卡的账号,通过个人的电脑、手机也都可以实现经彩卡的多项便捷服务和电子化管理。目前,经开园区已经从亦庄发展至通州、天津滨海新区、内蒙呼市等地,未来,在北京经开任意一个园区,借助园区经彩卡,都可以享受到同样品质的服务。据经开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已经有超过一万张的“经彩卡”发放到入驻企业员工手里。

园区金融服务——该平台拟利用与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园区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抵押、中小企业产业链贷款、连带担保、融资租赁、上市服务、风险投资服务。利用表格云等形式,将入园企业的基础信息进行抽取加工、智能分析,向银行、证券公司、风投等金融投资类企业进行定期推送,协助其进行初审、筛选、做到投资机构和企业间的对接。待业务模式发展成熟后,可适当地收取金融居间服务费。

北京经开园区服务体系

北京经开-国际企业大道(天津滨海)

北京经开-密云培训基地

客户管理服务——通过销售或租赁环节合同的签订,一次性完成客户信息的采集工作,这些信息将被置于整个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的基础地位,并用于之后的管理和服务。进而实现客户信息动态管理,在服务、调研中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并引入高级分析工具,主动发掘客户需求。实现园区的智能管理:包括智能停车、智能安防、智能灯控等。

商务配套服务——在为园区企业员工个人提供全面服务的同时,该平台也将为入园企业提供丰富的商务服务,例如商务车辆租赁、代驾司机、预付礼品卡、各类会务活动的策划组织、酒店食宿安排、各类办公文件的制作、机票火车票预定代购、自助银行服务、客户展示平台、短信平台、户外楼宇LED广告平台、各类媒体广告服务、园区房产中介服务(资产租售平台)、税务、法务、知识产权等服务。

物业配套服务——基础物业服务方面,将以云服务平台为基础,搭建融合公共设施运行维护、安防监控、园区车位管理、水电气暖等能源费用的无线缴纳和管线运营维护、设备设施报修、园区物业服务公告信息发布等功能在内的园区楼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现有园区管理流程的改造和标准化。着力改善园区入住企业客户和园区运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反馈、传输、响应,使物业客服全时在线、客户需求即时响应、双方沟通顺畅易行,既满足园区物业管理者的需要,也满足园区客户的需要。

同时,该基础物业服务管理平台将成为先进的低碳管理平台,不仅系统本身的运行是低碳的,更重要是的该平台可监控整个园区系统内部的能源消耗状况,对园区的水电气暖各项能源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步进行相应的数据调取和分析,为园区系统整体的低碳节能运行提供决策依据。

北京经开园区云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模型

政务指引服务——收集整理开发区、北京市,乃至国家的各类产业、经济政策,对接各级政府的发改规划、国土建设、财税工商、科技工业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园区企业提供具体项目的政策咨询服务、孵化服务。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各项政策相关的信息、咨询、流程服务,逐步过渡到集合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数据服务、政策发布、宣讲培训、行政事务代办等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该平台将连结人力资源的供应方(如大中专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求职类网站、猎头公司)和需求方(园区用人单位),实现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推送,发挥园区内人力资源市场的连接桥梁作用。

信息技术服务——该信息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基于覆盖园区整体的云平台,在后台服务器安装基本办公软件和财务、管理等软件,企业客户通过租用终端,按需为员工提供使用的办公软件,同时开展虚拟存储、企业邮箱、通讯录管理、系统集成、手机备份和园区强弱电及消防系统信息的一系列增值信息服务。

面对中国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地产市场化所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北京经开正迈入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既符合国家和首都发展战略,也符合经开发展道路。北京经开将以低碳高端产业园创新性开发、运营与服务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向“园区综合服务运营商”的定位迈出坚实的脚步。北京经开将继续围绕低碳园区的测算、评估与实践活动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把现有的研究推向深入,在低碳经济的浪潮中充当排头兵和弄潮儿,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框架下,不断树立国际影响力,为推进中国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低碳环保技术成果的转化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园区北京服务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园区的开放样本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北京,北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