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红树林保护区旅游发展的现状与策略

2015-04-17 10:51刘进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湛江市红树林湛江

刘进

(广东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524088)

1 引言

红树林(Mangrove),又被誉为“海上森林”、“水上绿洲”,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1]。红树林生长环境的特殊性,造就其独特的生态功能系统,与农业、林业、海洋旅游等具有密切的关系。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湛江市的红树林保护区也成为旅游的一大热点,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对于保护环境,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湛江市红树林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湛江市红树林旅游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2 湛江市红树林保护区旅游发展概况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始建于1990年的省级保护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总面积20 278.8hm2,其中天然红树林面积9 000hm2,约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33%,广东省红树林总面积79%,是我国大陆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它属森林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包括红树林资源、邻近滩涂、水面和栖息于林内的野生动物[2]。”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保护区,其主要是由零散的区域分布组合而成的,地理分布区域以五大区为主:保护区西北以高桥片为主,东北区以官渡片为主,最东则以湖光片为主,东南则以和安片,而西南则是角尾片。目前,该保护区划分了保护小区72个,建立了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及两个管理站,此外,还建立了保护区网站,湛江市力争把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湛江市红树林保护区发展旅游业起步比较晚,保护区旅游开展区域主要有高桥红树林风景区、特呈岛红树林风景区、鸡笼山红树林、通明港红树林。高桥风景区有众多的河口滩涂、集中连片的红树林、成群的候鸟等资源;特呈岛红树林有古老的红树林群落、海滩以及海上渔村,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去处:鸡笼山红树林,有河流山水和海岸风光;通明港红树林海堤两旁,螃蟹鱼虾成群,风景优美,是令游客心醉的地方。

3 湛江市红树林保护区旅游现状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时间选择在2014年12月26号和27号,26号为工作日,27号是周末,主要是实地调查,线上发放时间则是从26号开始发放,回收时间则是1月5号。问卷总共发放300份,回收285份,剔除一些无效问卷后,剩余总共有264份,有效率为94.67%。本文调查问卷总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游客基本信息的了解,包括性别、职业、学历、收入等;第二部分则是对游客出游行为特征分析,包括参观时间、了解渠道、与谁同游等;第三部分则是游客的满意度了解,包括基础设施、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在线下发放问卷过程中,与游客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市场情况。

3.1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游客基本信息

笔者统计之后的数据呈现如下特征,如表1所示。①男女比例中,男性游客稍微低于女性,男性占46.5%,女性占53.5%;②年龄结构则主要集中在中青年(21~45岁)这一部分,占样本总数的84.8%;③在游客职业这一因素中,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主要有学生、教师及科研单位人员(56.53%),企业人员(33.47%);同时,在接受调查的游客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多数,共占本样本77%;据了解,学生占多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去红树林参观游览是学校组织的一项生态科普活动;④月收入集中在3 000~5 000元,共占样本的64.4%;⑤从访谈中得知,广东省内的游客占多数。可以看出,湛江市红树林保护区的知名度不高,游客普遍来自湛江市内,以中青年以及本地学生为主,来自企业的游客很少。学生消费能力有限,主要有力的消费群体还是要靠已经工作的游客,因此,如何吸引消费能力较高的企事业员工来保护区旅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表1 湛江红树林生态旅游者基本信息分析

3.2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游客出游行为特征

如表2所示,仅有41%的游客对湛江红树林旅游有一般了解,持不了解态度的占到了53%,据笔者了解,游客里面有大部分还是第一次到保护区游览,这说明湛江红树林的知名度比较欠缺。同时,大部分游客都会选择在周末出游,并且都会有选择与别人一起出游。

游客获得红树林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消息主要是通过他人介绍的,显然,保护区的知名度虽然不是很高,但美誉度还是值得肯定的,游客由网络途径得知相关信息的占13%,通过旅行社途径的仅占18%,这也说明保护区的宣传渠道较窄。当今社会是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是宣传最有效的途径,构建网络信息渠道是保护区发展的紧要任务。而旅行社对于保护区旅游这一旅游线路的忽视,从侧面反映出保护区旅游的市场吸引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游客大多是湛江本地居民,他们出游的时间大多是在周末(占57%),同时由于红树林保护区所在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以及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其他县市的游客只能在非周末时候来旅游。

游客们出游的目的大部分是体验生态旅游,约占60%,换言之,多是观光欣赏。“生态的恢复和湿地植物的讲解一直是很多公园吸引游客的惯常做法。蜿蜒的林中栈道、植物名称展板、水系中掩映的亭廊和一些商业售卖点基本是游客的所有感受了,并且在一天内可以全部完成[3]。”这对于游客来讲体验不深刻,停留时间短。应该通过系统的规划,让地域性生态湿地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更加整合,并为游客提供更为深层和震撼性的感受。

3.3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游客的满意度

如表3所示,对保护区的旅游项目持不满意的有62%,显示出保护区的旅游项目设置不合理,没有新意。其次,游客对交通条件更是不满意,大部分游客表示最头疼的问题仍然是交通不顺畅,71%的游客认为交通是一大阻碍。另外,有64%的游客对保护区内的旅游接待人员表现出不满意的态度,许多游客参观游览的同时希望知道多一点关于红树林的知识,但服务人员少,同时专业讲解员也不多,以致游客的收获不多甚至是没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的恶化程度也越来越大。尽管保护区有经费投入环境的保护中,但环境的污染也仍然不尽如人意。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属于森林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特色和核心,而在对环境保护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可知,近62%的游客表示不满意。

表2 游客出游行为特征分析

表3 游客满意度分析

4 湛江市红树林旅游发展对策

4.1 从红树林保护区自身角度

4.1.1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得知,湛江红树林保护区虽然价值极高,但知名度却不理想,其辐射范围只限于湛江市,很多外地游客都不知道湛江的红树林保护区,除非在黄金节假期,客流量还可以,在平时门可罗雀,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官方网站上大量的是科普说明,基本没有涉及旅游的项目,呈现出注重“科普”,轻视“旅游”的特点。保护区在官网上应说明在保护区的“吃、住、行、游、购、娱”项目及获得方式,以增加保护区旅游的吸引力。还可在网上开设官方网站的同时,开设微博,也可以利用现在最为流行的手机微信,设置保护区微信名片,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点赞获取门票,提高兴趣;在线下可设置标语牌、宣传单等向群众宣传保护区;另一方面,保护区可以在现有的科普教育基础上扩展受众性,不仅是青少年教育,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旅游景点合作,如与湛江知名度较高的湖光岩、东海岛联合,推出湛江一日游,借助其它知名景点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也可以利用各种比赛或者博览会开展的时机,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联手,扩大号召力,提高知名度,推出适宜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

4.1.2 优化人员配备,提高服务质量

保护区由于资金有限,在旅游接待人员上素质普遍不高,常常令游客失望。因此,在人员配备上,保护区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第一,在人才的引进方面,保护区可与政府合作,在提高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待遇以更好地吸引人才;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校资源,比如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旅游专科学院等扩招志愿者服务,为旅游专科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基地,志愿者一般具有比较强的活力和正确的服务意识,在吸引游客的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节约人才引进资金;第二,可以在人才的留住方面采取措施,笔者认为,要留住人才,不仅要提供优厚的待遇,还要开展绩效考核、设置比赛奖励等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有趣性;最后,在人员的培训方面,保护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定期培训,分别在服务理念、讲解专业性以及保护意识等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游客量,同时对员工本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保护区也可以利用企业管理方面的优点,与企业合作,比如企业可以提供合理的管理模式以完善长期以来保护区带有“行政”色彩的模式。红树林保护区旅游的开发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需要在资金的投入、运作以及市场宣传等一系列环节上的相关有经验的人员,而目前湛江保护区正是缺少这一方面的人员配备以及管理。

4.1.3 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在与政府合作的基础上还必须开拓资金渠道,比如企业的进入,比如金融机构的融资和各种社会资金等都成为保护区必须争取的渠道,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更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保护区可以考虑接受民间捐赠,比如湛江可以开展专门的发展保护基金账户,发展定期定额捐赠者,保护区可以与银行合作,捐赠人定期通过银行转账将基金转到基金发展账户,这样不仅可以吸取资金,优化资金渠道,同时也可以通过热心人士的宣传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同时,保护区还可以与一些志愿服务机构合作,招募志愿服务者,节约人员经费的同时,还可以与一些公益机构联手接受捐赠物品,所拍卖的资金用作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建设。另外,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政府可与相关的旅游企业合作,把项目的开发承包出去,只保留管理监督的地位,企业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取得保护区旅游项目的开发,同时组织旅游团进行游玩获取利润,保护区取得资金来源,企业也有自己的利润,双利双赢。

4.1.4 丰富旅游项目,合理规划旅游资源

丰富旅游项目,最根本的是必须先划分游客人群,在游客的特征上设置适宜的旅游项目[4]。笔者根据游客的区域将其划分为北方游客和南方游客,北方因其地理位置,对红树林的了解应该相对比较少,但也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气候的差异使得北方游客前来度假,据调查,“红树林沿岸属于海滨湿地类型,这里的年均气温为23.4℃”,这对于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气候区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度假胜地,因此北方游客是一个客源地,保护区可在旅游项目上设置适合北方游客,比如可利用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开展观鸟、森林浴、湿地公园等度假项目。

另外,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员工来此游玩、消费,保护区可根据不同的红树林资源开展旅游项目,使人们来到红树林后有更深层次的体验,而不仅仅是走走看看、听讲座、看视频,单纯地受到科普教育。例如特呈岛红树林风景区因其岛上的“白骨壤古树”而出名,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因此在已建成的度假区的基础上,保护区可联合当地村民开展渔家乐旅游项目,在科研人员考察工作之余也让他们好好放松,享受渔家之乐。还可根据不同区域条件,在红树林开发如船艇、徒步等运动休闲项目。湛江红树林不是一个独立的红树林保护区,每个红树林风景区都有其自身的资源,但却没有知名的旅游项目品牌,因此必须合理规划每个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力争打造一个将这些分散的风景区串联起来的湛江特色旅游。

4.1.5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是红树林旅游业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游客对红树林保护区的总体生态环境都不满意,那红树林保护区的旅游失去了发展的金字招牌。所以,应全力以赴保护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保护区内外的交通及其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尽量减少游客的交通成本,为旅游项目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从社会公众角度

4.2.1 提高个人意识,支持保护区旅游的发展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基础。由于文化和素质的不同,我国的游客素质相对比较低,对旅游区的环保意识不强。游客是生态旅游的主体,也是决定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否可以发展的主力因素,因此,游客必须要有主人翁的意识,维护生态旅游的发展。例如前面所说建立志愿者队伍,通过各种途径在游客进入保护区前就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使得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去参与,积极响应。

4.2.2 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旅游的发展

宋鸽(2013)曾经对特呈岛居民就特呈岛红树林保护区发展旅游的感知进行过研究,研究发现“特呈岛的旅游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好处”,“当地居民对特呈岛发展旅游的接受程度非常高[5]”。特呈岛红树林旅游开发是湛江市其他片区红树林旅游开发较好的区域,以此为样本可以得知,社区居民参与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旅游业,既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又形成了大量的保护群体,从而做到社会、经济、环境的三大效益一体化。2002~2006年间,中荷红树林保护项目在保护区的高桥周边社区开展社区共管项目取得成功,此后分别在徐闻、雷州的保护区进行了探索[6]。保护区旅游发展也应探索这种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居民更了解本地的历史,因此,社区居民可以有意识去参加当地讲解员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保护区旅游的发展过程,既能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同时在为游客服务的过程中也更具有说服力,可信度比较高。同时,当地居民可以围绕红树林生态旅游这一主题开办各种家庭餐馆、农家乐、当地工艺品等一系列生意,丰富旅游项目。

[1]广东湛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定义及相关介绍[EB/OL].(2013-11-05)[2015-07-03].http://www.zjhsl.org/html/shengtaikepu/hongshulinkepu/2013/1017/64.html.

[2]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介绍.[EB/OL].(2013-10-12)[2015-07-03].http://www.zjhsl.org/html/baohuqujieshao/baohuqugaikuang/list_31_1.html.

[3]俞沛雯.湿地生态旅游中的文化更新与需求适应[J].旅游学刊,2014(29):11~13.

[4]黎遗业,黄新颖,陈冬梅.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热带农业,2008(2):34~37.

[5]宋 鸽.海岛型红树林保护区社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湛江特呈岛为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6]陈粤超 陈菁菁.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策略[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8(1):17~19.

猜你喜欢
湛江市红树林湛江
漫步湛江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海岸卫士——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