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陈程,宋先宇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环境监测站,四川 成都610072)
我国辐照加工产业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产业规模有较大增长。据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我国已有“两个140”的辐照加工装备,即140座设计规模30万居里以上的γ辐照装置,实际装源量达4 000万居里;140台电子辐照加速器,总束功率约8 000kW。2010年γ辐照装置基本维持在原来水平,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超过了160台,总生产能力超过600亿元规模。与10年前相比,辐射加工装备的生产能力增加了4倍[1]。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放射源使用单位达15 210家,放射源总数有149 493枚,其中在役放射源118 968枚,闲置放射源30 525枚,随着经济发展,放射源和持源单位的数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2,3]。但西南辖区却由于自身原因未抓住发展机遇,本文就其原因进行一些分析。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辐照产业起步较晚,早期建设的全是静态辐照装置,主要用于辐照育种等试验,2000年后才逐渐出现以辐照加工为主的动态辐照装置,但设计装源量普遍较小(200万居以下),直到近几年才逐渐出现装源量在300万居里以上的大型辐照加工装置。工业加速器只有1台功率为20kW、能量为2Mev、束流为10mA的GJ-2型加速器。辐照主要用于食品、中药材、中成药、医疗器械、调料品、化妆品的消毒灭菌;加速器主要用于交联聚乙烯护套管、家用电器热缩制品、高分子材料、管道防腐包覆片、PE发泡片材、薄膜、电子元件聚四氟乙烯超细粉的辐照改性(表1)。
表1 西南辖区辐照企业总体情况
西南地区的辐照产品主要包括食品、中药材、调料,其中重庆、四川主要以辐照泡凤爪为主,贵州和云南以辐照中药材为主,辐照产品太过单一。据报道,世界上已有38个国家批准了538种(属于224个条目)辐照食品[4],而食品又涉及到成千上万种,因此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例如:包装材料、新鲜水果、医疗器械、化妆品、烟等的辐照消毒灭菌。未来辐照加工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将是与相关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在不同领域交叉点上形成新的技术体系,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在钴-60辐照装置仍然是辐照行业的主要装备,但由于钴-60源成本增加、运输问题、钴-60辐照装置的环境、安全、退役方面的问题,再加上辐照加速器在能量、束流、功率、安全、运行成本方面有重大突破,特别是它在辐照食品方面也能发挥能量高,功率大,处理量大的特点,辐照加速器在某些方面逐步取代钴-60辐照装置将是一个发展趋势[5,6]。为了使西南辖区的辐照产业有序、稳步发展,必须加大对辐照加速器的重视。
在市场经济秩序构建中,作为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控的矫正,一方面,行业协会掌握着全面的行业信息从而能够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政府决策错误。同时,行业协会属企业自发组织,其在行业管理中的运行成本大部分由会员企业分担从而降低了公共行政开支,有利于控制政府机构膨胀。另一方面,也是最为突出的,行业自律章程属典型的内部规则,往往能得到会员的自觉遵守,其运行具有实效高、成本低的优势[7]。
目前四川在营辐照企业5家,在建1家(设计装源量400万居里),实际装源量总计398万居里,占整个西南辖区的一半,而云南和贵州两省只占15%,发展极其不平衡,与经济水平发展有关系,也与未进行产业规划,“扎堆”有关。总体呈现经济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辐照加工定位不清晰,特色不够鲜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特点,使得已形成的较好基础和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民生、打造低碳经济对辐射加工技术及辐射加工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质量、品牌为核心,安全为保障,提高电子束与γ射线利用率,改变目前辐照加工行业技术含量低,产品开发能力弱,加工程度浅,产业链条短,市场辐射面小等现状,在总量和产业布局上给予规划,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笔者站在近几年的监督检查中发现,西南辖区的辐照企业在制度、安全设施检修维护、人员培训、监测内容和频次、应急预案、事故处理、装置延期运行等方面均出现过问题,部分企业的安全联锁设施也不时出现故障,部分企业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侥幸心理,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现有西南辖区大多数辐照企业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标准化管理的现代化企业运行模式有一定差距。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TUV和美国FDA认证,主动与国际接轨,建立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国家目前没有出台对辐照加工企业退役费用预先提取相关规定,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致停业关闭,将无力承担高额处置费用,其退役责任将转移到当地政府身上,政府不尽快进行处置,一旦发生泄漏,产生辐射污染,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但处置费用的筹集也极其困难。辖区内的四川领先辐照有限公司就是前车之鉴,国家应尽早出台相应规定,从根本上解决辐照企业退役资金问题。
[1]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辐射加工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建议[J].中国核工业,2011(1):34~39.
[2]吴志芳,刘锡明张玉爱.同位素应用的现状和新进展[J].同位素,2008,25(2):117~1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核安全局2014年报.
[4]张玉照,郭 峰.辐照加工的研发现状及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5(4):99~100.
[5]王传祯,彭 伟.蓬勃发展中的国际辐照食品加工技术与产业[C]//2011年第四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2011:129~134.
[6]Farkas,J.&Farkas C.M.(2011)History and future of food irradiation[J].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2011,22(2):121~126.
[7]宫宝芝,赵 倩.我国行业协会自律功能的缺失与拓展[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