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中 万青
近现代的传统工艺美术就像是照片上的花朵,见得其形,却难闻怒放的芳香。
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里的一朵奇葩,但诸多创新与辉煌成就仅在中国古代得以呈现,近现代的传统工艺美术就像是照片上的花朵,见得其形,却难闻怒放的芳香。
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被逐渐淡化,加之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工艺美术生存的土壤和销售模式也在发生着剧烈地变化,两极分化不仅仅存在于行业与行业之间,也体现在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之间。
在东部地区,工艺美术的发展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走向高档,目标是精准客户,设计追求品位,价格走向公开和明朗;二是走向创意,目标是民众群体,比如旅游工艺品和家居产品的开发,主要是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在中部地区,原来小作坊式的传统发展模式也在向互联网转型,向沿海靠拢,但主要还是以展销方式进行品牌推广。而在西部地区,就比较落后,传统的发展模式几乎多年不变。
一旦提及工艺美术行业,不得不提工艺美术大师,行业的转型其实也使工艺美术大师群体出现了分化。一小部分有创意、有个性的产品销售得比较好,而绝大部分大师的作品却卖不出去。究其原因,是大师太多,作品太多,且缺乏竞争力,容易被模仿。尤其是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后,工艺美术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而愿意拥抱互联网的工艺美术大师,往往会利用这个机会,深深植根于传统,让自己的作品有个性,做到别人无法模仿、无法竞争,其中佼佼者很有可能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师,相反,另一批则会被淘汰。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互联网时代,工艺美术行业的创新,不仅是作品、销售模式的创新,更是每一位制作者与品牌的自我跨越。上海奇邑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在政府与工艺美术协会的支持下,将设计、生产、制作到后期销售,一体化搬上了网络信息平台,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品牌推广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实相对于模仿或是山寨,还有一个词叫借鉴。与西方相比,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工艺美术行业很落后,于是从西方设计中借鉴经验,这本是一个好方向,但是一味地“借鉴”,是无法超越自我的,要想真正做出有成就的作品,只能在植根我们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我们自己的工艺美术品。
但创新并不等同于时尚,而是创作出符合中国民众需要且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比如将传统漆艺与汽车生产技术结合,除了行业的跨界,还可以依靠新的科技工具,突破手工本身的局限。比如用电动机器进行玉石雕刻,就可以做出传统手工无法完成的作品。
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互联网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消费,也会给工艺美术行业开辟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