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一
在二十多年的刀剑制作生涯中,陈远芳不仅打造出一把把名刀名剑,内心也变得日益强大,完成了技艺与心灵的双重修炼。
“陈远芳刀剑金工艺术坊”位于台中市梅川东路。在都市丛林中居然可以一睹刀剑制作,的确是件新鲜事,每天来这里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工作室墙上挂着琳琅满目的获奖证书,让人不禁在心底生出对陈远芳的敬佩之情。
第一把武士刀
戴着眼镜,身材偏瘦的陈远芳让人第一眼觉得他是个文人,而不会把他和刀剑工艺师联系在一起。对此,陈远芳说:“一提到刀剑,大多数人只会想到打打杀杀,你死我活,事实上,刀剑不只是武器,更是文人武士身份与精神的象征。”
谈到从事刀剑制作的原因,陈远芳笑着说:“我从小就很喜欢刀剑,只要一摸到小刀子,就很高兴。”然而,真正让他踏上刀剑制作这条道路的,还是在他当兵退伍那年得到的一把武士刀。那是一把被人抛弃的破损武士刀,也是陈远芳人生中的第一把武士刀,他舍不得丢掉,决定自己修复这把刀。经过百般尝试,历经三年时间,他重新为刀装了手柄,做了刀鞘,还精心修复了破损的刀面。这中间经历了许多挫折,也让陈远芳深刻认识到,要制作一把刀剑并不是敲敲打打那么简单。在35岁那年,陈远芳回到故乡台中,一边从事珠宝设计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刀剑。然而,当时的台湾并没有学习刀剑制作的资源,陈远芳只好如饥似渴地阅读国外的刀剑制作书籍,并请教相关艺术领域的专家,靠着敢问、敢做的精神,从别人的制作流程中汲取宝贵经验。前后经过10年时间的磨炼,一直到45岁那年他终于琢磨出如何制作一把好刀剑,正式转行成为职业刀剑工艺师。
一出鞘便知好坏
在国外,一般一把刀剑需由不同工匠组成团队合作完成。不过,由于陈远芳做过珠宝设计师,掌握了基本金工技艺,在年少时还随当职业木匠的表哥学过木工,因此从设计、金工到制作刀鞘、握柄等配件,靠自己就能完成,这在业界算是凤毛麟角。
“一把好刀剑从鞘里抽出来,应有龙吟的声音,而且能够收抽自如。”陈远芳说,刀柄、刀鞘一定要切割精准,否则太紧容易卡住,太松刀又容易掉出来。刀工的研磨也相当重要,一把刀剑必须研磨到宛如镜面的程度,不过,这样的技术在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此外,剑还要磨得挺直,如果剑弯曲,就连三岁小孩子也会置疑:“剑怎么不是直的?”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这句话同样适合用在刀剑制作上,而陈远芳从事珠宝设计的经验正好派上用场。此外,为了将刀柄、刀鞘装饰得光彩亮丽,漆艺、皮雕等技艺也是必备的功夫。
做一把好刀剑,光有一身好技艺还不行,得有上好的钢材。陈远芳举例说:“牙匠用的工具不生锈,硬度、强度都足够,那种钢材特别适合用来制作顶级刀剑。”此外,F1赛车的传动轴、狙击枪的枪管、印刷厂的裁纸刀所使用的钢材也成为他制作刀剑的原材料。“在武侠小说中,经常会见到‘刀光剑影,这要求材料要足够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没有好材料,我宁可不做!”陈远芳说。
不过,越好的钢材打造的刀剑越难研磨。陈远芳经常研磨刀剑到深夜,妻子曾数次向他埋怨:“我嫁给了一个夜夜磨刀的男人。”
技艺与心灵的修炼
工坊内展示着各种刀剑成品,有古罗马剑、波斯刀剑、日本武士刀、中国古剑……然而,最让陈远芳得意的还是那把耗时三年打造,被他称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禅心剑”。这把剑的设计灵感源于东周古檄文,陈远芳在设计时决定在剑柄和剑鞘上焊上300多颗直径为2.3mm的小圆点。
“这么小的圆点,焊一颗还容易,但要焊两颗又不让位置跑偏就难了,更何况是300多颗。”陈远芳说,由于困难重重,他曾经几次想要中途放弃,但最后都坚持下来。“当初决定做这把剑的目的就是为了挑战自己的工艺极限,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整个制剑过程需要心如止水,除了体力与耐力,更是对心性的考验,因此陈远芳为这把剑取名为“禅心剑”。打造好这把宝剑,陈远芳惊喜地发现,自己不但突破了工艺极限,内心还产生了更多向“不可能”挑战的勇气。
“制作刀剑,宛如一场心灵与工艺的双重修炼之旅,成功的条件取决于你的态度。”陈远芳常常告诉慕名而来的习刀者,“改变就是做你不喜欢做的事,创新就是做你从来没有做过的东西。制刀是一场与自己态度、精神的对话,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