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坡
(身份证号:130926198305102031)
浅析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张路坡
(身份证号:130926198305102031)
本文对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重点指出了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
现阶段,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响应城市化发展要求,大量建筑的出现使得建筑施工量的急剧增加同时建筑给排水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当中占的比重也在日益增加。但在我国现在的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诸如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所积累的建筑施工的技术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应用,在编制的给排水工程妇人施工组织设计当中主要追求的是施工的效益却很少考虑经济效益,因而存在了只注重组织技术的措施,而没有注重经济管理等问题,导致在实施过程当中,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而没有起到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有的作用。针对上面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施工的组织设计,对确保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以及加强施工的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许多相应的制度还是不够健全,处于一个正在逐步改善的阶段,在当前实施的大部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都有一定的缺陷,所以并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益双赢的目标。
从承包单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单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实施的的重要组成内;同时用于指导具体的施工项目的作业技术管理和活动,实施成本、质量、工期以及安全目标制约的依据。因此分部的分项工程的建筑施工组织的设计应当简明扼要,还要体现出施工的特点,能够真正的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针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我们把重点就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做好施工的组织:组织一个精干的管理班子,确保适应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
(2)要合理地利用材料、劳动力、建设资金以及机械设备,达到省、多、好、快地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目的。
(3)要确定各个建筑施工时段所需要的各类资源的数量,为建筑施工准备提供很好的依据。
(4)要制订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制约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所制约的重点,同时也是在建筑施工阶段要圆满完成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要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①要制定各分部、分项建筑工程中的重点部分和特殊部位的质量的保证措施;②在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建筑施工部位、施工工序的质量采取预防的措施。
(1)建筑施工策略的经济选择建筑施工策略的经济选择指的是在符合合同要求的工期质量的前提之下,确保安全施工的基础之上,探讨建筑施工案例的可行性,通过以往对各个合理建筑施工案例的大致的计算而得到成本(直接费)最低的施工的实际案例。
(2)组织有效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有效的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是建筑项目施工的首个重要的环节。设计交底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质量控制的最为重要的依据。在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中,首先要认真审图,充分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检查是否提交了完整的建筑施工图,不但仅要看专业的图纸,还要和其他的专业进行沟通。
(3)合理的安排建筑施工的顺序,降低建筑施工的项目成本制定建筑施工顺序的作用是在不增加额外的资源投资的情况之下,加快施工的进度,减少施工的工期,从而降低施工的成本。合理的建筑施工顺序是一定要保证上一个环节提供的工作条件来开始下一个工作环节,后面的工作环节的开始也不会影响到前面工作环节的运行。
(4)优化建筑施工计划,降低成本,编排不同的建筑施工组织的流水顺序,相应的就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工程成本。建筑工程成本包括直接的费用和间接的费用,费用和工期之间的关系是统一、对立的两个方面,直接费用低的建筑施工组织的方案需要比较长的建筑施工的工期,但是如果要减少建筑工期,就必须增加费用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5)合理的安排建筑施工作业组织,现在的建筑施工组织一般可以采取施工流水作业的组织法,这种施工作业法是一种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按照这种作业策略进行施工,各个顺序完成的工序就不会是由同一组工人按照时间的顺序而完成的,使得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转变成了在空间上的并存,把每一道的工序分给了专门的工人进行操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可以实现作业的节奏性和连续性。
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在建筑项目中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给排水的设计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关系着未来整个建筑的主体的安全可靠性,因此,给排水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必须按要求采取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保证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安全。
[1]许其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市政技术,2009(100):52~57.
[2]傅日荣,孔军,姜卫杰.施工前准备阶段监理工作评价[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02).
[3]杨学军.给排水施工中如何加强质量制约.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31~34.
TU82
A
1673-0038(2015)31-0054-01
20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