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霞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兰州730050)
建筑技术在小城镇住宅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朱晓霞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兰州730050)
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小城镇的各项建设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得小城镇住宅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诸如效率低、不环保、发展落后等问题,怎样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城镇住宅中满足环保、高效率以及富有当地特色成为设计者们棘手的问题。当今我国小城镇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又由于住宅建筑技术较为落后的矛盾局面,本篇文章将详细综述小城镇住宅建筑设立完整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建筑技术在小城镇住宅中的实施策略。
建筑技术;小城镇;住宅建筑;设计;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我国快速发展,小城镇的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尤其是针对小城镇的住宅建筑来讲,由于大量农村人口的不断涌入,使得小城镇住宅需求不断提升,发展也在逐渐加快。但是在发展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小城镇住宅建筑技术严重落后于住宅建筑自身的发展。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小城镇住宅建筑采用不环保、低效率、落后的建筑技术。但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城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建筑技术水平较低以及人员素质较低等。但仅从建筑技术方面讲,小城镇住宅建筑技术也存在一定缺陷。所以,技术的实施策略对技术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路线是指在满足当今人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不会对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造成危害或影响的发展。主要涵盖了两方面: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其次是当目前环境充分满足当前以及未来的要求时,需要在经济以及技术上对这些能力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其中主要包括了生态圈能力限制以及有限资源的限制。
随着我国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住宅的使用量和需求量也在逐渐攀升,尤其是针对于小城镇而言更是如此。在满足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如何给所有居民提供良好、优质的居住环境,同时又降低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早已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这也反映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两项基本原则,即:需求和制约。第一,目前我国还有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条件差,有待改善。表现为居住功能不全、户型不合理、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及居住环境差等多方面,同时部分居民住宅区的绿化面积也并未达到规定的面积要求。第二,随着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住宅面积也在不断扩充,尤其是小城镇的产生和土地面积的大量占用,使得我国大部分的森林、土地以及水源等遭到了破坏和占用,从而使得更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所以,小城镇建筑技术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重视小城镇住宅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转变传统发展和环境保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观念,认真思考怎样在满足住宅建筑发展的前提下,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做到两全其美。
其次,采取降低对环境资源影响、循环利用、重新使用等措施,科学、合理运用可再生资源,并对非再生资源进行充分保护。例如采用建筑节能措施、新能源和再生技术。
最后,完善人类住区的相关政策,不断提升和强化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以及城镇规划的管理措施,使得城镇住宅区能够向现代化、产业化合理发展。
在使用相关技术的同时,可能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采用技术时应当主动迎合当地地域特色,使得技术能够进一步推广。社会是否能够接受该种技术将对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造成直接影响,高于或低于该种技术的选择都将给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任何设计项目都需要一套合理的技术,根据不同的建设条件,对技术进行创新、继承、改进和合理利用。从另一种角度上讲,适应技术就是当人们在决定采用某种技术后,需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多重因素进行判断,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先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进行一定的限制,并非盲目地追求高新技术。
适宜技术的观念非常适合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小城镇住宅建设中更为实用。它是我国建设特色小城镇住宅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城镇住宅建设的发展策略。将其细分,包括地域人文特色、气候条件以及发展水平三方面。
2.1 地域人文特色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逐渐发生改变。再加之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人们也更加倾向于理性、机器等发展方向。随着这种审美观的快速蔓延,使得现代主义建筑成为最普遍的风格,这就使得建筑丧失了地域人文特色。我国是一个拥有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在对新城镇住宅建设中,既不能按部就班的模仿传统建筑,又要将文化内涵融入进去,赋予当地人文特色,使其具有标识性和地域性。
2.2 气候条件
一个地域最显著的特征还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气候特征同样可以通过建筑的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体现。在日常生活以及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建筑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城镇住宅建筑而言是笔宝贵财富。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们同样重视建筑与气候、条件的协调。
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地大物博,涵盖了寒带、亚热带、温带以及热带等不同气候。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人们居住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传统的建筑在材料的使用、构造的处理、建筑布局等各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技术。传统建筑在节约用地、自然地形和生态环境保护上都有着宝贵的经验和贡献。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小城镇住宅区,为了不破坏地形地貌,采用挑、吊、台、拖等建筑手法,大大降低了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和影响,同时也建设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居民建筑。
2.3 发展水平
城镇住宅区在选择技术以及在技术的实施上,经济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若是要将可持续发展建筑技术充分运用在城镇住宅区的建设中,同时发挥出高效率,就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投入和产出等多方面的问题。
从目前的局势上看,我国不同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往往靠近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经济发展较好,而农村型小城镇经济发展则较为落后。正是由于这种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使得建筑技术必须以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决不能盲目的滥用技术。
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小城镇住宅建设,可以加大先进技术的实施力度,转变传统的技术运用观念。大力倡导节能、清洁能源的利用以及循环利用等,可考虑住宅智能化以及设备成套化的应用。而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镇建筑来讲,则可以考虑低技术的采用,如遮阳技术、自然采光以及混凝土砌快结构等。这些传统的技术不仅经济适用且施工简单,居民也更易于接受。
要想使城镇住宅建筑技术得到推广和实施,就应当逐渐走向产业化。目前我国住宅建筑普及率依然较低,严重低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应用。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建筑技术尚未形成产业化。当我国的住宅建筑形成了产业化之后便能够根据产业运行规律合理发展,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将技术融入市场。
将住宅技术产业化可以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
浪费,节省有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冯旭明.小城镇生态住宅设计及构造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牛盛楠.建筑节能技术在温和地区小城镇住宅中的应用[J].江苏建材,2011,02:48-50.
[3]詹柏楠.小城镇独户式住宅功能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3,03(02):145-148.
[4]林静.泉州红砖区小城镇住宅地域性的延续与创新[D].泉州:华侨大学,2014,05(03):156-158.
[5]张卫华.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指标分级标准体系的基础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03(02):156-158.
[6]胡姗.中国城镇住宅建筑能耗及与发达国家的对比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3,04(02):146-148.
TU74
A
1673-1093(2015)09-0091-03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9.024
朱晓霞(1981),女,讲师,就职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2015-04-26;
20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