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波
(岭南师范学院基建处 524048)
基于面向服务框架的施工成本管理模型
刘苏波
(岭南师范学院基建处524048)
施工成本管理贯穿施工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施工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精度,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框架(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施工成本管理模型。将SOA思想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以面向服务的方式定义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一种新的平面组织结构以引入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模式。基于SOA的施工成本管理模型能够提高成本管理科学性与精度。
施工;成本管理;成本模型;面向服务框架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施工与制造、化工、冶金等产业具有不同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贯穿于施工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然而,我国众多中小型施工企业没有精确执行施工成本管理,造成工程项目评估和考评办法欠缺,工程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研究施工成本管理模型具有重要意义[2]。
1.1作业成本法概念
作业成本法采用作业为中心对生产成本进行精确科学核算的方法,它以作业为主线通过计算完成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实现作业成本核算,并通过单位产品和服务产出所消耗的作业量从而将作业成本最终指定到产品与服务上。
1.2作业成本法实施
目前,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于加工制造企业,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初步调研与了解,掌握生产制造过程的各个步骤作业与环节,分析产出的商品与服务所消耗的作业,并根据初步分析建立作业中心;
(2)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梳理与解析,分析全过程所消耗的资源对每一环节作业上的配置;
(3)汇集和分析相关成本和成本动因,对生产经营的最终商品或劳务分类汇总,明确成本对象。对作业环节-资源消耗-产品产出链条进行关联分析以确定成本动因;
(4)根据前述成本动因分析进行合并与归纳,并根据作业特性与资源来源将作业成本配置到所产出的产品与服务中,这些资源包括原材料、劳资设备、管理资源等;
(5)在前四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出的产品与服务上。
2.1SOA概念
SOA是一种分布式的软件模型,强调一个松耦合,基于宏服务的架构,通过契约暴露给服务消费者可用的服务交互。SOA的主要组件包括服务、动态发现和消息。
服务是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的可调用例程,服务层是消费者交互到系统业务的唯一入口。服务公开了一个接口契约,所有我们的服务必须能够被消费者所理解,它定义了服务的行为以及接受和返回的消息。
一个服务仓库包括对服务的描述。服务提供者在服务仓库中记录他们提供的服务,而服务消费者接受服务仓库来查找提供的服务有哪些。
2.2SOA基本思想
SOA不是一种语言或具体的技术、产品而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给出了一个产品目录库如何被三个独立的服务访问。三个服务被用来寻找一个产品相关信息的预定义子集。在服务合并后,只有一个服务来提供全部产品目录。这个服务包括了各个独立服务在服务合并中提供的信息。服务消费者选择产品目录中感兴趣的部分。
2.3SOA实现步骤
(1)服务识别。需要发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服务存在,一个指定的服务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商业功能,如何提供最佳粒度的服务,服务合理化与服务合并。
(2)服务场所。在企业内服务场所的最佳位置,支持多个个体服务表现出的用户界面的扩展。
(3)服务范围定义。服务集合进逻辑领域,并通过调用相应的请求执行程序完成要求的处理,对请求进行预处理。
(4)服务打包。需要解决现存的原有主机系统提供的功能如何工程化包装为可再度使用的服务,采用业务定位程序,比如服务定位程序、组件定位程序或者定位程序。
(5)服务协调。协调复杂的服务,初始化、委派请求和响应请求处理程序。
(6)服务发送。发送服务消费者提出的要求到适当的服务或服务领域。
(7)服务管理。企业如何按步骤在管理和维持服务?
(8)服务通信标准采用。企业如何长期采取一个特定的标准?
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于加工制造行业,为了将其扩展到建筑施工行业,提高作业成本管理的精度与科学性,采用面向SOA的企业组织构架基础,以作业为核心定义了面向SOA的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在SOA中,业务流程包括依据一组业务规则按照有序序列执行的一系列操作。操作的排序、选择和执行称为服务或流程编排。
提出基于面向服务框架(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施工成本管理模型以提高施工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精度。将SOA思想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以面向服务的方式定义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一种新的平面组织结构以引入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模式。所提出的施工成本管理模型能够提高成本管理科学性与精度。
[1]邢秀清.浅谈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09(18).
[2]郭新文.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贸,2010(02).
F275.3
A
1673-0038(2015)31-0288-01
201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