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影响下的当代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研究

2015-04-16 04:49:44沈逸菲
建材与装饰 2015年32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人文精神建筑设计

沈逸菲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人文精神影响下的当代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研究

沈逸菲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理性主义”、“技术至上”思潮的影响,我国的大学建筑夸大了技术的作用,忽视了建筑人文价值的体现与发展。但大学校园建筑应是满足校园使用者自身生活需求的地方,必须注重建筑与人的情感、自然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人文精神体现于当代大学校园中建筑设计中。本文简单介绍了人文精神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大学建筑融入人文化的设计方式。

人文精神;大学校园;建筑;设计

引言

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物体的存在,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而其人文精神就是大学精神中最重要的内涵。大学人文精神是随着大学建筑的发展而形成与发展的,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之后,其稳定性与内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与生存意义的关怀。

1 人文精神的概念

所谓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现象,其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但却无法进行精确指定的概念。它涉及许多不同的方面,其中包括人的价值、尊严、人格、个性、人的生存以及生存的意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文现象的关注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潮流,且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文化的研究就占据了整个中国学术界的重要位置,而文化是人文现象以及人文因素的集中体现,因此,对人文精神的定义就是关于人的文化的一切精神。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人文精神,进而形成了使得人文精神的内涵丰富多彩,它不仅直接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同时还对这个时代的人们发挥着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

2 校园建筑中人文精神的构成

2.1人的行为需求

大学是社会的浓缩版,学生、教师、后勤、管理人员等是其主要的人员构成,而随着高等教育方式更加的多元化与开放化,现阶段的大学生也由许多不同的层次构成,例如博士生、硕士生等,有全日制的,也有非学历教育的等等。但校园中人员的基本构成是一定的,即为教学、研究、生活三大类。教学是大学校园中的基本行为,因此,拥有满足现代要求的教学楼与舒适安静的教学空间至关重要,生活在大学校园中有其特殊的形式,它不仅仅需要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更需要很好的达到教职工的生活需求。在工作的剩余时间,教师以及学生需要适当的放松,通过锻炼、娱乐、休闲来调节紧张的情绪,进而达到休息的目的。

2.2人的心理需求

2.2.1感情上的需要

(1)友爱的需要

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伙伴、同事间关系的融洽来保持友谊与忠诚。人人都希望自己在爱别人的同时,可以得到相应程度的爱。

(2)归属的需要

所谓归属的需要,就是每个人都存在着一种归属于群体的感情,希望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关心照顾。感情方面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求更加的细致,其紧密关联着来自于家庭背景的教育以及宗教的信仰。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生,特别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

2.2.2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与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的状况下,拥有相应的实力,能胜任不同的工作,并且充满信心,进而达到独立自主的效果。简单来说,内部尊重就是自尊的良好表现。而所谓的外部尊重,就是指一个人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依赖以及高度的评价。

2.2.3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其主要是指个人理想及抱负的实现,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的能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在大学生活中,人的需求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所谓的一种需求的满足使得另一种需求得到了相应的满足。当这些需求都得到满足之后,个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才能在大学中得到很好的实现,进而真正掌握人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3 大学建筑融入人文精神的设计方式

3.1系统化的设计

3.1.1大体量建筑小型化的设计方法

有些古老的大学校园建筑,历史悠久,其基本都是该建筑当时的设计水平与人们审美情趣的反映,例如:建筑的空间,古代的建筑因结构技术以及建筑材料的限制,空间较为狭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其结构技术也在逐渐的提高,且建筑材料日益丰富,进而使得建筑的空间比原先的要大许多。

基于大学学科分类的逐渐细化以及学科种类的逐渐增多,且在原先的建筑范围受限制的状况下,现阶段的建筑逐渐向上建设,随着其层数的不断增多,就出现了人们所谓的高层建筑。在校园内部的系统环境中,新建的或扩展的建筑与老建筑间的衔接工作势在必行,这时可以采用整体建筑小尺度分割的立面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就是在立面的设计或装饰上利用分解的方式,将大尺度划分为小尺度,进而造成人视觉上的错觉,实现新老建筑的有机结合。

3.1.2细部元素一致的处理

当新建筑与老建筑之间需要相互衔接时,建筑师通常会用相同的高度、材料以及群体组合方式,这就造成了建筑细节元素的相互呼应,进而使人们对建筑产生视觉上的联系,细节是建立建筑视觉联系的有效方式。提炼老建筑中的传统元素,强化建筑细部的处理,并将不同时期的不同背景的建筑相互串联,往往能给人以联想实现文脉的延续。

3.2开放性的设计

3.2.1空间的开放

(1)内外空间的模糊处理

内敛的建筑一般是将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来考虑的,门窗是建筑内部与外部的连接点,因此,门窗间的处理是整个建筑整体中分割比较细的一部分。当建筑中围合成院落时,中心的院落一般都是出于封闭状态的,古典的校园布置,通常都是采用的内外空间的模糊处理方式,其能够很好的体现建筑的开放性空间,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围合空间时,要侧重视觉的通透性。

(2)建筑细节的现代元素符号的运用

现代元素符号具体指当今社会的流行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开放性的社会要求人们对于任何时段的新事物都要有勇于接受并挑战的勇气,其对于现代大学建筑也是如此,这种影响很好的体现在建筑上,即为新的设计理念被大学建筑很好的吸收并运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建筑对于现代建筑元素符号的采用。

3.2.2时间的开放

(1)对建筑文物的保护

对建筑文物的保护是尊重校园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我国的很多大学都有着厚重的历史,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其前身分别为清华学堂以及京师大学堂;这些学校都保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且这些建筑物是学校历史悠久的一种见证。例如清华大学的二校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燕园建筑等,都见证了大学的发展历程。

(2)对老建筑的扩建

虽然校园建筑的文化意义需要被记忆,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建筑的使用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老的建筑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又必须将其很好的保存下来的时候,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建是一种通行的办法,在这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新老建筑间的连接,所以,在设计时采用系统化设计手法中的建筑尊重文脉的若干处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大学校园新建筑的设计应该从校园整体的建筑文化着手,且在挖掘建筑的意义的基础上,把建筑的传统精华与当代新的使用要求实现有效的结合。

4 结语

大学是社会领域中学术与文化层次最高的教育机构,其肩负着培养更高层次人才以及发展创新科技文化的使命,其能够很好地引领人们想文明、理性、智慧等目标行进。因此,大学校园有着承载过去、开拓未来文化的重要任务,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精神必须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大学建筑作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一部份,应当全方位地体现当代人文的精华。

[1]雷沐羲.地域文化对当代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0:41~45.

[2]杨晓东.体现人文精神的高校建设研究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0):7~8.

[3]彭晓雪.当代大学校园应更加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8):26~27.

TU244.3

A

1673-0038(2015)32-0038-02

2015-7-26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人文精神建筑设计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3:56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建筑设计的困惑
现代装饰(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