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晖
(友谊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 湖南 常德 451000)
对“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这样一个大命题,笔者拈来,颇感份量沉重。从事建设领域工程技术工作 20 多年来,笔者从施工单位到建设单位,再到监理单位;行业从房建工程、市政工程到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也都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接触的人和事都与工程相关,作为一名工程人,深感工程领域责任之重大,工程质量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建设领域蓬勃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铁路、市政基础设施、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电等这些国家支柱性产业项目的大量开展,极大地促进了 GDP 的快速增长。国家在保证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扩大了国家投资杠杆的刺激作用,工程项目建设虽然上来了,但是工程整体上的质量状况令人堪忧。
“三重三轻”即重速度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和环境效益,重眼前轻发展。以上这些现象其实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一般来说,工程建设的投资巨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规程复杂,“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必须贯彻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工程建设要重视全生命周期,遵从工程建设规律。而近些年来的现象是:政府重视政绩工程建设,过度相信项目生产力,急切希望通过工程建设改变城镇面貌、改善市民生活和投资招商环境。所以,往往考虑项目不成熟,盲目仓促上马项目。如有些项目因缺乏充分论证而存在设计上的先天性缺陷;有些项目为了满足政府特定节点目标,不顾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一味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不按质量验收标准验收,造成质量隐患;有些施工单位质量意识缺乏,追求最大化利益,一味地压缩成本,盲目赶工期;有些工程不按样板引路施工,不采取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在工艺标准和技术条件不成熟的状况下野蛮施工;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一种粗放的落后生产力的表现,一方面需要集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资源高消耗;一方面这种运动式建设往往造成后期的质量和管理问题。如市政“拉链”工程、低标准配套不到位的房建工程等,这些工程实施完成后后遗症不少,从工程全寿命周期来看,反而不经济。
在我国,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贯彻执行“法人管理、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十六字方针,实施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国家法律法规明确了各工程建设主体的职责范围,相应的技术规范规程也规定了各自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但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往往形同虚设,法制意识淡薄;相反地,各种潜意识、潜规则盛行,各责任单位职责不明、管理机制紊乱、履职程序不清,权利部门和个人往往凭借手中权力恃强凌弱、外行管内行、权大于法。这些弊端严重地破坏了建设领域的生态环境。殊不知,工程建设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专业技术,也需要管理技巧,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才能十分重要。那种不尊重技术人才的管理方式,只会挫伤积极性,造成管理的缺失或错位及工程质量问题的层出不穷。
在目前的政府主导建设工程管理的体制下,行业协会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行业内实现诚信经营几乎没有可能,企业的生存条件不利、经营利润不佳、发展潜力不足,难以实现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除部分国家大型央企以外,很多地方企业的管理水平相比改革开发初期甚至出现了较大的倒退,管理失控现象严重,技术几乎没有进步和发展,质量问题自然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建设领域似乎成了捞取利益的香饽饽。为了获得工程业务,社会上不少外行和投机分子利用各种关系进入建设领域,采取围标串标手段中标,用尽“挂靠”非法承包、分包、转包等手段,在项目管理上以包代管,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程序不规范,野蛮施工、凭经验施工。这些违法违规现象很严重,理应引起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我们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熟视无睹,不敢过硬问责,缺少处罚措施。由于地方保护主义、部分领导说情、做老好人等不良思想作祟,放任了违法违规行为。这些政府的不作为极大地挫伤了诚信企业的积极性,因而影响了对质量意识的重视。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弱化工程质量的现象,全社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组织对国家和地方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工程质量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2014年 9 月,国家住建部布置了全国工程质量两年治理行动的任务,先后出台了建设主体责任制、打击工程转包、违法分包的相关文件,对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办法也做出了规定。这些办法和措施的提出非常及时而有针对性。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方针政策。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权利要关进法律的笼子。尊重法律,按规章制度办事,认真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制,是顺利开展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把握这一法律准绳,搞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是实现提高工程质量的出发点。
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还很落后。要实现技术提升和管理高效,必须加强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手段,请管理和技术专家进来组织培训,并且走出去在学习外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增强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要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发展政策,推广使用 BIM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整合、优化好各种资源的投放,把各种复杂技术和环节有效地掌控起来,实现技术更新。推进建设工程工业化进程,加大开展工业产品的研发力度,扩大建设工程工业产品的供应量,集约、高效地发展建筑工业化产品经济。管理观念上要转变,变粗放为精细,实现规范化、信息化、扁平化管理。海尔公司的“日清日高”管理模式(即 OEC 模式:“O”代表 Overall 即全方位,“E”代表 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即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C”代表 Control and Clear 即控制和清理)可以概括为“工作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把工业产品的生产管理办法借鉴过来,对企业的管理增效应该大有益处。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最佳手段,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只有把企业的发展从过去的重资源、重关系转变到重技术提升、重整合创新的途径上来,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通过工程质量的提高实现品牌价值。
只有充分发挥行业自身的规律,才能促进行业内部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商事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要放宽门槛,开放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扶持诚信企业,让优者胜出,劣者淘汰;同时,要帮助建立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协会组织要在建立企业与政府的联系纽带、向主管部门反映行业合理诉求、宣讲法规政策、强化企业管理和技术培训、约定行业自律、建设诚信平台、优化行业激励办法及相关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好工作,通过行业内部的努力,树立行业的清正风气。政府部门要响应简政放权的国家政策,把精力放到建立秩序井然的市场环境、搭建诚信平台、扶持优秀企业、打击恶性违法行为的工作上来,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工程质量进步的步伐永远在路上,并且不会停止。工程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工程质量问题。无论是政府管理机制还是企业管理行为,都需要全社会认真审慎地思考和应对,求真务实,尽快行动起来,偿还过去粗放式管理带来的大量质量问题的历史欠账,面向未来、立足当下,狠抓“工程质量”这根企业生命线,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利用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开创性思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通过建设领域的转型升级,让质量取胜,实现质量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