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贺 指导:王玉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03级硕士研究生 济南500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济南5004)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具有特异性的个体接触到致敏原后通过IgE介质释放其他具有免疫活性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一种鼻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相当于中医的“鼻鼽”。随着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全球性增长的趋势[1]。在临床中,变应性鼻炎以肺气虚寒型多见[2],笔者跟随导师王玉明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30例,临床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随机分为观察组(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和对照组(苍耳子鼻炎滴丸)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均在16岁~60岁之间,平均40岁;病程平均1个月~3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均在16岁~60岁之间,平均38岁;病程平均2个月~4年。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专题学术会议制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①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酌情行鼻内镜或鼻窦CT检查。③皮肤点刺试验:皮肤点刺试验阳
(2)中医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士贞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制定。主症: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涕如清水。次症:畏风怕冷,自汗,气短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或咳嗽痰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以上中医症候的主症、次症各满足其中2项以上(含2项)者,方可确诊为变应性鼻炎证属肺气虚寒型者。
2.1 治疗组 口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黄、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白术、辛夷花、藿香、黄芪、防风、砂仁等,药物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服。7剂为一疗程,一般服用2~4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苍耳子鼻炎滴丸(四川禾润制药),主要成分:苍耳子油、石膏浸膏粉、白芷浸膏粉、冰片、辛夷挥发油、薄荷脑、辛夷浸膏粉、黄芩浸膏粉。口服,日3次,每次28丸。7天为一疗程,一般服用2~4个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观察组治愈17例(占56.7%),好转12例(占40%),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7例(占23.3%)好转10例(占33.3%),无效12例(占40%)总有效率为56.6%。
变应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鼻鼽,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认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金·李杲《脾胃论》云:“肺者,肾之母,皮毛之元阳本虚弱,现以冬月助其冷,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浊涕,嚏不止,比常人大恶风寒,小便数而欠或上饮下便,色清而多大便不调,夜常无寐。”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官。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充沛,则与鼻相互协调,完成生理功能,肺主宣发肃降,肺气清利则嗅觉灵敏。肺气虚,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趁虚而入,邪聚鼻窍,邪正相博肺气不宣,津液停聚,遂致喷嚏流清涕,鼻塞等,发为鼻鼽。故《诸病源候论》曰:“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津液不能自收。”《类证治裁》曰:“有流涕成鼻鼽者,肺受冷而成,宜温散,苍耳散,川椒散。”不仅指出鼻鼽是有肺寒造成,更指出温肺散寒的治疗原则。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即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适用于风寒在表,少阴阳虚在里之病机。虚寒型变应性鼻炎多由于脏腑虚弱,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阳气亏虚于内,气虚卫表不固,这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的太少两感证相符合。方中麻黄辛温发汗,归肺、膀胱经,能宣肺散寒启鼻窍,肺气通利则津液运行通畅,清涕、粘膜肿胀、鼻甲肿大等症状体征自会减轻;附子温肾助阳,驱邪外达,肾中元阳充沛,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温煦,营卫调和,外邪难以入侵,且肾阳充足,开阖适度,水液代谢正常则清涕等症状自消;细辛性味走窜,归肺、肾二经,一助麻黄解表,二助附子温阳。三药合用共凑温阳散寒,御异驱邪之效。临床应用中酌加桂枝、干姜温补肾阳;白术培土生金、黄芪补肺气;辛夷、防风味辛走而不守宣通肺窍;藿香、砂仁气味芳香以化湿浊,乌梅酸敛化阴生津。
近几年的研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有相当强的增强体质的作用。因其能抑制脂氧合酶的活性,降低中性活性氧[3],抑制肥大细胞[4]及嗜碱性粒细胞的组胺释放,具有抗氧化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故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其抗过敏、镇咳、止痛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变应性鼻炎、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经方,临床应用广泛,现将其在应用在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上临床疗效确切。
[1]张罗,周兵,韩德民,等.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一):发病机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0(5):316-320.
[2]宋卫军,李湘,谢强.变应性鼻炎300例中医辨证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219.
[3]胡滨梅,刘密,李凡成.变态反应性鼻炎与细胞粘附分子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1,17(29):21-23.
[4]张星煜,张丕华,黄春龙.变应性鼻炎与细胞因子免疫研究综述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3):59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