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伯伦外治法治疗眼病经验举要*
★洪亮李汝杰*黄冰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30006)
摘要:殷伯伦教授从事眼科临床与教研50余年,在中医诊疗眼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不仅善于辨治眼科疑难病症,而且精于眼科手术及外治。本文介绍其用外治法治疗针眼和手术方法治疗胬肉攀睛,花翳白陷,圆翳内障及椒疮的经验。
关键词:殷伯伦;外治法;眼科经验
吾师殷伯伦教授为江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者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眼科临床与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在中医诊疗眼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业内享有盛誉。其不仅善于辨治眼科疑难病症,而且亦精于眼科手术及外治法。现就吾师在用外治法治疗眼病方面的认识和经验介绍如下。
1手法治疗针眼
针眼病名最早出现自《诸病源候论》中的“针眼候”,历代著作出现多种别名,如偷针、偷针眼、偷针窝、土疳、土疡、眼丹、挑针、色珍珠等。针眼与西医睑腺炎是同病异名,中西医眼科病名对照最早见于陈滋医师遗著《中西医眼科汇通》。
中医认为针眼发病原因是脾胃蕴积热毒,瘀滞不畅,风邪乘虚而入,反复发作者为余邪未尽所致。西医认为是因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眼睑皮肤菲薄,皮下组织疏松,睑缘是睑皮肤与睑结膜的交汇处,附着睑腺开口,睑腺包括睑板腺、高度发育的皮质腺,上睑约30~40条,下睑约20~30条,平行排列与睑裂垂直,分泌油脂。麦氏腺(moll)是变态的汗腺,位于睫毛囊间,但并非每根睫毛均附着1个。蔡司腺(zeis)为变态的皮脂腺,直接与睫毛毛囊相连贯,每根睫毛均附着有2个,又称睑脂腺,故有人把睫毛毛囊及其所属腺组织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前者称为外麦粒肿,后者称为内麦粒肿。
本病初起时,局部红肿、疼痛,触诊有硬结及明显压痛感。2~3天后,可形成黄色脓点,外麦粒肿向皮肤方向发展,出现脓点,硬结软化,可自行破溃。内麦粒肿于睑结膜形成黄色脓点,多数向结膜囊内溃破,麦粒肿破溃后炎症明显减轻。
对其治疗,一般认为早期患眼热敷,若脓肿形成,应切开排脓。特别注意当脓肿未形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否则因眼睑和面部静脉无瓣膜,挤压会使感染扩散至眼睛周围组织甚至颅脑部位,导致眼眶蜂窝组织炎,甚至导致严重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的发生而危及生命。但是,殷师在长期预防治疗麦粒肿临床观察中发现,特别是反复发作者,一般眼睑皮脂腺,无论是高度发育的皮脂腺或变态皮质腺或汗腺分泌旺盛,睑部皮肤亦呈油性,青壮年居多,因所有的睑腺皮脂腺开口在睑缘或睫毛毛囊根部。当睑皮脂腺口不清洁感染或损伤,产生瘀阻不宣泄,只要仔细观察睑缘皮质腺开口处,找出突出点部位,在睫毛根部拔除睫毛一根,在睑板腺开口处用毫针(采用5号注射针头)刺溃,再加挤压眼睑部即可。
中医书籍对其治疗早有记载,如《东医宝鉴》曰:“或于疡顶上重砭一针,血出气泄,万万不致溃腐。”开窍通泄是治疗麦粒肿的关键,早期麦粒肿从外表看红肿、硬结、疼痛,只是局部少数皮脂腺管道及开口被阻塞(炎症),已有小量脓血(未扩散),打开窍道,挤压眼睑,促使病灶睑皮脂腺血脓排出,也一并把病灶附近眼睑皮脂腺油脂样分泌物排出,使病灶(蕴积热毒)排除,防止扩散,血(或混有清稀脓液,或淡黄色油脂样液)出则毒消也。挤压法是治疗麦粒肿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预防麦粒肿发生和复发的方法。
挤压眼睑的方法有2种:(1)用拇、食二指挤上下眼睑法:食指之尺骨侧置于睑板附缘上之睑皮外,并将拇指之桡骨侧置于下睑,距睑缘约8mm处,将拇食二指轻使睑缘向前而上下睑被挤在一起,睑皮脂腺之分泌物必立被挤出。(2)用二拇指甲面挤压上下睑法:将摄于一起而离开眼球之两睑,用两拇指甲面加以挤压,直至睑皮脂腺之分泌物被挤净为止。
殷师通过50余年在门诊遇到的麦粒肿中,除已化脓,或由霰粒肿转化为内麦粒肿需要手术切开排脓外,初起麦粒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拔睫毛或刺溃麦粒肿顶端,再加眼睑挤压法,均有显效,无一例出现蜂窝织炎、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拔睫毛或刺溃麦粒肿顶端,使为睑皮脂腺管中的瘀阻留滞,蕴脓为患毒质(感染)排泄,创建出路,同时周围的睑皮脂腺也获得减排机会,是眼睑皮脂腺畅通和减排式预防和治疗麦粒肿的关键所在。
2手术治疗眼病
2.1针拨术治疗圆翳内障圆翳内障西医学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混浊,渐至盲不见物的眼病。殷伯伦教授擅长使用金针拨障术治疗圆翳内障,尤其对于年老体弱者更为适宜。针拨术即用拨障针从距角膜缘3.5mm处进针将晶状体悬韧带拨断,把晶状体压到下面玻璃体中去,打开光学通道,从而使眼睛恢复视力。该术式手术时间较短,病人无痛苦,手术后患者矫正视力恢复好。深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欢迎,很多八九十岁高龄的白内障患者通过针拨术后重见光明,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现代显微技术的发展,殷伯伦教授与时俱进,引进了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更好地服务广大白内障患者。
2.2割烙术治疗胬肉攀睛胬肉攀睛是指胬肉组织自两眦部开始不断朝向黑睛方向生长,甚至遮盖瞳神,影响视力的眼病。为了防止胬肉生长至角膜瞳孔区而影响视力,殷伯伦教授采用割烙术治疗,术中用2%利多卡因做结膜下浸润麻醉后,分离出胬肉表面的结膜组织,暴露出胬肉组织,用有齿镊夹住胬肉头部,从其边缘0.5mm处作浅层角膜切开,仔细将胬肉组织与角膜组织分离至半月皱襞处,用剪刀剪除胬肉组织并用圆的手术刀片充分刮除角膜上附着的胬肉筋膜组织。用加热的玻璃棒或电烙器分别烙除巩膜表面的出血点和迂曲粗大的血管,通过点烙在角膜缘与巩膜见形成隔离带,有效防止术后胬肉的复发。殷伯伦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继承中医传统钩割法和熨烙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手术操作方法,用割烙术治疗胬肉攀睛数百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复发率,使胬肉攀睛的术后复发率低于10%。该手术方法简单有效,复发率低,易于推广普及使用。
2.3割烙术治疗花翳白陷花翳白陷相当于西医学的蚕蚀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眼病。其发病时疼痛难忍,疾病后期因角膜混浊,角膜血管翳导致失明。中西医药物治疗该病疗效差。殷伯伦教授创新性提出了环割加烙术治疗花翳白陷。术中沿角膜缘环形剪开球结膜一周,分离至角膜缘6mm处。在从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分离球结膜和下面的组织,用剪刀剪除结膜下组织一周,用手术刀片割除病变角膜板层组织至健康角膜组织2mm处,使角膜呈凹陷透明状。用加热的玻璃棒或电烙器点烙巩膜表面的出血点和迂曲粗大的血管范围至距角膜缘5mm处。殷伯伦教授用割烙术治疗花翳白陷患者32例36眼,术后全部治愈。经过10年的远期观察无1例复发。环割加烙术于1994年通过江西省卫生厅科技成果鉴定,临床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得到国内中西医眼科专家的认可,并于1996年荣获江西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一等奖。
2.4海螵蛸摩擦术治疗椒疮椒疮西医学称之为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结膜角膜炎,是致盲性眼病。殷伯伦教授治疗沙眼尤其对于上睑结膜滤泡大且量多者,采用海螵蛸棒摩擦术治疗。手术手法即将海螵蛸磨制成1.5cm×3cm左右棒状,头端呈鸭嘴状。煮沸消毒备用。对术眼行表面麻醉,翻开上睑,充分暴露穹窿部结膜囊,右手持海螵蛸棒,轻巧地手法左右多次摩擦上睑结膜面突起密集的乳头和滤泡,以引起点状出血为度。摩擦后用抗生素滴眼液冲洗,涂红霉素眼膏。摩擦时手法宜轻巧,不可过重,避免损害黑睛。病变广泛者可分多次摩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可缩短沙眼的疗程,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5-02-05)编辑:王河宝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B
通信作者:李汝杰。E-mail:lirujie621@163.com。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12A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