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及实施模式探索

2015-04-16 10:38:02庆磊
建材与装饰 2015年36期
关键词:新区规划区域

庆磊

(甘肃临洮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甘肃 临洮 730500)

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及实施模式探索

庆磊

(甘肃临洮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甘肃 临洮 73050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区域规划发展和实施模式也变化巨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下,绝大部分地级市开始了规划建设较高级别新区的工作。特别是在快速进行的城镇化发展大潮中,在城市新区的建设概念基础上,又延伸出了“非集中建设区”的概念,非集中建设区的提出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战略的重要补充。本文结合城市发展现状,探讨了非集中建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要发展好这部分建设区要坚持的发展理念等等,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非集中建设区规划思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实施模式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大幅提高,国家经济建设的任务日益艰巨以及社会对房屋需求的持续增加,现有城市现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发展问题,缓解老城区的压力,许多大中城市正在进行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最大化的发掘有潜力的城郊区作为城市新区来扩大城市规模[1]。城郊区位于主城区的外部边缘,区域广阔,对于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重大作用。“非集中建设区”的概念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该类区域的建设开发有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承担起城市重大发展机会的战略支点。“非集中建设区”经过统一规划,在其母城发展建设的基础上,划出一定区域进行开发建设,该区域对于促进老城区的健康发展,完善城市的整体规划有重要意义。

1 非集中建设区概念

“非集中建设区”多指城市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以外的区域,多作为成功男士的生态控制区,一般包括城市的生态绿地等重要生态走廊。不同于城市建设用地,非集中建设区以城市的扩张和环境质量控制为主要职能[2]。

2 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非集中建设区地处城市郊区,由于长时间不在城市规划的管理下,该区域的发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发展多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老城区在功能和布局等方面的瓶颈限制,正在积极寻找提高城市的发展速度所需的条件,正考虑对非集中建设区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开发建设。但现在对于非集中建设区域的发展问题上也有不少困境,其中集中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政治目标相互矛盾

城市非集中建设区域开发是以老城市的发展为基础,具体说是为了解决中心城区在发展上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为此,该部分区域的发展规划务必要跟中心城区的功能发展保持一致或相互呼应才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上,许多非建设区在发展方向上常常忽视中心城区的政治目标,甚至将其作为一个口号,而不是将其作为该区域的发展目标;只注重新区经济发展,而忽视中心城区的发展大方向,导致城市整个的发展规划不能很好地体现。再就是在土地使用权问题上存在的争议,城区与村镇政府之间上下思路不一致现状也导致了在土地开放上的不一致。所以,各级政府间思路和发展规划意见的一致性是避免这些矛盾的核心。

2.2经济方式不对称

城市的非集中建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在建设上无疑需要城市资金上的大量投入,但同时作为城市的发展延伸,经济上也负责城市继续发展的重担。然而,由于传统地域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城市非集中建设区的发展难以满足这种要求,往往是非建设区的经济发展操之过急,在具体实施上有速度没效率,不重视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以固有投资为主要方式,以外地企业投资为主,当地优势企业不重视等。还有在资金分配上常常会出现分配不够平均问题,从而导致非集中建设区的发展方向出现偏差。

2.3生态环境不和谐

城市非集中建设区在传统意义上具有的生态环境改善任务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往往受到挑战,表面上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会被经济发展的需求冲昏头脑,将环境问题抛之脑后,使得实际发展进程目标与初衷背道而驰[3]。还有就是在新区的发展过程中,能否一直坚持非集中建设区的最初使命,保护环境,控制污染,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不变至关重要。

3 非集中建设区规划与实施模式探索

城市非集中建设区的开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区域的经济增长、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结构合理,还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等,即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非集中建设区的最佳区域规划应当是承担起沟通大城市与村镇间的纽带作用,利用郊区的区域带动性结合一定的经济配置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使城市与边缘地区的有机结合。通过新区域的建设,为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打好良好基础[4]。

3.1非集中区建设规划模式

非集中建设区本身就有兼顾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因此,新区在规划时要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进行。在非集中建设区的规划模式要坚持城乡统筹,做到刚性与弹性结合等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兼顾城市郊区原有住民经济发展诉求,利用合理的规划引导与政策调控,实现老城区与新区的协同发展良好局面;②积极开展实施城市生态框架体系,完善绿色生态建设机制,确定新区建设的规划管控模式,搭建项目化的管理框架体系。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区和河南省郑州郑东新区的建设,始终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新区建设的重要宗旨,并将建设“生态型城区”作为其发展的方向。

3.2新区主要实施模式

城市新区建设作为老城市中心再建设之区,例如天津滨海新区等,将原有文化与现代化时尚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提倡城市文明的提高将作为未来城市非集中建设区的发展方向[5]。

3.2.1基于生态管制与城乡一体化要求的镇乡发展模式

非集中建设区位于城市边缘地区,是老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的拓展腹地,因此该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期望迫切。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经验看,新城镇建设方向是发展主流,比如镇江的“三新模式”,浙江乐清主导的“一村一社区模式”等等。这种以“城镇+生态社区”的建设模式对于推进大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积极意义。

3.2.2基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模式

新区的发展建设要立足于当地的产业发展类型,在满足管制要求下,找到适宜的生态型产业定位,在结合建设区的地方特色进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发展要保证基本的农田建设要求,比如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物流、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化模式。此外,城市新区建设是高起点和高定位的建设,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层次繁多,因此,娱乐项目、休闲中心和旅游景点的建设是新区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比如发展一些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和园艺花卉等模式,这势必将真正的地方特色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4 结束语

当前,城市非集中建设区域的开发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大中城市发展问题的主要解决手段。无论是城市决策者,还是建设者或管理者,都务必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科学的审视城市非集中建设区域的规划和实施。对于新区的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也要跟的上时代步伐,做到开发建设的合理控制;采取先进的开发模式理念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解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力争使新区的发展健康、有活力,不断提升其城市价值,营造出全国先进的,能起到示范作用的,可持续发展新城区。

[1]吴之凌,汪云,夏巍.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武汉近郊区规划管控研究[J].规划师,2013,09:94~98.

[2]王国恩,汪文婷,周恒.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规划控制方法——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02:73~79.

[3]舒沐晖.重庆都市区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1.

[4]黄文娟.基于城乡统筹理论下的城乡总体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9.

[5]宁启蒙.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

TU984

A

1673-0038(2015)36-0057-02

2015-8-17

庆磊(1980-),男,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于湖北孝感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从事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新区规划区域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经济与管理(2022年3期)2022-05-20 10:38:10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雄安新区的期许
商周刊(2017年10期)2017-08-23 13:30:41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