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5)
浅析高层建筑造型艺术与结构概念设计
张庆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5)
建筑师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高层建筑结构和概念设计要素的掌握及理解,就是进行高层建筑造型创意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就是对高层建筑造型艺术和结构设计的概念进行了分析。
高层建筑造型艺术;结构概念设计;造型设计
1.1 “结构合理”和高层建筑的体形美
高层建筑的体形美和结构的合理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高层建筑的结构表现和运用,应该以技术原则和艺术发展为二者的出发点进行思考。结构构成建筑形体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属于高层建筑创作当中,艺术法则和技术原则的统一,也正是由于这样,结构和技术的发展,就一定会导致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的演变及创新。
结构的合理性不但能够推动结构技术不断的进行创新,并且还能够促进和描述空间形体的建筑语言一直在进行推陈出新的一种重要因素。
1.2 “表现结构”和高层建筑的形象美
“表现结构”和高层建筑艺术的表现,对于那些需求“表现结构”的现代高层建筑有必要由结构理性角度的认识。①使用理性的办法来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分析,由此能够明确和清晰表达的建筑结构的逻辑;②由美学的高度来对建筑结构进行理解,也就是由美学上来对结构的形式进行选取,建筑形式可以满足结构当中力流畅的传递。对“表现结构”进行独立的强调,这就一定会将表现结构作为建筑和创作当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目的,这就不仅在建筑艺术当中属于一个形式主义的体现,并且,通常也无法符合热工、声学以及防火等等各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1.3 “虚假结构”和高层建筑的形象美
“虚假结构”和高层建筑艺术的处理,对高层建筑当中出现的“虚假结构”的认定,和人民审美的心里感触有着很直接的联系。例如:被作为法兰西标志的巴黎埃菲尔铁塔,运用合理的结构方式来对建筑美感进行表现,但是,在其四座倾斜的支柱之间有圆弧的拱劵,仅当做装饰用的构件,并不是使其承重,属于真正的“虚假结构”。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对埃菲尔铁塔整体的艺术形象是否美好、建筑当中的逻辑和秩序给予否定的判定。但是,如果“虚假结构”能够不受制约并且大行其道的话,这样,现代的建筑创作就可以真的当做无规则拼图。
2.1 形体的积聚对结构骨骼支撑的需要
通常使用的方法:①拼连积聚。②分离组合。在把高层建筑分割成为几个不同体块的时候,使用分离组合就能够形成互相的补充和呼应,使得高层建筑的造型不再只是一个单独的体块。③穿插交错。应该注意对细节部分的处理以及整体的造型风格有机的统一,不合理的话,就会导致整体建筑没有重心而不能承重。
2.2 立面剥离的变化
这属于高层建筑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造型手法,剥离能够提升形态组合的方式,使得单一完整的形态成为在不断变化的并且有特色的整体,具有一种退厚变薄的感受,就会使得建筑显得更加具有力度。
2.3 形体的加和减
对高层建筑的形体进行粘贴、悬挑或者凹入处理、切割、在影和光、暗和明、实和虚的作用下体现出富有抽象、绚丽的雕塑美感的形体。
2.4 形态的变异
使用变异方法的建筑可以体现出来一个量感、生长感、生命力感、空间感。下宽上窄的建筑形体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其悬臂梁的弯矩图和弯矩图是比较相近的,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变异构建受力的性能和对侧移的降低,并且重心比较低,地震力导致的侧移也会有相应的减少。
3.1 结构概念设计对高层平面形式的制约和自由度
由于高层建筑受力性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建筑师对平面形式结构的控制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结构因素对建筑平面形式任意的创作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但是这些因素一样也能够成为建筑师创造出来,不仅满足艺术审美要求,还在结构上能够成为经济、安全、别致、新颖高层建筑造型的有利工具。平面宽度太小的高层建筑是不适合的,并且平面形式在三度空间单重的叠加,能够对高层建筑形体的轮廓造成直接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要对建筑的高宽比进行控制,不然就会受到这样的制约。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追求规则与简单,由高层建筑抗震的设计要求出发,塔式高层建筑最好使用矩形、方形、Y型、圆形以及三角形等等建筑平面,进而由风力对建筑造成的影响来说,建筑平面最好使用风荷载形体系数比较小的形状。例如:椭圆形、圆形、修正三角形、正方形等等形式。
3.2 高层建筑空间划分结构的理念
核心筒的布置形式不一样,就能够形成多种空间的形态。伴随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思维不断的创新,就会出现核心筒分离化与分散化结构的布置。
结构柱网之外空间的延伸。经过空中连廊把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的高层建筑单体在空中连接在一起,也能够成为连廊空间这就是主体建筑之外扩展和延伸的空间,而且这样的空间具有独特的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
使用结构框架创造出的开放空间。运用结构技术和独有的结构制度,建筑师能够在高层建筑不同的位置创造一个半开放或者是开放的空间。
3.3 建筑当中的:“空间流动”
目前建筑的空间构图,经常能够借助于结构形体所组成空间界面的变化,并且导致与增强视觉空间向上、向前、起伏和旋转的动态感,这样动态感在空间的序列当中,拥有组织和吸引人流的功能作用。
高层的建筑结构具有其科学美的形式和内容,高层建筑造型就拥有艺术美的形式和内容。在结构构思与高层建筑造型艺术创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使结构科学美的内容全部都拥有高层建筑艺术美的形式,与此同时,应该使得高层建筑艺术美的形式最大程度上拥有科学美的内容,这就是达到建筑艺术和结构技术进行有机统一最基本的途径。
[1]林少平,沈伟平.结构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运用分会第七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运用的文集[C].2010(10):211~213.
[2]杨连明,李志坚,邱胜娥,钱若进.张力膜结构设计概念以及概念设计[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11):111~113.
[3]刘建文,沈蒲生.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和布置对受力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09):345~347.
[4](英)马修.威尔斯,著.杨娜,易成登,译.浅析高层建筑的形体造型设计和结构设计[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3):23~25.
TU972
A
1673-0038(2015)33-0001-02
2015-7-12
张庆锋(1983-),男,河南周口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