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静 刘岱天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浅析宜居城市发展要素
吕 静 刘岱天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国民对生活质量及居住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宜居城市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目标。本文对宜居城市发展要素作了详细分析,旨在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宜居城市;发展要素
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其具备生活舒适、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等特点[1]。宜居城市以居民生存、发展为基础,进而寻求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提高。当前,城市快速发展,新区新城不断新增和扩大,对于城市内生活的居民宜居性考虑不够,快速的城市建设对居民生活发展产生了影响,建设宜居城市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经研究,宜居城市发展要素主要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市政、生活配套设施齐备,社会环境因素等三部分构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宜居城市”的基本要素,水系、绿化、开敞空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对改善市民工作,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地位、形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就如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以下可行性的策略。
(1)将外延型园林绿化转化成外延、内涵并举型园林绿化。城市建设应加大对绿化系统建设的重视力度,充分考虑地域气候特点选择绿化树种,注重乔木灌木、花草的有机结合,达成富有城市特色的可持续生态环境目标。
(2)推进园林绿化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化的进程。当前,树种结构不符合园林绿化的科学要求,不能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的良性发展。在建设宜居城市时,要把工作重心集中于提升园林绿化质量上。
宜居城市是对整个城市的综合评价。这就要求城区、山区、平原等都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在城区竭力开拓绿化面积,创建大规模的绿地;在山区要注重森林绿化,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在平原区域注重道路、河道等绿化建设。
在宜居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生活配套设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公共交通设施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公共交通系统由道路、交通工具、站点设施等物理要素构成。
现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为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必须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2]。要按照使用方便、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合理设置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由轨道交通网络、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组成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
在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强化规划调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加大政府投入,拓宽投资渠道,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公共交通重大决策程序等方面着手,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成效。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安全、人文环境等。
安全性是宜居城市必须具备的发展要素。严格控制城市内各类危险源关系着居民的人身安全以及城市的安全。城市社会安全是指城市在日常运转过程中具有的组织性、秩序性和稳定性,以及受到内部或外部干扰时具备良好的控制和应对能力,并能继续保持社会的稳定性、秩序性。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以人身安全为中心,对危险品运输线路,储存地点等应重点予以考虑和论证,选址要科学合理。
舒适性是评价宜居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其中,人文环境的优劣与宜居城市的舒适程度相关。宜居城市应具备人性化、平民化特点,并充满人情味及浓郁的文化氛围。人文环境优异的城市会让居民产生一种归属感,进而深深爱上这座城市。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有利于促进人际交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社会道德风气良好,法制健全,社会福利丰厚等,对创建宜居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
构建宜居城市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联动的实践,是我国各大城市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科学的研究城市发展脉络,结合宜居城市发展要素,是今后城市规划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谋划和构建宜居城市是我们未来需要着力的主要课题。
[1]游志远,董晓峰,王莉.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和发展模式分析[J].城市,2007,12:42~46.
[2]黄晓燕,甄峰,曹小曙,王璐.基于多维目标的城市宜居交通概念、要素与框架[J].人文地理,2015,05:77~83.
F299.2
A
1673-0038(2015)52-0118-01
收稿日期:20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