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与体会*

2015-04-16 07:58陈丽颖张红英杨明凡陈红英夏平安
家畜生态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免疫学双语课程

陈丽颖,张红英,胡 慧, 杨明凡,刘 芳,陈红英,夏平安,金 钺

(河南农业大学 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教学园地

《免疫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与体会*

陈丽颖,张红英,胡 慧, 杨明凡,刘 芳,陈红英,夏平安,金 钺

(河南农业大学 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近年来,高等院校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模式是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已成为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论文介绍了课程组在免疫学双语教学和课程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和一些体会。

双语教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示范课;课程建设

近年来,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与竞争的重要力量。如何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教学改革的战略要点之一[1]。实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加强综合素质和提升专业竞争力,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有力举措和可行模式[2],因此,“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成为了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国家教育部从2001年起提出要深化双语教学课程改革,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的双语课程数占总课程数的5%~10%,并通过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提高现有师资水平等手段,使用双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的教学。随后教育部又相继提出了“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教高[2005] 1号),以及“从2007年至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目标。

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免疫学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检疫、药物制剂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也是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和水产养殖等专业的选修课,教学内容抽象复杂,既包含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微观知识,也有大量的技术性内容,且在近年来该学科发展迅速,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因此,要及时了解本学科动态、加强国际交流,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就显得尤为必要。结合多年来的双语教学经验和课程建设工作,笔者在此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并分享如下。

1 学科科研和教学平台

《免疫学》双语课程组依托于河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科。预防兽医学科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也是我校动物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重要依托。该学科拥有预防兽医学博士授权点、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猪病病原体监测院士工作站、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动物性食品病原体监测与控制”省级科研创新团队等多个科研与教学平台。 在上述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中,免疫学双语教学课程组成员均作为团队骨干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得到了较为扎实的科学训练,逐渐积淀了良好的科学与专业素养,对于开阔大学教师的学术视野、积累课堂教学素材与实践经验以及提升教学效果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依托于学科平台的对外学术交流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表达与沟通能力,促使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英语素养,也从侧面促进了双语教学的开展。此外,课程组教师还参与建设了我院“动物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家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多个教学平台。尤其是在2007年以来的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家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与申报过程中,课程组教师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定比例的专业英语表述与讲授,从而为免疫学双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前期基础,而相关的工作经验对免疫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 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使用双语模式,特别强调用外语进行课堂交流与互动,以实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外语应用技能的双重目的。因此,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课程的主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与深厚的学术造诣,又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表达能力,能做到在课堂上熟练地在双语之间进行切换,并准确表达专业知识[3]。

免疫学双语教学课程组共有专业教师6人,专职实验教师1人,分别来自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四川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6名主讲教师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生。高层次的学历、丰富的学缘结构以及中青年结合的年龄搭配,组成了一支高素质、年轻化的教学队伍。由于良好的教育背景,课程组老师已经具备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词汇积累,能及时把握最新的学科前沿进展,对于专业英语的书面表达也有了一定基础。

而要胜任双语课程教学,我们亟需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专业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此,课程组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视听资源加强个人学习,又多次组织本课程的试讲和听课活动,相互切磋,交流经验,找出不足。两位有海外学习经验的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年轻教师进行教学素材选用、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语言表达的全过程训练。作为课程负责人和英语爱好者,笔者不仅精心制作了全套的双语教学课件,而且录制了英语旁白,提供给各位教师作为参考。上述举措,有效地激发了课程组教师的双语教学热情,打破了不敢在学生面前开口讲英语的思想障碍,增强了口头表达的自信心,并取得了良好的学生反馈。

3 教学形式与方法

双语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述,了解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学科进展,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单纯的被动学习知识向主动运用两种语言工具获取知识转变,并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是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免疫学双语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在如下几个方面积极改进,大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注重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该途径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本课程组精心安排了教学内容并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一整套的免疫学双语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并制作了全套的双语授课PPT课件,以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为了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还提供了一套全英文课件,作为自学的资料。在课堂讲授中注重专业英语的使用,在保证专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保证用英语授课比例达到60%左右。

3.2 组织课堂讨论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课程组针对一些与实践联系较强的内容和进展较快的研究方向,不定期组织2~3次课堂讨论。比如,在学习“Vaccination(免疫接种)”这一节时,结合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免疫接种的方法、途径以及造成免疫接种失败的因素。关于“超敏反应与免疫缺陷”,则组织学生大量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了解造成这些免疫异常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测方法。

3.3 引导分组学习

将30人的小班分成5~6个学习小组,不定期安排学习内容,并抽查学习效果。一般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安排学生查阅中英文文献,选取较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或原版教材,进行阅读、分析与讨论,以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促进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英文表达方法与技巧。此外,也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比如针对学生对专业词汇掌握不牢、容易混淆的情况,组织科技英语词素及构词法练习,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4 积极探索与创新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教师不定期组织双语教学经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并播放、观摩国内知名高校的双语教学视频和国外教学视频和课程网络资源。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课程组还组织开设了免疫学学科前沿讲座,主讲人不仅有主讲教师,还鼓励研究生、本科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准备讲座,大大提高了文献查阅能力和文献组织与运用能力,对学科前沿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完全理解和领会,以中文讲授为主,但课程组注重启发学生自我选题、自我设计、自我操作,努力使学生变成实验课教学的主导者,而不是从属者。增设综合性设计实验,加大免疫学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试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室操作能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4 丰富教学资源

4.1 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目前,本课程还没有专门的双语教材,因此使用牛津大学P.M. Lydyard等主编的全英文教材Instant Notes in Immunology(影印版),并配套使用中译本《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4)。该书从2001年出版以来,因其内容简明、条理性好且紧跟学科最新进展而很快被多国翻译出版,很适合作为本科生原版教材。

课程组指定的主要参考书是当前全球唯一的兽医免疫学教科书Veterinary Immunology: An Introduction(美国德州农工大学I. R. Tizard主编)。该书中译本《兽医免疫学》已经由农业出版社出版(2012)。作为主译单位之一,课程组4名教师参加了该书的翻译工作,在翻译过程中经对书稿多次推敲、研讨和修订,全面提高了自身理论知识层次和专业英语水平。而且,课程组获得了原版书整套资料的使用授权,其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已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而中、英文版本俱备也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外自学。此外,课程组教师参加编写的全国规划教材《兽医免疫学》(崔治中、崔保安主编)也被指定为重要参考书。

4.2 建设并维护好《免疫学》双语课程网站

在免疫学双语课程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提高课程的管理与互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将课程教学课件、扩展学习的双语资料、学术前沿动态等信息搜集、整理并放到教学网站上,学生可以访问并下载双语相关资源,便利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学网站里的学生智能答疑、辅导、自动测评及师生互动的网络系统,也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可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感受和建议。

4.3 注重扩充性材料的积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课程组还非常重视其他扩充性资料的储备。比如,从国外名校网站上下载的全英文课件,从各大专业网站下载的教学图片,以及从NCBI、Scientificamerican等权威专业网站即时下载的一些比较简明的综述性文章或小短文,都及时上传,并引导学生浏览。

5 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创新

免疫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均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教学特点是将经典实验与现代实验相结合,教师示教与学生亲自操作相结合。实验课内容设计为三个主要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验证性实验模块和综合运用性实验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常规的免疫学操作技术如血凝实验、沉淀实验、平板凝集试验等。验证性实验模块结合课程理论讲授部分,应用一些现成的诊断试剂盒如猪瘟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等对一些标本进行验证性检测,以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锻炼。综合运用性实验模块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设计1项综合性大实验而进行的系统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疫病检测或免疫监测的过程,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力的目标。

在按照教学计划,抓好学生实验室操作能力培养之外,课程组还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组织课外研究小组,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年来课程组老师先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4项,并多次获得省级、校级奖励;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操作大赛2次,并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6 关于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体会

地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内高校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2]。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取决于实施过程。要保证双语教学效果,建成优质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不仅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度把握中文与英语授课的比例,重视双语教学信息与资源建设,制订行之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而且还应高度重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6.1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心理学认为,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而在管理学中,激励是管理主体运用某种手段和方式,让管理客体在心理上处于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4]。因此,作为最高管理者的国家教育部门,要不断完善双语教学体系,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指导和支持,为全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5]。高等学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激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比如,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中教材引进、设施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在双语任课教师的工作量计算、课酬与津贴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对于在双语教学上取得好评和成果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从而激发和调动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6.2 切实提高教师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有赖于教师对于英语口语、书面理解与表达的熟练运用。要切实提高双语教学效果,除了课程组与任课教师的自身努力之外,学校也应注意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训,比如选派双语教师出国进修或培训,或到国内名校进行教学研修,学校开设专门针对双语教师的外语强化班,以及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举办青年教师双语教学演讲比赛等。

6.3 准确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在专业课程中的定位

双语教学强调在非语言类专业中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以使学生达到同时学习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技能的双重目的[6]。但如何把握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比如,有人认为针对大多数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课程应以提高外语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7]。笔者则认为,外语能力的提高固然重要,但它只能作为第二目标,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才是核心。由于起点不同,我国不同层次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很大;而课程所隶属的学科门类也直接关系到双语学习的难易程度,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工类课程即使仅使用中文教学也有一定难度,更何况双语教学。因此,应该根据所在院校以及授课课程性质确定合适的定位目标,这样,才不致于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才能有效地改善双语教学质量,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

[1] 兰劲华,安 琳, 薛素仡, 等. 高校双语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 45-47.

[2] 邓广慧.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 35(4): 97-98, 101.

[3] 谈多娇.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 教育研究,2010(10): 91-94.

[4] 冯 帮, 朱弟珍. 教育激励理论再诠释[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6(10): 128-134.

[5] 王艾青, 贾敏敏.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 17(S1):139-142.

[6] 孙炳新, 冯叙桥, 常雪妮, 等. 高等学校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包装学报,2012, 4(4): 89-93.

[7] 牟学苑. 高校“双语教学课程”的定位[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 23 (3): 40-42.

Reflections on Construction of Model Bilingual Teaching CourseImmunology

CHEN Li-ying, ZHANG Hong-ying, HU Hui, YANG Ming-fan, LIU Fang, CHEN Hong-ying, XIA Ping-an, JIN Yue

(Collegeof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Medicine,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 personnel capable of winn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has been promoted among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or yea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courses became a “hot spot” i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This article is to share some experience of the work undertaken.

bilingual teaching;Immunology; model bilingual teaching course; course construction

2014-04-04

2014-07-19 [基金项目] 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资助项目(2012);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

陈丽颖(1967-),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性食品病原体检验与分子免疫学。E-mail:firebirdie@126.com

S811.6

A

1005-5228(2015)09-0090-04

猜你喜欢
免疫学双语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