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我国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

2015-04-16 06:39华烨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8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治安流动人口

华烨

(贵州省委党校 贵州贵阳 550000)

城市作为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集聚和传播、扩散的中心,作为地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社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为城市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南。我们必须以此为导向,结合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切实加强城市的安全管理。

1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运行系统较为脆弱

一方面,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重点工程防灾标准低,防护系统薄弱,缺乏全面系统的公共安全工程规划,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工程项目相互之间不匹配,综合监测预测能力不强,预警及通信网络系统不健全、不统一,技术基础薄弱和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尤其是在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洪涝灾害和火灾防治等方面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城市的道路、通讯、水、电、热、气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受到近年来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影响,增加了更多的安全隐患;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易燃、易爆、危险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使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的运行处在一个十分脆弱的环境中。

1.2 现行的应急管理机构难以适应“常态”管理的需要,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现行的应急管理机构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由于体制及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应急指挥、组织协调、预防规划和建设、统一指挥和调度等方面的职能界定不明晰,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应急指挥与日常管理工作薄弱,覆盖城市各方面的联运机制未能形成,而临时性的机构由于缺乏权威性,致使应急管理的政令不畅,决策指令难以及时到位;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不同部门和单位自成体系,职能分工不明确,重复建设、自选标准,不仅造成公共安全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大大降低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科技手段较为落后,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成;缺乏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机制,防灾技术、设备、物资和力量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救援能力不足。

1.3 预警系统建设滞后于预案建设

目前,我国城市的应急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对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总体预测和预报预警能力还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非传统危机监测手段和预报精度有待增强和完善;预报预警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针对预案的演练和演习活动还没有有效实施,从而无从判断这些预案实施中配合和效果怎么样。

1.4 城市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在:①重打击、轻防范。如一些地方在对基层派出所的考核上,下达过多的打击处理和破案指标,很少顾及防范措施的落实。②社区治安防范机制不健全。如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及公安机关对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而社区管理部门也没有把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缺乏对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构建的人、财、物的支持;作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最终实施者的公安派出所,面对上级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明。③社会参与不足。如有的社区的居民参与社区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许多人不愿意参与社区事务。④资源的缺失。如相当多的派出所资金紧张,难以保证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的投入,一些基本的防范设施也不能配置到位。

2 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1)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增加防灾减灾的内容,对公共交通、水利、电力、煤(燃)气、通信、气象等重要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抗灾设防标准,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增强抗灾基础能力。

(2)提高企业、大型商场、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抗灾设防标准,统筹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定期深入开展地毯式、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3)合理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应急储备体系建设。

(4)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将独立分散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构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

2.2 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1)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的预警和预控机制。城市政府要充分调动预警资源,及时掌握和监控公共安全信息,把预警和防范工作做在前面。

(2)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城市政府要整合各方面的动态信息,并进行快速准确的梳理,一旦发现重大情况,应及时发出相关预警指示和危机等级,以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3)建立专业队伍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组织机制。要保持一支能力强、作风硬的专业队伍,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一支平时工作分处各个工作岗位,关键时刻能用得上的志愿者队伍,并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养和训练。

(4)强化联合协同应对机制。公共安全危机波及范围广、影响大,应对处理必须上下同心,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5)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高科技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作用。

2.3 创新城市公民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模式

预防公共安全危机贵在防患于未然。为此,除了合理立法,建立预防体制机制以外,还必须在全社会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安全管理能力,都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才能提高。

(1)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当前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多数还停留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单一的、被动的、间断性的安全知识宣传及演练上,这种教育模式大都针对的是学生、岗前培训的行业从业人员,而对于普通市民和各级公共安全管理者的培训较少。这种方式不仅对提高全体市民自觉的安全意识效果不明显,对于广大的管理者来说也容易缺位,造成其监管意识薄弱,安全管理水平无法提高。

(2)要以社区为单元开展常规的、经常性的培训。可以采用专家电视专题讲座节目、报刊、标语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对常住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系统性的公共安全知识培训,使之自觉地形成强烈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防灾减灾的知识和能力。

2.4 加强城市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

安全的环境是社区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社区失去安全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就会给社区居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恐惧,影响他们的安全感。因此,需要搞好社区的治安防范,尽量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针对当前社区治安防范建设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解决。

(1)重打击更要重防范。搞好社区治安防范工作,重在防患于未然。①要建立全方位防范格局,实现群防群治规范化,全面提升社区防范能力。②要以化解矛盾为主线,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③要提高群众的自防自治水平。

(2)健全社区治安防范机制。主要包括两项内容:①各级领导要树立维护社区治安防范的强烈意识,把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社区治安防范的责任感。②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有关的法律与制度。

(3)动员社区广泛参与。①要发展壮大全方位、多层次的群防群治队伍和治安专业队伍。②要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③地方政府应当对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予以必要的支持。

(4)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治安防范工作效率。①要把有限的警力投放到基层,充实到第一线。②要保障社区民警从繁重的非警务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警力下沉社区、立足社区,将警务工作与其他社区服务工作融为一体。③要加强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的投入。

2.5 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

(1)转变理念,树立服务意识。流动人口已经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们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丰富为流动人口办理的实事项目,并使流动人口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流动人口在城市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2)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为引导的治理模式。从一些发达国家关于流动人口治理经验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①完全市场化模式;②政府主导模式;③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引导模式。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的流动人口仍然是经济利益导向,因此,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为引导的治理模式,是我国转型时期城市流动人口治理模式的理性选择之一。

(3)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优化城市布局。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对城市人口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后,其他的城市功能要淡化,同时将与这些功能定位密切相关的单位作适当压缩,至少在规模上不允许进一步扩充。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要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进行城市规划,积极引导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镇集聚。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人口规模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低端产业,发挥产业政策对人口分布的引导和配置功能,促进人口在城市中的合理分布。

(5)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一体化对流动人口具有调控作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是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的有力措施。在农村地区,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农村乡镇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进程。在城市,要合理配置城市资源,贯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署,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治安流动人口
Me & Miss Bee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漫画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