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
(阜平县畜牧水产局,河北阜平07320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冠状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呕吐、拉水样腹泻为特征。感染后很快波及相邻猪舍的猪并很快引起全场的猪感染。哺乳的仔猪最易感染,其次是保育仔猪和妊娠母猪。生长育肥猪最后发病,发病后死亡率达30%~100%,严重影响养殖场的发展。
2015年3月,阜平县台峪乡一养猪场,饲养母猪40头,仔猪90头,育肥猪150头,本月12日,一圈舍内仔猪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本养殖户按腹泻病给予抗生素治疗,开始病猪症状减轻,随后病猪不但数量没有减少,反而病情波及到其他圈舍,尤其仔猪病情严重,并且死亡10头仔猪。随来我处求诊。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5~18小时,有的延长2~3天。哺乳仔猪往往在吃奶后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白色,后期粪便含有凝乳块。部分病猪体温短期升高迅速脱水和消瘦,病程短1~8天死亡。中猪和成猪出现食欲不振,拉水样腹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混合或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发病率高,突然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褐色,发生一至数日的减食,无力,体重迅速减轻,有时出现呕吐,体温升高,严重腹泻,泌乳减少或停止。一般3~7日恢复,极少死亡。
死猪脱水明显(眼球下陷,皮肤失去弹性,皮下干燥),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剖检可见轻重不一的卡它性胃肠炎变化。仔猪胃肠膨胀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有时在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内充满白色或黄色液体,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肠绒毛明显萎缩。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以致肠管扩张,呈透明状,肠系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胀。肠系淋巴管内见不到乳糜。其他实质器官无明显病变。
选择剖检病变接种于普通培养基、营养培养基、血清培养基,恒温箱37℃培养24~48小时,均无细菌生长,还可做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进一步确诊。据以上可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
治疗原则是消除炎症,清理肠胃,预防脱水,维护心脏功能,解除中毒,增强机体抵抗力。
用生石灰对猪呕吐物、排泄粪便进行掩盖。抗菌消炎肌注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3毫克。对腹泻不止,粪稀如水的用鞣酸蛋白4克,碳酸氢钠6克加水内服。口服补盐液200~400毫升每头每天或腹腔补液 (5%~10%加温葡萄糖30~50毫升每头,2天一次)。
中药郁金36克,大黄50克,栀子18克,黄连18克,白芍18克,黄芩 15克,煎水 1000毫升,每只灌服200毫升,每天一次灌服。
经过治疗猪场病情得到控制,没有出现新的病猪,除3头病情严重仔猪死亡外,其余病猪5日后痊愈。
本病在刮风剧烈、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的冬春季节高发,即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发病率高。传播途径较多,饲料、饮水、交通工具、空气和人员都能传播。来世迅猛,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体重越小的猪发病率、致死率越高是主要特点。
6.1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制定定期消毒,免疫接种,驱虫制度,紧急隔离,加强环境消毒,对健康猪进行紧急接种,可选弱毒苗或灭活苗,如妊娠母猪产前20~30天注射2毫升,初生仔猪0.5毫升、50千克以上注射2毫升,可按疫苗说明给予正确接种注射。
6.2 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产羔季节,要做好羊舍保暖。注意消毒和清洁卫生工作,确保仔猪健康出生。
6.3 加强护理,对初生仔猪精心护理及时对发病仔猪隔离治疗及时无害化处理病猪的垫草,粪便。
6.4 及时消毒,定期对猪舍,用具进行严格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