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培 刘一新*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升公益服务能力的实践
罗恩培①刘一新①*
文章以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为例,对公益院所如何更好地明确社会需求,服务公益事业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明确公益服务发展定位的重要性。
科研院所 社会需求 公益服务
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它是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技术基础、农业科学研究类型”科研机构的统称[1],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进步,是政府协调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公益服务能力。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7月,前身为“华东军政委委员会卫生部苏南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195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由南京迁来无锡,并入本所,对外使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所名,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承担全省血吸虫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科研和培训任务。近年来,江苏省血防研究所抓住国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契机,以“抓准社会需求,提高服务能力”为宗旨,进一步确立公益服务社会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强公益研究的基础建设,积极拓展防治研究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和服务力度,努力成为汇聚公益科技和服务江苏社会发展的平台,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 巩固防治成果 江苏省已在全国湖区5个主要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率先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提前5年率先在湖区五省实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在1988年已成功消灭了恶性疟传播,到2010年疟疾病例已不足300例,已超过国家疟防“十一五”规划对江苏的目标任务;全省在2001年就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在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方面,全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已从65%下降至1.79%,提前达到国家寄生虫病防治“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1.2 顺应防控形势 随着血吸虫病、疟疾和其他重要寄生虫病逐渐进入消除阶段,防控难度不断加大, 需要严格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传染源,着力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完善预警监测,消除疫情隐患。血吸虫病防治全新探索“渔船民集散地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新模式”,安排专人负责渔船民资料收集管理和技术指导,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肯定和推广;疟疾防治创新性的进行疟疾消除阶段的“定点清除1,3,7新模式”。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提出对公益类科研机构承担公益科研任务给予重点支持,要加大科研装备和基础设施投入。江苏省血防研究所加大投入引进一批先进仪器设备,对原有实验大楼改造升级,拥有与国际接轨,达到国家一流硬件设施条件的免疫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媒介生物学实验室、转基因实验室,免疫组化实验室、钉螺实验室等。同时建有500多平方米的SPF动物实验中心、体外诊断试剂中试实验室、蛋白质分析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GIS实验室)和室外可控条件钉螺生态学实验基地,实验室现有面积超过5 000平方米。
2.2 紧抓科研和团队建设 在巩固防治成果的同时,江苏省血防研究所在学科建设、科研项目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共48项;所内共有有效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5项,近年来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多项。一流的科研成果离不开一流的科研团队。江苏省血防研究所通过对外交流引进人才、独立培养等多种方式逐步改善人才结构,优化人才队伍。一方面通过项目培养人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进修培训机会,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科研梯队的专业和年龄结构有了显著改善。
3.1 关注焦点热点 提供技术支撑 自从“非典”“H7N9禽流感”以及近阶段“中东呼吸综合征”事件发生以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重视。按照需求,江苏省血防研究所立足“预警防控措施完善、监测检测手段创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科学应对机制,坚持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预警机制,充实应急队伍,加强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人民的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同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便捷、食物来源多样化及病原体进化等多因素交织,食源性寄生虫病、新发或再现寄生虫病和输入性寄生虫病正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面对这一艰巨的挑战,江苏省血防研究所整合各项优势资源,组织专业防治科研人员赴现场进行传播媒介调查,并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班,加强对新发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新发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平,推动全所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3.2 支援新农村建设 实现科技惠农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强化农村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作用。公益型科研院所应积极参与江苏新农村建设,集成运用科技手段,促进都市型农业发展[2]。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镇江考察的时候说,厕所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可以说是“小厕所、大民生”。江苏省血防研究所在全国首次将肠道寄生虫病防治与农村改厕和乡镇创卫工作相结合,并对省内部分无害化卫生厕所样本进行实验室卫生学与环境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达到了部分无害化效果,四格式生态厕所达到了基本无害化效果,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真正实现了科技惠农。
4.1 明确技术优势 以创新服务公益 江苏省血防研究所是省内寄生虫病防控领域一支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要力争成为省内的人才库、科技库,为江苏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这就需要巩固和继续发挥省血防研究所在公共卫生、食品监测等重要民生问题方面的资源优势、位势优势,搭建公益服务、应用研发、科普教育等创新服务平台,为江苏省的重大卫生需求和战略部署提供科技支撑,为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进一步贡献。
4.2 明确科普职责 以人文服务公益 江苏省血防研究所内建有无锡市及江苏省科普基地,需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强化整体科普实力;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又面临着“十三五”的启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等公益类科研院所,应积极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契机,继续加强公益科技创新,整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提升公益服务能力,把科技成果渗透到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为保障民生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作出科研机构应有的贡献。
1 陈丽.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321-322.
2 丁丹.关于科研院所提供公益服务的思考[C].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9.
·本文编校 李 敏·
2015-08-19)
①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办公室 无锡市 214064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