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序
(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专家组,山东烟台264000)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某些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饲料原料中,毒素在谷物田间生长、收获、饲料加工、仓储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由于目前饲料原料霉菌毒素的含量普遍超标,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引起急性死亡、种猪繁殖障碍,免疫功能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抗病力下降和生产性能下降等,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霉菌毒素感染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猪场许多不明原因的疾病在很多时候都与霉菌毒素中毒有关,由于霉菌毒素所造成的危害还没有被广大养殖户所认识,加上霉菌毒素所引发的症状常与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以及一些病毒性疾病的表现相类似,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免疫系统是霉菌毒素攻击的主要目标,猪霉菌毒素中毒综合征还是一种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学者称它为“底色病”,在众多传染病流行中充当了“底色病”(或基础病)的角色,是我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应引起特别关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据中国饲料检验中心抽样检测报道,我国的玉米、麸皮和全价饲料均有霉菌毒素污染的现象,饲料和原料中均普遍存在,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均为100%,超标率在90%以上。国内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率高达80%以上,在被检的饲料和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F-2 毒素)、单端孢霉烯(T-2 毒素)、黄曲霉毒素(AF)、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OT)、烟曲霉毒素的污染最为严重。其中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是近期出现的新现象,病猪都有肝脏肿胀、质地变硬或发黄、皮肤苍白或黄染、逐渐消瘦等症状,应引起重视。
霉菌毒素能抑制动物消化酶的活性,干扰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会降低饲料转化率,使猪场生产成本升高。霉菌毒素能导致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目前猪场疾病复杂、猪群发病严重与霉菌毒素的危害有很大关系。猪霉菌毒素中毒临床症状随饲料中毒素的种类、剂量、饲喂时间、毒素间相互影响以及猪的品种、年龄、体质、饲料营养水平而不同。玉米赤霉烯酮和T-2 毒素等霉菌毒素能导致母猪胚胎死亡,降低母猪分娩率。另外,最近多个国外研究机构已经证明,霉菌毒素是引起猪群发生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的因素。仔猪早期料中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的超标是引起一些猪场断奶仔猪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但大部分猪场对此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发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疫苗免疫和抗菌药物使用上。现将几种主要霉菌毒素中毒症状介绍如下:
黄曲霉毒素主要对肝、肾、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引起肝脏、胃、肠和免疫系统出现病变。肝脏肿大、硬化,乃至坏死,胆管增生,胆囊萎缩,致使肝功能下降,胆汁分泌减少,导致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利用率下降,猪群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尿液颜色加深。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是精神沉郁和厌食,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全身黄疸、贫血和出血性腹泻,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因乳中残留毒素可持续5~25 天,哺乳的仔猪生长速度下降,且易患各种腹泻病。慢性中毒主要表现生长缓慢,营养不良等。
赤霉烯酮是由粉红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对猪的繁殖性能影响极大。生长期小母猪出现假发情或提前发情,外阴部红肿、脱垂、阴门分泌物增多,乳腺肿大;后备母猪和断奶后母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可导致黄体滞留,不发情、屡配不孕、返情严重或假妊娠、空怀天数增多。种公猪包皮增大,睾丸鞘膜角质化、变小,性欲降低,有的阴茎脱出收不回去。母猪怀孕早期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可导致流产,哺乳母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可导致泌乳量下降或无乳。初生仔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可导致阴门红肿,后腿外翻呈八字腿,生长育肥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发生直肠脱的数量增多,母猪易患阴道脱和子宫脱。
烟曲霉毒素在玉米筛出物中含量最高,该毒素可引起猪肺水肿、肝损伤、胸腹腔积水,呼吸困难、发绀,2~4 小时后死亡,其发病率高达50%,死亡率达50%~90%,母猪烟曲霉毒素中毒还可引起流产。该毒素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单端孢霉烯毒素是一组由多种镰刀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单端孢霉烯毒素引起猪出现采食量减少或呕吐拒食,出现类似消化不良症状的腹泻。T-2 毒素可直接刺激皮肤和黏膜,引起口腔和胃溃疡,胃肠炎、皮肤红肿、瘙痒、对称性皮炎;该毒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并能影响T、B 淋巴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呕吐毒素中毒症状为厌食、呕吐、脱毛和组织出血。呕吐毒素一般与玉米赤霉烯酮(F-2 毒素)同时存在,具有极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使中毒的动物易发生其他疾病。
赭曲霉毒素A 是赭曲霉毒素家族中毒性最强的,由多种曲霉菌和青霉菌产生,它可引起猪烦渴、尿频,还可引起腹泻、厌食和脱水,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低,免疫抑制等,此外,它还具有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引起死胎、畸形,影响早期发育的精子。重者出现胃溃疡或血尿,肾脏早期病变为肾变性肿大、苍白、花斑肾、质硬(橡皮肾)。
麦角毒素可引起母猪子宫收缩,使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仔,母猪常出现泌乳减少或无乳,仔猪初生重下降甚至死亡,成活率低。有的麦角毒素中毒的猪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增重下降,通常出现后腿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
在猪场现实管理过程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常被忽略。在很多时候,当猪群发病后,患病猪经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上升。检疫机构的化验结果往往包括附红细胞体、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疾病。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疫病的存在,但检测项目中一般都没有包括霉菌毒素,因而规模化猪场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都没有把霉菌毒素问题考虑在内,猪群发病后经治疗无效,请教多个专家意见,多个机构检测,药物换了一种又一种,还增加了疫苗注射的种类和频率,结果死亡率还是居高不下。几经周折最后终于明白是霉菌毒素惹的祸。
饲料中各种霉菌毒素之间有协同作用,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比任何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危害都要大,而饲料原料和全价料中经常同时存在几种霉菌毒素,使猪群中毒时临床症状更为复杂。有时很少能见到每种毒素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如玉米赤霉烯酮的外阴红肿、烟曲霉毒素的呼吸急促等。但各种霉菌毒素都会损害机体肝、肾的功能,造成免疫抑制。特别是当继发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时,使临床诊断更加困难。
当前我国猪群的霉菌毒素中毒综合征有四大特点:一是临床见到的是多种霉菌毒素联合致病的症候群,而不是单个霉菌毒素致病的症状;二是中毒综合症多以慢性中毒形式出现;三是出现一些未见记载的新见的临床症状,如眼结膜红肿、外翻;尿似石灰水样的尿液(尿石症)等;四是有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
猪群采食含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其中一种或多种毒素的饲料时,经常表现为食欲下降或不采食饲料,全身皮肤出现红点,阴囊部皮肤呈水浸样病变,病猪犬坐、咳嗽、气喘、包皮红肿、顽固性下痢或便秘,部分出现呕吐、直肠脱甚至阴道脱;母猪不发情,配不上种,怀孕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或产后无乳。个别重症患猪出现瘫痪。
解剖可见有肺炎、胃炎、胃溃疡、肠炎和肾炎等病变。有些霉菌毒素能直接导致猪肺水肿而急性死亡。其他病变还有淋巴结肿大充血、胸腔积水、心包积水、心脏冠状沟脂肪呈黄色胶冻样,胃穿孔,胃内膜脱落,肠壁增厚,肠内部腐败变黑,膀胱穿孔,肝硬变,皮下脂肪黄染,血液稀薄,凝血不良,胆囊发炎,下颌淋巴结附近的结缔组织有腐烂病灶等。
中毒的仔猪常呈急性发作,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头弯向一侧,头顶猪栏,数天内死亡。
病程较长,一般体温正常,初期食欲减退,后期食欲废绝,呕吐、下痢或便秘,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消瘦、背毛粗乱。猪的面部、耳、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出现红斑或黄疸、贫血,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由于霉菌毒素能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猪群出现免疫抑制而易受病原体的危害,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
①母猪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时皮肤发黄,四肢乏力,体温正常,粪便干燥,直肠出血,尿液颜色加深,甚至呈浓茶色(血红蛋白尿)。怀孕母猪表现为死胎、木乃伊、流产或新生仔猪死亡率上升,以及产后发情不正常,重者母猪可造成死亡。②青年母猪:饲料中含0.1~0.15×10-6的玉米赤霉烯酮,即可引起青年母猪阴门红肿,子宫体积和重量增加,表现发情或临产症状。母猪外阴持续性红肿是猪群发生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最明显的症状,这种红肿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母猪发情,但出现症状的母猪却不接受公猪爬跨配种。③哺乳期母猪:表现为采食量逐渐减少直至拒食,持续表现发情症状,影响哺乳期乳猪成活率。④当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超过5×10-6时,母猪会出现直肠和阴道脱出现象。
表现睾丸萎缩,性欲减退,阴茎收不回去。
当公、母猪和商品猪霉菌毒素中毒时,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患猪不采食配合饲料,只吃草绿饲料,但仍需实验室对饲料原料进行检测才能确诊。
猪霉菌毒素中毒诊断有时比较困难,中毒后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猪场应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碎粒或有虫蚀的玉米中毒素含量最多,可对玉米进行过筛,将碎粒、有虫蚀粒的玉米去掉;采购原料的一般要求玉米、小麦、高梁、稻谷、麸皮中的水分不超过14%,并应加强检查,防止发霉变质的原料入库;保持库存环境通风干燥并缩短饲料成品和原料的贮存时间,黄曲霉毒素最容易在长期仓储的过程中产生,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并及时清理已被污染的原料;严重发霉的饲料要全部废弃,绝对禁止饲喂。中、轻度霉变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处理剂进行脱毒处理;目前饲料中的玉米一般都在收获前已田间感染霉菌,建议全年在公母猪饲料中加入霉菌毒素处理剂,在每年的2~9月份,除乳猪以外的全部猪群都应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吸附剂。蒙脱石、沸石等普通的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呈单极性带负电荷,只能吸附带强阳性电荷的黄曲霉毒素,而且会吸附饲料中水溶性的营养物质,对玉米赤霉毒素、T-2 毒素、呕吐毒素都没有吸附效能。甘露寡糖类的产品虽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但吸附能力有限。猪场应选择由伊利石、绿泥石等双极性改性水合硅铝酸盐、中药提取物等成份组成的霉菌毒素处理剂,不但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 毒素等多种毒素,还具增强免疫力、护肝强肾等作用;而且不会吸附饲料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的新型霉菌毒素控制产品,如回盛“新霉吸安”,每吨饲料添加本品2000 克,连用15 天后,用量改为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000 克,长期添加。也可选用广东腾骏“霉消安-1”、奥特奇“霉可吸”或辉瑞“霉卫宝”、加拿大“畜安生”、日本“耐尔菲”等知名品牌的产品;一些猪场虽然已经在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分解剂,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使用最低的预防剂量,当霉菌毒素超标严重时就无法全部吸附或分解,因此还会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现象。另外霉菌毒素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对肝功能的损害,而大部分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分解剂都没有保护肝脏的解毒功能,所以不能促进病猪的康复。许多猪场场长都认为只要把好玉米进货关就可以有效地控制霉菌毒素对猪场的危害了,但检测结果显示在豆粕、膨化大豆粉、麸皮、米糠、鱼粉等原料中霉菌毒素的超标现象比玉米还要严重,因此在不能对每批原料进行霉菌毒素检测的情况下在饲料中长期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是必要的。在母猪料和断奶仔猪料中添加尤为重要。
目前猪霉菌毒素中毒无特效药物治疗,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必须立即停用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原料,更换饲料并在全群猪饲料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和多种维生素,保证猪群充足的饮水供应。
急性中毒引起的重症病例可根据临床症状,以解毒保肝、清除毒素、强心利尿、补液解毒为原则,可先内服或灌服人工盐,尽快排出胃肠道内的毒素,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及维生素C 注射液保肝;同时皮下注射适量的20%安钠咖注射液,以强心排毒、增强动物抗病力,促进毒素排除;多喂青绿饲料,提高饲料中复合维生素、硒、叶酸的添加量;由玉米赤霉烯醇中毒引起的母猪不发情,可1 次注射氯前列烯醇0.2 毫克,或每天注射0.1 毫克,连用2 天;由麦角毒素中毒引起的无乳症,可多次少量外阴部皮下注射缩宫素,每次10 单位,每4~6 小时注射1 次,连用2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