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排乳结合中药治疗哺乳期乳汁缺乏60例临床观察

2015-04-16 15:04石俊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哺乳期中药

石俊华

[摘 要] 目标:观察手法排乳结合中药治疗哺乳期乳汁缺少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哺乳期乳汁缺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指导早哺乳、勤哺乳、吸奶器抽吸,手法排乳;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排乳绿色自然,再结合中药治疗,既能疏通乳络,又能去肿散结,达到乳腺导管畅通,促进气血运行的效果。

[关键词] 手法排乳;中药;哺乳期;乳汁缺乏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32-02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均有益。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可提高婴儿的免疫功能,有利于孩子智商发育[1]。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降低日后患乳腺疾病的危险。

产妇缺乳常与产妇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紧张、情志郁闷、精神抑郁等因素有关。临床以发生在初产后的缺乳最常见。乳汁是否缺乏是根据乳汁分泌的多少和是否足够喂养婴儿为标准。

手法按摩能疏通和扩张乳管,刺激乳窦,促进乳房组织的血液循环,排出淤积的乳汁,预防乳腺炎症及脓肿的发生,可以免除患者手术切开之苦,还可继续喂哺婴儿。

产后缺乳已成为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给产妇和家属带来了很多不便,也造成经济上的严重负担,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了手法排乳结合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哺乳期缺乳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先天性乳房畸形,无合并甲亢等影响乳汁分泌的内科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0±4.5)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22例,顺产47例,难产13例;观察组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30±3.5)岁,初产妇39例,经产妇21例,顺产46例,难产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①产妇在产后哺乳时乳汁很少或者完全没有乳汁,不足够甚至不能喂养婴儿者。②检查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或抽吸只有点滴乳汁,性状稀薄。或者乳房丰满但乳腺可触及块状物,挤压或抽吸乳汁时疼痛且难以流出,性状较稠。③排除因乳头凹陷和乳头皲裂造成的乳汁壅积不通,哺乳困难。

1.3 方法 对照组操作前清洗双手、修剪指甲,病人平卧,涂抹橄榄油,轻拉乳头数次,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五指屈曲,从乳外侧开始,拇指指腹由乳根部顺乳管走向乳晕方向呈螺旋状推进,这时要注意,拇指着力点在于向前推进,不是要向下压,顺序按摩整个乳房。另一手食指于对侧乳晕部配合帮助乳汁排出。两手要轻柔,避免顶触乳房增加疼痛。根据病情,每日1~3次,每次30min,每侧15min;观察组手法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在手法治疗之前用艾条炙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每穴5min,每日一次,手法治疗后配用协定方剂《通乳丹》人参15g,生黄芪15g,当归12g(酒洗),麦冬15g(去心),通草6g,桔梗15g,猪蹄2个(去爪壳),水煎服,取汤汁1000ml,每日分多次热服。两组均为7d一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乳房胀痛消失,乳汁排出通畅、分泌多、婴儿顺利哺乳,每次喂养足够吃饱;好转:乳房胀痛减轻,乳汁排出通畅,分泌量较前增多,达三分之二婴儿奶量;无效:乳房胀痛,有肿块形成,乳汁分泌量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见表1。

3 讨论

母乳是许多营养品无法代替的,不仅含有蛋白质、氨基酸、乳糖、脂肪,且含多种消化酶、无机盐、微量元素,易于吸收。母乳能促进脑神经机能及智力发育,对保障视力和胆汁代谢极为重要,特别是初乳,含有多种抗体和免疫细胞,能够预防各种疾病。产后乳汁缺乏应引起重视,因为如果不及时治疗,乳汁淤积造成乳管堵塞,乳腺肿胀,乳头破损或皲裂,细菌就会乘机而入,容易并发急性乳腺炎、化脓性感染等严重后果,需要使用抗生素、手术切开排脓,中断哺乳,疗程长、痛苦大,遗留疤痕,治疗起来就会大大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也对婴儿的抚养与成长造成很大困难,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麻烦。及时治疗产后乳汁缺乏,也可以有效地预防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乳汁缺乏最初症状是产后面色苍黄、皮肤干燥、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腰酸腿软;乳汁很少或无乳汁,感觉乳房肿胀、疼痛,或乳房柔软不胀,乳房内能触及硬块,有压痛;皮肤表面色泽可正常或微红,挤压乳头无乳汁或有点滴乳汁,婴儿吸吮费力或吸吮后仍哭闹、拒绝吸吮,哺乳间隔时间短。我国妇女有良好的哺乳习惯,现在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很多好处,能增强婴儿免疫力、营养丰富、经济卫生、温度适宜。因此临床上对缺乳都要允以充分重视。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有些缺乳患者其实是有乳汁分泌的,只是因为乳腺导管不通造成乳汁排出不畅,表现为乳汁不足,新生儿拒绝吸吮,虽应用发汗、利水、疏肝、清热通乳等法,但效果不十分明显;有些缺乳患者产后乳房一直空瘪,乳汁清稀量少,应用补气血等方剂治疗效果也不十分明显。西医学泌乳理论认为,完整的下丘脑-垂体轴对启动并维持泌乳十分重要,泌乳与缺乳的内分泌及神经调节机制较为复杂,催乳素是乳汁生成的必要激素,催乳素的维持有赖于定期吸吮和乳腺泡导管的排空[3]。笔者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参考古今大量文献,结合临床总结出手法排乳结合中药治疗缺乳的综合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吸奶器只能吸出乳晕处少许乳汁,对乳房内大部分乳汁的排出起不到作用,且产妇感觉疼痛,再结合早哺乳、勤哺乳、手法按摩等措施,疏通乳管,排出淤积的乳汁,乳管通畅后,新生儿轻松吸到乳汁,同时产妇乳房胀痛也逐渐消失,多数患者通过二个疗程的按摩治疗乳汁便顺利排出,能够喂饱婴儿,也得到母亲的接纳。手法排乳有很多好处,一是非常灵活,二是力度很好调整,属于绿色疗法,无副作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缺乳的原因以虚为主而采用艾灸穴加手法按摩并结合中药内服补肾益精温阳通乳,同时手法按摩一是刺激乳房使催乳素增加,二是疏通乳管使乳汁排出通畅。观察组多数在第一疗程结束时乳汁明显增多,有些效果不明显者进行第二疗程多数获治愈。手法排乳结合中药治疗哺乳期乳汁缺乏有独到之处。中药的优势在于其毒副作用小,而且着重辨证施治,手法按摩乳房既能疏通乳络,又能去肿散结,促进气血运行以畅通乳腺导管,达到通则不痛之效,同时手法按摩是一种无放射、无副作用、对乳房无创伤及痛苦的绿色自然保健疗法,两者结合疗法不手术,所以不破坏女体美感,不存在治疗风险及其他并发症问题。短时间内可治愈乳汁缺乏,疗效非常明显。治疗方便、方法简单,无需特殊的设施及场所,大部分患者无须住院,随治随走。这种疗法经济、实用,既保证了产妇母乳喂养,又可解除其日后患其它乳腺疾病的后顾之忧。此外,治疗期间要禁食花椒、麦芽糖及麦乳精等麦芽制品,因为这些食物有回乳的作用;食物不要太过肥腻,禁食生黄瓜等寒凉的瓜果,不要饮用冰冻汽水、冰淇淋等冷饮料;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保持乐观,心情舒畅对缺乳的防治也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林萍.妇产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238.

[2]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2-269.

[3] 郑云娣,王菊吾,陆彩萍.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C):824.

猜你喜欢
哺乳期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火针拔罐联合阳和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验案1则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的“人事档案”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