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农民俱乐部培育模式

2015-04-15 21:33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4期
关键词:滕州滕州市俱乐部

山东省滕州市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是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由市农广校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根据产业或者地域自愿加入的一种合作性质的组织。涵盖生产技术、供销合作、农机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在这里,农民可以接受来自各个产业技术领域专家的培训;可以进行思想意识、技术经验、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交流;可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的合作与共赢;可以利用远程技术打破时空的界限,随时随地共享信息,解决问题。

农民俱乐部培育模式,是指利用俱乐部这一平台,达到既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又能服务新型职业农民的目的。

一、模式背景

发展现代农业,“人”是核心,这一观点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滕州市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也极为重视“人”的作用。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中着重提出了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建‘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同时,滕州市牢牢抓住被列入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两区一试点”的机遇,围绕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课题,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探索新模式,前提是必须了解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以前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什么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有一定生产规模,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创新性的工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必须认识到“培训”和“培育”之间的区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内容和内涵却有本质区别。培训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只是培育的一个环节;培育则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采取适应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同时,通过全过程培育,后续跟踪服务等方式,为培育对象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和创业发展条件,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在这个背景下农民俱乐部培育模式应运而生。

二、主要做法

滕州市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积极培育壮大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探索了俱乐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滕州市农广校引导组建的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是各类新型职业农民根据产业或者地域自愿加入的合作性组织。俱乐部统一制定章程,统一LOGO设计,统一宣传版面,统一场地布置,统一展现滕州新型职业农民形象。俱乐部充分发挥技术、信息、现场、典型等优势培训资源,通过现场教学、田间课堂、典型分析、模块复制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一批种植能手、农机作业能手、致富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让更多有知识、有愿望、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全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信息共享、互助合作、抱团发展的平台。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大致有以下三种成功运行模式:

产业主导型。围绕滕州市粮食、蔬菜、畜牧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产业主导型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发展合作与联合,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促进纵向一体化经营,统一实施标准化生产,统一形成品牌优势,统一组建产业联盟,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提高市场话语权,提升品牌效益,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经营的集约化,生产的专业化,组织的规范化,服务的社会化。例如,界河镇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围绕滕州马铃薯主导产业,以马铃薯种植户、购销经纪人、合作社社员、农资经营户为会员,为马铃薯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管理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种植户定期接受来自市农广校专家组和特邀农业专家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购销经纪人俱乐部交流互换营销信息,分析市场行情;农资经营户在此推荐新品种、新产品,传播新的农业投入品施用理念;俱乐部会员还利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建立了微信群,随身携带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互动交流,在田间遇到问题时,拍摄图片上传,专家就可以远程解疑答难。俱乐部牵头举办了滕州马铃薯薯王大赛,评选了“滕州薯王”、马铃薯“种植状元”和滕州百佳马铃薯种植能手,建成了新型职业农民竞技的舞台和荣誉的舞台。

龙头带头型。会员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专业协会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为主。借助俱乐部平台,加强粮食、蔬菜、畜牧、果品、农机等不同产业经营主体的横向联系,建设集生产、加工、贮存、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优势互补,节本增效。例如,姜屯镇正德康城新型职业农业俱乐部,以正德康城合作社为龙头,以俱乐部为纽带,吸纳各类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生产基地经营主体加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与股份合作,积极组建联合社,加快建设产业联盟,在企业、农业协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之间开展合作,拓展联合功能,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品牌、市场”等新型运作模式。会员间主要开展三类合作。一是全程生产合作。以生产的组织化为核心,推广“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统分结合经营模式,家庭农户是标准化生产的主体,合作社作为提供“产前团购农资、产中技术指导、产后直接购销”全程综合服务的主体,探索以农户为主体、规模适度、服务配套的农业规模经营新路子。二是专业生产合作。重点做好生产环节专业合作,引导农户将土地委托给合作社进行全程代管或部分代管,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供应等方式进行标准化控制,产品销售环节由农户灵活选择,实现利润最大化。三是股份合作。由生产合作向土地、资本、资金、劳务等股份合作拓展,形成“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破解新型农民融资需求应急性强、季节性强、可抵押物少等难题,探索成立资金互助社,在社员间开展资金互助和信用担保合作,为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区域服务型。这一类型俱乐部的特点是与农技部门合作建立为农服务平台,主要立足于该区域优势产业,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农机具购置、信息化服务和产销对接。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通过现场教学、田间课堂等多种形式,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提升、经验交流、合作发展。例如,西岗新型职业农民区域服务中心(俱乐部),在西岗镇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各级最新的农业政策、生产技术,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在立足西岗农业实际状况和条件的基础上,充分探索本地农业发展的形势和方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人才支持。虽然俱乐部成立时间尚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开始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一揽子服务,显示出强大的动力。

下一步,滕州市计划以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为总抓手,全力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步伐,培植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把农业生产组织起来,把农民转移出去,让农民富起来,加快城乡一体化,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模式需要改进的地方

与传统的教育培训不同,俱乐部模式采取的是一种寓教育于实践的方法,让新型职业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样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育培训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变被动为主动,有什么问题就会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但是由于这一培育新模式运作的的时间尚短,所以仍有一些地方亟待改善。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有待提高。俱乐部培育模式的宗旨是有求必应,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学员学到的东西不能很好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但是面对一些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时,农业相关的一些入门知识又是不可忽略的,这样就要做到根据不同的人群合理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

俱乐部地域分布还需进一步优化。现在俱乐部主要是按类型分布、按主导产业分布,但是对于偏远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是不方便,这就需要继续科学调研、区位分析,继续探索俱乐部地域分布途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设置流动俱乐部等方面进行探究。

四、成效分析

截至目前,全市已运作成熟的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有界河镇好丽农、姜屯镇正德康城和西岗镇区域服务中心3家,还有1家“准俱乐部”即将挂牌成立,届时会员将达到2600人。《农民日报》《枣庄日报》《滕州日报》等报刊媒体均对滕州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这一培育模式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这一模式可以面向所有农业领域,针对农民,机动灵活,在进一步完善之后必将成为一种高效的培育模式。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滕州市分校    颜小雨

猜你喜欢
滕州滕州市俱乐部
山东滕州市科创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滕州供水单元泵站主动控制方案研究
滕州市童车童床产品专项整治会议召开
滕州前掌大墓地的国族问题
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