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秋社”与“南园赓社”

2015-04-15 21:24朱则杰
关键词:诗社

朱则杰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南园秋社”与“南园赓社”

朱则杰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江南地区在历史上结社活动最为活跃。清代道光年间和光绪宣统之交,江苏太仓先后出现过“南园秋社”、“南园赓社”两个诗社并构成一个系列。但关于这两个诗社,世人似乎不大了解,甚至在介绍时存在不少严重的错误。而通过考察,可以理清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同时纠正相关的错误认识,并且为地方文化建设事业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清诗;诗社;南园秋社;南园赓社;《南园秋社诗》;《南园赓社诗存》

“南园”字面以方位命名,所以天下很多。历史上与诗人结社集会之类相联系者,最著名的应该是明代广东广州的前、后两组“南园五先生”。而清代活动于江苏太仓的“南园秋社”与“南园赓社”,世人似乎不大了解,甚至每见错误叙述。现在拟将这两个诗社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尽可能理清基本情况,同时对各种相关的错误予以订正。

一、南园秋社

江苏太仓的南园,最初是明代万历年间首辅王锡爵(谥文肃)的别墅。其后裔王宝仁的年谱著作《王宝仁自述行年纪略》,道光“二十年庚子五十二岁”条叙及:

秋士(徐元润)自城固寄示丙申《南园秋社诗》,盖其时南园初加葺治,秋士奉讳家居,与沈沧洲(端)、盛兰簃(大士)①盛大士别号一般称“兰雪”。倡和之作也,为之跋。[1]

这里所说的《南园秋社诗》,应该就是“南园秋社”的社诗总集,但现今很可能已经遗佚(详后)。因此,王宝仁所撰之“跋”,将是了解《南园秋社诗》,进而了解“南园秋社”的一份重要资料。而据今人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及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四十有关记载,王宝仁的文集《旧香居文稿》只有复旦大学图书馆有藏。[2-3]承现为该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2013级博士研究生、专门从事清代诗社研究的胡媚媚同学代劳,果然在该书卷十查到并抄来了这篇《南园秋社诗跋》(题下注有“庚子”);因其既重要且珍贵,所以全文照录于此:

秋士徐君自城固寄示《南园秋社诗》一卷,盖道光丙申奉讳家居,与沈沧洲、盛兰雪两丈倡和之作;在南园者居多,故以是名。今两丈俱归道山,为之序者陆君子愉(麟书)亦已殂谢。秋士取而梓之,必有感于耆旧之云亡、良朋之遽逝。余读之,亦有感于秋士之所感,又有视秋士为感之深者。南园乃先文肃别墅,向为名流觞咏之所。乾隆间,族祖竹娱(王恭)卜居于此,尝集《风雅》一编,以志其胜。近则渐就荒芜,而文肃手植之“鹤梅”、华亭尚书(董其昌)之“话雨”遗墨、先司农麓台公(王原祁)之画壁,至今尚在。曾有客作牵萝之计,未竟所事。余昔与友人过此,辄为心愧。秋士家居时,钱方伯伯瑜(宝琛)、陆大令子范(模)寄赀佐葺,遂得招携故侣,徜徉歌啸其中。夫以先人钓游之地,子孙弗能自理,而徒借诸君子留心旧迹、从事修除,得不愧益加愧乎?此则余之所感视秋士而尤深者也。虽然,平泉花木,不久无存。即吾州之弇山、学山,名著海内,皆已化为乌有。以南园区区之隘,历今三百年来,尚有如诸君子之乐事于此,使之无废后观;小子又适当其会,获诵高歌雅什而追维先泽于勿喧,则亦何必非厚幸哉?[4]

这样,至少《南园秋社诗》作为一种一般所说唱和类诗歌总集的佚著,我们能够为它辑得一篇跋文。而据跋文叙述,本来《南园秋社诗》还有一篇陆麟书所撰之“序”。可惜陆麟书身后作品散佚十分严重,今所传钱宝琛为之收集整理的《胥屏山馆文存》仅有一卷②可见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第159册。,而其中没有这篇序文,不知别处是否还有可能保存。

《南园秋社诗》的作者,也就是“南园秋社”的成员,据上文可知为徐元润、沈端、盛大士三人,均原籍太仓(或析为镇洋)。其中的徐元润,既是《南园秋社诗》的编者,又是“南园秋社”的创立与主持人,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社长。并且巧的是,三人中也就徐元润有一种《徐秋士先生自订年谱》。从该谱可知,徐元润在本次“奉讳家居”的之前和之后,长期在陕西城固、白水等地任知县。道光“十六年丙申五十岁”,因上年“十一月接家信,丁本生母忧”而自陕西返乡,于“三月二十二日到家”[5]355。同年“八月到杭州,晤钱伯瑜方伯、陆子范太守,盘桓十日而返”[5]355-356,应该就是商量“寄赀佐葺”南园一事(另参下文)。次年“十七年丁酉五十一岁”,有关记载说:

钱伯瑜、陆子范寄赀属余修葺南园,落成。时盛子履(大士)、沈沧洲两先生俱在籍,有《南园秋社诗》一卷。[5]356

而到下一年“十八年戊戌五十二岁”,徐元润又重新“赴陕”,于“三月初四日自家启程”[5]357。由此再结合“南园秋社”的“秋”字,基本上可以判断该社实际活动时间乃在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的秋季(另参下文)。而前述王宝仁年谱称“丙申《南园秋社诗》”,联系其跋文“道光丙申奉讳家居”云云来看,则是误将诗社的活动时间直接当成了“奉讳家居”的第一年。后世某些类似的错误提法,其原因或来源也就在这里。

已知“南园秋社”的三位成员,都有过自撰诗歌别集。但其中沈端的《沧洲吟稿》③参见王昶辑《湖海诗传》卷四十一沈端小传,《续修四库全书》第1626册,第375页。,现今未见流传。又徐元润的《观所养斋诗稿》等,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之类的战乱,多半遗佚;光绪年间其孙徐敦穆就所残存,辑入《蜕学翁遗集》,也未见有“南园秋社”的作品(另参下文)。倒是盛大士,其后期诗歌有钞本《蕴愫阁诗后集》传世,凡三卷;最末卷三,连续有这样一批作品[6]226-229:

1.《小庐峰馆同沈沧洲同年(端)、徐秋士大令(元润)分咏古镜,得汉未央宫镜》、《六朝回文澄华镜》、《唐月宫镜》、《唐天宝乐器镜》各一首,七古。

2.《偕沧洲、秋士集双梧草堂,柬陆桐庵(廷珪)》二首,五律。

3.附沈端“和作”二首,五律。

4.《柬沧洲,即和见赠韵》一首,七律。

5.《秋士和沧洲韵见赠,仍用前韵奉酬》一首,七律。

6.《再叠前韵,柬秋士》一首,七律。

7.《秋士屡用前韵见赠,仍用前韵奉柬二首》,七律。

8.附徐元润“和作”二首,七律。

9.《南池观荷,柬沧洲,兼示秋士》一首,五古。

10.《南园即事》六首,七绝。

这批作品总共二十二首,从徐敦穆《宝笏楼诗集》卷上《南园访古》有关自注“先大父多蓄古镜,命题分咏,见《秋社诗》中”[7]17a,以及下文所述钱溯耆辑《南园赓社诗存》相关记载等等来看,可以断定全部都是“南园秋社”的社作。而对于《南园秋社诗》这一唱和类诗歌总集佚著来说,则等于为它辑得了一批佚作。

《蕴愫阁诗后集》内部,所有作品都没有编年,但大体按照写作时间顺序排次。这批作品前面第二题为《秋夜即事》[6]226,可知其始于秋天;又后面第四题也就是本卷、本集最末一题《早春偕诸同人集南园,饯秋士补官之关中,即和留别韵》四首[6]229-230,显然作于道光十八年戊戌(1938),而其三上截回忆云:

梓里吟朋第一流,南园秋禊百觚酬。

青山白袷成良会,绿酒红灯得胜游。[6]230

第二句所谓“秋禊”,古人通常在七月十四日举行。又全句有自注说:“去岁孟秋,君招诸同人集潭影轩分体赋诗。”联系《南园即事》六首所云“何期孝穆开吟社,重见园池点缀新(园系秋士偕诸同人重葺)”(其一),“客归岑寂无欢思,得似今朝此会难”(其二)①盛大士《蕴愫阁诗后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1册,第229页。其一上句“孝穆”为南朝诗人徐陵的表字,借指徐元润。,可知应该就是指该次“南园即事”。这里的“去岁”,进一步证实了“南园秋社”活动的实际年份为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而所谓秋季,从这批作品来看则具体都集中在“孟秋”七月这一个月之内。至于《南园秋社诗》,是否将最后的徐元润与“诸同人”“留别”唱和之作一并收录在内,这一点不得而知;但即便收录,对于“南园秋社”来说,该次“留别”唱和也只能视为一种余响。

当然,《蕴愫阁诗后集》所收盛大士的社作,实际上也还是有缺漏的。例如前列第四项《柬沧洲,即和见赠韵》至第七项《秋士屡用前韵见赠,仍用前韵奉柬二首》以及第八项所附徐元润“和作”二首这个系列的作品[6]227-228,体裁都是七律,韵字完全相同,首句都用“光”字,也就是下文还将叙及的“光”韵唱和,盛大士一人本来应该有“九章”亦即九首,而这里只有五首,缺漏即接近半数。这种情况,至少有可能影响到“南园秋社”活动月份的判断。因此,将该社整个活动时间定为笼统的秋季而非具体的“孟秋”,这样相对来说更加合理一些。

同样,《南园秋社诗》的作者,特别是“南园秋社”的成员,实际上也不止徐元润、沈端、盛大士三人。例如前引盛大士诗歌自注称徐元润“招诸同人集潭影轩分体赋诗”云云,这里的“诸同人”显然不会仅指盛大士和沈端。又据后来《南园赓社诗存》卷首刘炳照序所说,其所见“前编”亦即《南园秋社诗》至少“附”有另一人“蒋君荃士诗”[8]200,只可惜其名未详;而这个“附”字,参照刘炳照在《南园赓社诗存》内部与其他作者完全并列的编排实际,有可能只是他的一种谦逊说法,未必真存在正取与附列之分。当然,徐元润、沈端、盛大士三人是主体与骨干,这一点则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关于《南园秋社诗》其书,前及徐敦穆辑刻徐元润《蜕学翁遗集》,卷首《总目》曾专门列为最末一种小集[9]。由此看来,该书无论最初徐元润自己是否果真已“取而梓之”,至少也曾经随《蜕学翁遗集》刊行过(另参下引缪朝荃诗歌标题)。而由于它原来就置于《蜕学翁遗集》最末,性质又与其他徐元润自撰诗文小集不同,所以一方面便于单行,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脱落、遗佚。现今所见《蜕学翁遗集》,内部都没有《南园秋社诗》②参见《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第1册第560页。。又已故王绍曾先生等整理增订的《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其中《海源阁书目》集部总集类著录有“南园秋社诗无卷数,一册”[10],整理者却没有像对待其他诸多同类著作一样加注具体的版本信息,因此很可能确实已经遗佚了。

另钱宝琛《存素堂文稿》,卷二有两篇关系“南园秋社”的图序,兹节录其中叙事的内容于次:

徐明府秋士既鸠赀葺南园成,邀沈夫子沧洲、盛丈兰雪结“秋社”其中。陆子愉时在扬州,为之作序记事。于是沈子云谷(其名待考)绘以图,疁城葛铁生(其仁)系以《记》,秋士汇而装池以册,邮筒眎予。……忆畴曩寓居京邸,与刘薝林(应钧)、陆子铁(元文)、汪竺君(元爵)及秋士诸君谈南园旧事,谓宜及时理葺。……去岁秋士以奉讳旋南,访予武林官舍,重理前说,因相与怂恿。集事数月,而溃(遂)于成。……丁酉十月十八日吴江舟次序。

——《南园秋社图序》[11]

南园(始)葺于道光丙申,画图序记俱作于丁酉。最后秋士属逸泉(钱宝琛族侄,其名待考)作此图,盖戊戌之岁也。……他日作南园第三图,当蕲置余于竹林泉石间也。壬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上巳日序。

——《南园雅集图序》③钱宝琛《存素堂文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50册,第656页。另《诗稿》卷六《壤音集》内有《题杨师白(敬傅)〈南园雅集图〉》一律,据前后作品排次作于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画图与本篇《南园雅集图序》所题同名而作者不同,是否就是为“南园秋社”而绘的“第三图”不很确切,见同册,第590页。

据此可知,“南园秋社”除辑有社诗总集之外,至少还曾经绘有两幅社图,并且第一幅即以“南园秋社”命名。这从诗社建设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可惜这些画图,现今很可能也都已经遗佚了。另外这里提到的葛其仁那篇记文,不知其《味经斋文集》内是否还有保存,且待日后有条件接触该书时再检。而这里涉及“南园秋社”活动的年份,与上文考定的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至少是不存在矛盾的。

“南园秋社”以及《南园秋社诗》的某些情况,还反映在后续的“南园赓社”中。

二、南园赓社

“南园赓社”顾名思义,即接续“南园秋社”而立。因其社诗总集《南园赓社诗存》尚存于世,并且阅读方便,所以基本情况比较容易了解。

《南园赓社诗存》全书也只有一卷,或曰无卷数、不分卷。卷首有一份《南园赓社诗人姓氏》[7]201-202,开列籍贯、姓名、字号,刚巧凡十人;又每人注明其在集内的作品首数,我们为叙述方便再补上题数:

1.(太仓)徐敦穆(秋孙),五首,二题

2.(镇洋)缪朝荃(纫兰),十一首,七题

3.(阳湖)刘炳照(语石),十六首,四题

4.(丹徒)吴清庠(眉孙),十三首,四题

5.(石门)沈焜(醉愚),四首,二题

6.(海宁)汪元文(处庐),二首,一题

7.(宝山)潘履祥(春生),一首,一题

8.(镇洋)闻福圻(浣华),二首,二题

9.(镇洋)闻锡奎(玉山),七首,七题

10.(太仓)钱溯耆(听邠),十七首,四题

这样,“南园赓社”的成员人数首先就清楚了。开头第一人徐敦穆,如前所述正是徐元润的孙子。而最末第十人钱溯耆,则是前及钱宝琛的孙子。可知“南园赓社”与“南园秋社”,从成员辈份的角度来看(钱宝琛非社员),中间正好间隔一代人。

《南园赓社诗存》内部作品,总共三十四题七十八首,体裁清一色地都是七律,并且都是追和前述“南园秋社”的那组“光”字韵。各家所作,即按上列名单分人排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人领诗。但正因为如此,所以诗社集会唱和的次序总体上被打乱,给有关辨别工作带来了困难。不过,徐敦穆的“首唱”亦即第一题凡四首,标题为《〈南园秋社诗〉有沈沧洲先生首唱“光”韵七律两章,先大父暨兰雪盛先生各叠和九章。梅雨初晴,展诵之余,谨步四首》[8]203,从“梅雨初晴”以及后来他人和作推测,大致应该作于某年的夏季①《南园赓社诗存》钱溯耆和诗第一题《秋孙追步其大父秋士先生南园秋社集中与沧洲沈先生、兰雪盛先生夏日即事唱酬元韵四首见示,次韵奉答,亦得五首》,以为当初“南园秋社”“光”韵唱和也发生在“夏日”,盖系由此牵连而致误,见《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8册,第229页。,具体以六月份的可能性居大。又第二题,为《叠“光”字韵一律,赠钱丈听邠》[8]205;联系卷末钱溯耆跋开头所说:“此《南园赓社诗》,乃追和昔年‘秋社’而作也。秋孙首唱,余继之。”[7]237可知钱溯耆是本社“光”韵唱和的第二个人。上列名单钱溯耆排在最末,那是由于他作为编者而表示谦逊的缘故。而名单第二人缪朝荃,其第一题为《菊生(徐敦穆)以长夏即事谨步〈蜕学庐(翁)遗集·南园秋社(诗)〉“光”字韵诗见示,次和奉酬二首》[8]205;联系卷首刘炳照序所说“钱君听邠,文字神交,邮示与兰(缪朝荃)、菊(徐敦穆)二老追和‘秋社’叠韵诗”[8]199,应该是紧接钱溯耆之后的第三个人。此外诸家参与唱和的先后顺序,就很难一一考察确切了。

“南园赓社”结束的时间,相对比较容易确定。上引《南园赓社诗存》钱溯耆跋,接下去说:

一时远近诗人,投赠络绎,积久成帙。今秋重加编次,凡十人,得诗七十八首。同人怂恿付梓,以留鸿印。……刻既竟,爰识数语于卷尾。[8]237-238

此跋据署款乃作于“宣统己酉(元年,1909)秋九月”;此时既然已经编定“刻”“竟”,所说作品总首数又确实不再有增加,那么诗社最后的结束时间也就可以定在此时。至于刘炳照序写作时间晚一个月,或者此后也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光”韵唱和,则都可以忽略不计。

倒是上文略已叙及的诗社开始时间,是否像今人普遍认为的那样与结束为同一年(详后),这需要仔细考察。例如上列名单第四人吴清庠,其第四题为《冬窗枯坐,百感纷来,三叠南园秋社韵四首》[8]221,这在宣统元年己酉(1909)“秋九月”之前显然就经过了某个冬天(另参下引刘炳照诗歌第三题)。而目前最好的方法,还是从诸家自撰诗歌别集内寻找有关的线索。根据笔者所见,名单第五人沈焜《一浮沤斋诗选》凡三卷,卷上第二题《己未五月五日抵曲阜……恭纪二首》[12],已经是民国八年(1919),自然不可能收有“南园赓社”之作。又前及徐敦穆《宝笏楼诗集》,虽然卷下收有该两题作品②徐敦穆《宝笏楼诗集》,宣统三年辛亥(1911)刻本,第27b-28b页。标题分别作《敬步先大父〈南园秋社诗〉中“光”字韵四律》、《叠“光”字韵,赠伊臣(钱溯耆)》,正文及自注文字亦略有出入。,但前后其他作品在时间上不容易准确推算,所以作用不大。而刘炳照《无长物斋诗存》,则很方便解决这个问题:该集凡四卷,所收作品始于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讫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基本上一年一卷(只有卷一含两年)。《南园赓社诗存》刘炳照四题作品《听邠老人寄示偕徐菊生明经追和南园秋社叠韵诗,续成四章》、《缪蘅甫(朝荃)中翰和诗订交,叠韵奉酬》、《丹徒吴眉孙(清庠)自苏寄诒词扇并和前韵十二章执贽请业,冬夜无俚,续得四叠却寄代简》、《听邠先生续次秋社诗韵枉赠,继声奉酬,篇终兼述近事,以慰两地相思云尔》各四首[8]210-217,前三题同时载《无长物斋诗存》卷四(文字略有出入)[13],可知作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第二题第一首正文起句“新皇登极日重光”叙述宣统皇帝于该年十月光绪皇帝驾崩后“登极”(次年正式改元),又颔联自注叙及“是岁十一月二十九日冬至”[8]212,也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而《无长物斋诗存》本卷“光”韵唱和之前,刘炳照与钱溯耆以及沈焜一直保持着其他诗篇酬唱,则又可以说明“光”韵唱和只能是始于这一年。这样,整个“南园赓社”的起止时间,就可以确定为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夏季至宣统元年己酉(1909)秋季,头尾两年,实足一周年强。

三、影响及其他

关于“南园秋社”,民国时期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七曾连同徐元润一并介绍:

太仓南园,为明王文肃别业,吴骏公(伟业)所为赋《琵琶行》也,向为名流觞咏之所。乾隆间,族裔竹娱卜居于此,尝集《南园风雅》一编。绣雪堂有董华亭“话雨”题壁,及陈眉公(继儒)诸人倡和诗。廊壁“墨池”二字,为米海岳(芾)书,系弇山园旧物。道光丙申,徐秋士葺而新之,与沈沧洲、盛兰雪倡和其中,有《南园秋社诗》一卷,兰雪为画《南园图》。多蓄古镜,作《铜仙传》一卷,嗣孙元(敦)穆并刻入《蜕学翁遗集》中。诗宗王冰庵(吉武)、唐石(实)君(孙华)。宰白水,有惠政,祀名宦。《东湖怀古》云……[14]

这里于“南园秋社”的活动年份叙述错误,已见上文考察。又因徐元润之名牵连而误徐敦穆之名为“元穆”,也是一个疏忽。但整个内容经杨钟羲综合概括而写入诗话,却可以看作“南园秋社”在后世的一种影响。特别是开头在“南园”之前加上一个定语“太仓”,这对比下文所述今人有关介绍,就更能够见出杨钟羲的精到之处。

关于“南园赓社”,今人至少有两种辞书专门立为条目,一是赵润峰先生编著《中外文学知识大博览》[15],二是本师钱仲联等六位先生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16]。但是,两者一上来就说,该社“1909年成立于北京”,或曰“清宣统元年(1909)成立于北京”。这从时间来看,显然被推迟了一年;而从地点来看,江苏太仓误作北京,更是错得离谱了。

此外《中外文学知识大博览》该条,还曾叙及“南园赓社”的“活动方式”,说它“主要以集会赋诗”。一般说来,诗社活动主要都是“集会赋诗”,用我们的说法称作集会唱和。但是,“南园赓社”在这方面却比较特殊,主要是那种非集会的纯粹唱和。例如前述刘炳照凡四题,标题中大都有明显的“寄示”、“却寄”、“两地相思”之类字面,就是因为他是在上海遥和的缘故。又如前列名单第九人闻锡奎,其《预寿浣华叔,步听邠见示消暑元韵》、《麋场桥扫墓途中作,再叠前韵》、《自嘲,三叠前韵》、《归途和浣华叔,四叠前韵》、《书〈会真记〉后,五叠前韵》、《病足,闻人吃蟹,戏作,六叠前韵》、《听邠招饮未赴,翌日馈以海参、枣糕,七叠前韵志谢》凡七题各一首[8]226-229,除第一题、第四题似与其叔闻福圻或包括钱溯耆在一起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单独创作,自写己诗,而仅仅和韵而已。当然,非集会的纯粹唱和居多,这并不影响“南园赓社”成其为一个诗社,也就是“南园秋社”的“嗣社”①语本前及刘炳照和诗第四题四首之二尾联上句“闻道南园开嗣社”,见《南园赓社诗存》,第216页。。至于此后钱溯耆另外还辑有《百老吟》前编、《百老吟后编》,作者都以“老”字韵唱和,但本来就没有标举诗社,那自然应当归入一般所谓唱和的范畴,而无论其是否杂有零星集会。

又《中国文学大辞典》该条,则连带叙及《南园赓社诗存》的版本,称“宣统三年(辛亥,1911)刊”②“三”字据行文推测似非印刷错误。。但是,《南园赓社诗存》一书,其序跋署款时间都是宣统元年己酉(1909),已见前述;同时还有牌记:“宣统纪元,岁次己酉,秋八月编刊,版藏听邠馆。”[8]198这就更加明确为宣统元年己酉(1909)刻本。最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全编《总目录》及此种新添扉页均题“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③南江涛选编《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总目录》见第1册第4页。,即相当正确。只是该两处将前述《百老吟》前编、《百老吟后编》与《南园赓社诗存》合并为一条,统作“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而至少忽略了《百老吟》前编的书名题签“宣统庚戌(二年,1910)夏五”及牌记“太仓钱氏听邠馆刊”[17]、《百老吟后编》的牌记“壬子(民国元年,1912)冬仲,太仓钱氏听豳馆续刊”[18],这又同样是错误的。

《南园赓社诗存》刘炳照序,开头就把“南园秋社”徐元润、沈端、盛大士三人并称为“秋社三老”;接下去又说:“钱君听邠……与兰、菊二老……可称后劲。……前、后‘三老’,天然对待。”[8]199意思是“南园赓社”中的徐敦穆、缪朝荃、钱溯耆三人可以称作“赓社三老”。而前及刘炳照和诗第一题四首之一,起句及自注说“南园三老鲁灵光(谓沈沧洲、盛兰雪、徐秋士三先生)”[8]210,则结合上文,“秋社三老”、“赓社三老”又可以称作前、后“南园三老”。无论这几个名称在历史上是否有过重复,“南园秋社”与“南园赓社”衍生出两组诗人并称群体,这也总是有意义的。

太仓南园,正如上引《雪桥诗话余集》重复王宝仁《南园秋社诗跋》所说的那样,“向为名流觞咏之所”。即如《南园赓社诗存》钱溯耆跋,就叙及其祖父钱宝琛等:

南园为畴昔觞咏之地。王父中丞公自江右罢镇归,与徐秋士,王小村(曾茂),黄雪蕉(錞),毕恬山(熙曾),顾子雨(晞元)、雪堂(师轼),李少峰(汝峤),杨师白诸老辈联裙屐,携尊瓶,游宴于此。月必有集,集必有诗。优游林下,主盟坛坫者垂二十年。流风余韵,后人犹乐道之。[8]237-238

钱宝琛《存素堂诗稿》如卷五《匏樽集》内《南园禊集,以“鱼游碧沼,鸟萃平林”为韵,得“萃”字》[19]585、卷十三《捶琴集》内《丙辰(咸丰六年,1856)正月廿四日集南园,祀三先生(王锡爵、王世贞、吴伟业)及文学博(祖尧)祠,会者二十二人,午后踏雪看梅,诗以纪之,限“灰”韵,用禁体》[19]623、卷十四《酬赠集》内《人日集南园,会者五十九人,师白有诗记事,次韵》之类[19]631,确实从标题都能够想见当时南园的集会唱和之盛。而“南园秋社”与“南园赓社”,明确结为诗社,则从结社、集会、唱和三者分级的角度来看,显然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上文已及,“乾隆间”王恭曾经辑有《南园风雅》一书,从书名推想应该是收录有关南园的作品特别是诗歌。该书现今还有流传,近年刚刚问世的《中国古籍总目》集部,总集类“郡邑之属”就有著录,计为正编二卷,又“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王氏小山堂刻本”(编号“集60344534”)[20]。唯前及徐敦穆《宝笏楼诗集》卷上《南园访古》有关自注叙及“竹娱先生《南园风雅》”成书时间,称其“刻于乾隆己卯(二十四年,1759)”[7]16b,不知究竟当以何者为是。又前及《王宝仁自述行年纪略》,道光“十七年丁酉四十九岁”条曾说:

南园为先文肃读书所,今老屋尚有存者,辗转属别支及他姓矣。诸同人方加葺治,余适拟为《南园风雅续编》,因撰为《记》。[21]

此事刚好发生在“南园秋社”活动的时候,不知王宝仁当时“拟为”的《南园风雅续编》最终有没有成书。而历经其后“南园赓社”的时代,并一直发展到今天,南园的文学、文化积累更加丰富,如果有人再来续编新的《南园风雅》,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其他大的方面毋论,至少我们考察的这两个诗社,在新的《南园风雅》中一定能够得到许多的反映。

[参考文献]

[1] 王宝仁.王宝仁自述行年纪略[M]//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43册:377.

[2]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第1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47.

[3]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册[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1236.

[4] 王宝仁.旧香居文稿[M].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六安学舍刻本:33a-b.

[5] 徐元润.徐秋士先生自订年谱[M]//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39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6] 盛大士.蕴愫阁诗后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 徐敦穆.宝笏楼诗集[M].宣统三年辛亥(1911)刻本.

[8] 钱溯耆.南园赓社诗存[M]//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8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

[9] 徐元润.蜕学翁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91.

[10] 王绍曾,等.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下册[M].济南:齐鲁书社,2002:1138.

[11] 钱宝琛.存素堂文稿[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5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54.

[12] 沈焜.一浮沤斋诗选[M]//南林丛刊:次集.杭州:古旧书店(复制),1982:1a.

[13] 刘炳照.无长物斋诗存[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6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5-48.

[14] 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451.

[15] 赵润峰.中外文学知识大博览[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604.

[16] 钱仲联,等.中国文学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007年补订):1431.

[17] 钱溯耆.百老吟(前编)[M]//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8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239-240.

[18] 钱溯耆.百老吟后编[M]//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8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3:344.

[19] 钱宝琛.存素堂诗稿[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5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0] 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中国古籍总目(集部):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2:3081.

[21] 王宝仁.王宝仁自述行年纪略[M]//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43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371.

(责任编辑:程晓芝)

South Park Qiu Society and South Park Geng Society

ZHU Ze-jie

(College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Abstract:The activities to establish societies were historically most active in Southern Yangtze. During the reign of Daoguang and the turn between Guangxu and Xuantong in Qing Dynasty, two poets societies, "South Park Qiu society" and "South Park Geng society", were founded in Taicang,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y formed a series later. But people seem to know little about these two poets societies. Even lots of serious mistakes occur when people introduce them. By investigation, basic situation in all aspects can be clarified, meanwhile, relevant wrong understandings will be corrected, which can be the positive reference for local 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Qing Poem; Poets Society; South Park Qiu Society; South Park Geng Society; Poems from South Park Qiu Society; Poems from South Park Geng Society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5)03-0101-07

[作者简介]朱则杰(1956-),男,浙江永嘉人,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清代诗歌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YJA751074);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136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NDJC024Z)同名“清诗续考”。

[收稿日期]2014-10-09

猜你喜欢
诗社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