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爽,李玉宏,黄超
(1辽宁医学院 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2辽宁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基于创新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邢爽1,李玉宏2,黄超1
(1辽宁医学院 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2辽宁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讨论了基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模式意义;指出研究生要取得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应具备所研究学科前沿知识、研究方法、跨学科知识和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我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创新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因素是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要使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水平提高,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导师的指导,完善教育教学动态监督体系。
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知识结构
硕士研究生要具有科研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具有创新的动力,动力是创新的根基,是支撑创新者勇敢面对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各种挫折的力量源泉,没有创新的动力创新将无从谈起或者很难持续,是个人价值体现的需要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否成功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上,硕士阶段学术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要掌握当前国内、国际的研究现状,如果硕士研究生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是前人很久前就研究过的,此项研究创新性很难体现;在使用的研究方法方面是否有创新性,一项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很关键,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会很有说服力;在运用论证资料方面是否有创新性,论证资料与前人研究有何不同,不同之处较前人相比是否更具有较鲜明的时代先进特性;论文撰写所阐明的观点是否让人看了耳目一新,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环环相扣,体现出科学研究的独到之处。具备任何一种形式的创新,都算是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如果具备两种以上的创新性体现方面,那这项科学研究将是一项创新科研的完美体现。
硕士研究生要取得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必须具备学术创新的基础知识。硕士研究生导师也应不断地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所应必备的基础知识,并将之贯穿于硕士研究生整个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过程当中。
1.硕士研究生要时时了解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要研究方向的学术生命点所在。犹如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硕士研究生所做的大量研究如果是盲目的,很可能没有任何学术研究的意义,甚至重复别人的研究道路。和前人做同样的科学研究,研究前人已经研究过的科学研究,毫无科学价值及科学意义,为此,对本专业前沿理论知识的洞察和掌握,是保障硕士研究生本专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把握前沿理论知识的前提条件,是迈向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2.硕士研究生要初步建立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前提,从研究前提到研究目的经常有多种路径,一定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在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间进行选择的问题,这就使研究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取决于硕士研究生是否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好的研究方法会节省科学研究时间,节约科学研究的研究经费,研究成果会更具有说服力。研究结论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所造成的,甚至是出现相反的结论。所以,科学研究方法在创新的研究中很重要。在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中进行筛选,首先要知道都有哪些研究方法,即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方法学知识,如统计学理论知识、科研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数理分析方式、实证研究方式以及实验研究方式以及从纯理论到理论的方式是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硕士研究生要取得有创新性科研成果。从古至今,每一次生产力的变革,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多学科相关领域的相互渗透,相关科学发现得以呈现,是在多学科知识不断积累的前提下完成的。多掌握一些跨学科知识对硕士研究生创新性思维的建立非常有帮助,最终有利于取得有创新性科研成果。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建立一定要摆脱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实现硕士研究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和解放。硕士研究生达到预期的研究成果的路径很多,要仔细斟酌,不断改进,甚至用特殊的科学研究方法才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换句话说,科学的运用跨学科知识可以使硕士研究生发现科学研究的灵感,建立科学的研究路径,节省科学研究的时间和成本,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1.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首先,为使硕士研究生取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科学的设置一些相关领域交叉学科选修课非常重要。其次,增设研究方法学的课程,例如,美国文科硕士研究生要修满12门课程,6门研究方法类课程,占了全部课程的一半[1]。课程应注重方法学的教学,而不是“填鸭式”地灌输理论知识,帮助硕士研究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思维逻辑方法。再次,增设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在本专业课课程中的比例。研究生缺乏对本专业科学前沿的洞察,对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掌握不足,如果这样,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创新很难实现,这对硕士研究生导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硕士研究生导师必须掌握当前本专业的前沿,这样才能指导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少走弯路。如开设一些科研论文撰写、科研设计等课程,这对硕士研究生来说也十分有益。
2.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作用。现实当中存在导师对研究生指导不到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动态导师遴选制度得以解决,如果导师几年内没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就应该取消其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最重要的一点是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实时掌握本专业本学科国内、国际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另外,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整的科学研究经历、高水平的论文撰写能力和严格要求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也非常重要,这些都是除了硕士研究生自身以外影响硕士研究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的重要因素。“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就是要找到最有利于研究生发展的科学研究的课题,找到国内和国际最关注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2]硕士研究生导师自己都不知道科学前沿,又怎么能发现本专业前沿的课题呢?
3.完善对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行为和对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的动态督导机制。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在开课前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了解硕士研究生所在专业的特点,所讲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处理好所讲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硕士研究生导师执教期间应坚守岗位,按课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得迟到和提前下课,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或地点。因病、因事需要代课、调课或停课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调(停)课手续,严禁无故旷课和私自调课、请人代课,建立有效的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体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以科学精神和自己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硕士研究生导师应自觉接受教学督导、教学管理部门和学院有关人员的听课及其他教学质量检查。加强课堂管理,对硕士研究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心,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并做好详细的记载,按相关规定确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资格(缺课时数大于总学时数1/3的不得参加考试)。对上课迟到、早退或旷课硕士研究生要查明原因,做好记录,及时批评教育,并反馈给研究生管理部门。对硕士研究生要进一步完善本专业课程的考试制度,包括本学年度中期和期末考核,考核的方式不仅要包括本专业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质量,而且有本专业笔试成绩的评价,另外还要依据硕士研究生日常课上的报告发言、讨论发言、提问发言等参与情况给予一定比例分数;建立严格的本学科综合理论知识的考试淘汰机制,以此激励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学习上相互竞争。在这方面,美国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例如:美国研究生阶段淘汰率特别高,其比例高达38%,其中名牌大学占23%,小型大学占54%[3]。
硕士研究生要取得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应具备所研究学科前沿知识、创新性的研究方法、跨学科知识和较高的论文撰写水平。要解决我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完善教育教学动态监督体系。◆
[1]姚利民,王燕妮.课程教学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之对策[J].黑龙江高校教研,2006,(9):25.
[2]吕东伟.博士生教育创新:谁之责—首届全国博士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3,(22):31.
[3]杨际军.关于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制度因素的探索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6):78.
The Exploration of Postgraduate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Xing Shuang1&Li Yuhong2&Huang Chao1
(1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121000;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121001)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odel significance of training postgraduates,pointed out the postgraduate need advanced knowledge and researching methods,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paper writing methods.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unreasonable knowledge structur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ankness of capacity.At last,this paper referr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educational concept,revise the curriculum provision,strengthen tutor’s guidance and improve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the postgraduate,academic innovation,structure of knowledge
G40
A
1674-0416(2015)01-0086-03
[责任编辑:谢敬囡]
2014-09-10
本文系辽宁医学院教改项目基金资助(编号:YB2013005)的研究成果。
邢爽,女,1980年生,辽宁锦州人,医师,医学硕士。
李玉宏,女,1964年生,辽宁锦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