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基因”的特征及其形成模式

2015-04-15 21:29:58盛克勤刘思峰
关键词:新兴产业流动科技

盛克勤,刘思峰,3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6;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1106;3.英国德蒙福德大学计算智能研究中心,英国莱斯特 LE1 9BH)

新兴产业“基因”的特征及其形成模式

盛克勤1,2,刘思峰1,2,3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6;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1106;3.英国德蒙福德大学计算智能研究中心,英国莱斯特 LE1 9BH)

新兴产业的“基因”被定义为形成某一区域新兴产业的诱因。新兴产业“基因”具有多样性、不易辨识性等特征,其形成主要有滋生和移植两种不同模式。类似于生物基因,新兴产业“基因”也存在着复制、表达与修复等过程,对其进行研究将为我国促进新兴产业“基因”的滋生、移植和发育成长提供新的思路。

新兴产业;“基因”;滋生;移植;发育成长

新兴产业标志着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的新高度,反映市场对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代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同时也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产业演进的基本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了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对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促进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可以说,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是每一个国家或地区跻身先进行列的基本标志,是落后国家或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的有效途径。事实上,任何国家或地区只有在新兴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才有可能跻身于先进行列。

人类社会发生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新兴产业的诞生。在新兴产业兴起并成长为主导产业的过程中,有的国家抓住产业更替机遇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却因丧失机遇而日趋衰落。日本和韩国的崛起都是在政府强力推动下通过在新兴产业领域不断突破而实现的。到20世纪末,日韩两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均已走在世界前列。可以说,几乎在所有现代的关键性产业领域这两个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就连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英国也是抓住新兴产业的机遇而后来居上的[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到应用技术开发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新技术的寿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导致产业更替越来越频繁,这无疑给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迈克尔·波特将新兴产业界定为新建立的或是重新塑型的产业,它出现的原因包括科技创新、相对成本结构的改变、新的顾客需求,或是因为经济、社会的演变使得某项新产品或服务具备了开创新事业的机会[4]。

新兴产业是从“无”到“有”逐步成长起来的产业。将某一区域新兴产业形成的诱因统称为新兴产业“基因”[5-6],以“基因”为基础形成的未来产业雏形或胚胎称为新兴产业的“种子”。“基因”的形成和发育对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基于对新兴产业的”基因”特征的分析,探索新兴产业“基因”的滋生和移植两种形成模式,解析新兴产业“基因”复制、表达与修复机理,为我国促进新兴产业“基因”的滋生、移植和发育成长提供新思路。

一、新兴产业“基因”的特征

新兴产业“基因”具有以下特征。

(一)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指新兴产业的诱因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形式,一种技术、一位优秀人才、一种资源、一个骨干企业、一项政策,甚至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或地理区位优势等均有可能成为新兴产业的“基因”。按照基因表现方式的不同可概括为创新型“基因”、资源类“基因”和投资类“基因”三大类。

1.创新型“基因”。创新是促使新兴产业基因滋生的重要诱因。尤其是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基于创新型“基因”发展新兴产业更是必然选择。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等都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基因”。

2.资源类“基因”。有时新兴产业的滋生和发展基于某些优越的资源禀赋,比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皆属于资源类“基因”。基于资源类“基因”发展新兴产业主要依靠稀缺资源或价格优势,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往往具有外源性特征,产业技术层次和进入的壁垒一般不是很高。

3.投资类“基因”。基于投资类“基因”发展新兴产业主要依赖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融资能力,如企业通过投资获得国外某些产品、技术或生产工艺(比如通过购买技术许可、兴办合资企业及以其他方式获得国外产品、技术或生产工艺。这些产品、技术或生产工艺一般难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为外企通常不愿出售最新一代技术)。企业具有引进、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是基于投资类“基因”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

(二)不易辨识性

新兴产业“基因”的不易辨识性是指在“基因”潜伏期正确识别“基因”有一定难度,而且往往是创新型“基因”、资源类“基因”、投资类“基因”交互作用,难以识别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基因。

这种特征有可能使人们对潜在的甚至是已经形成的新兴产业“基因”视而不见或漠然置之,最终导致“基因”枯萎、凋敝。这也是许多具有一定潜在优势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屡屡丧失机遇、长期难以崛起的根本原因。

(三)动态性

新兴产业“基因”的动态性包括:随着时间推移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某种“基因”发育成长为新兴产业“种子”的内在优势消失,不再具备新兴产业“基因”的特征。这种动态变化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6-8]:

1.科学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某些创新型“基因”可能由于下一代新技术的出现而丧失优势。另外,人才流失也是造成创新型“基因”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

2.由于其他区域同样因素或替代性要素优势的提高,使得其他区域的同类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导致本区域市场剩余空间变小,产业竞争优势减弱,该地区发展相关新兴产业的“基因”优势不再。

3.投资性因素有较强的主观性,且影响投资选择的因素也十分复杂。由于决策层或宏观投资环境的变化,投资活动可能减缓甚至于停止,导致投资类“基因”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减弱或消失。

基因的动态性要求政府及企业积极捕捉并百倍珍惜新兴产业“基因”的滋生机遇,充分利用“基因”出现造成的可能稍纵即逝的优势,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四)非必然性

新兴产业“基因”的非必然性是指:虽然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要求“基因”的存在,但拥有“基因”却不一定能发展成新兴产业的“种子”,进而也难以萌发成为新兴产业。主要原因是任何“种子”的萌发、生长都离不开环境。新兴产业“基因”发育也离不开适宜的产业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能够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历程看,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可以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向目标产业聚集,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强有力的新兴产业培育和扶持政策,是有利于新兴产业“基因”滋生、发育和“种子”萌发、生长的土壤。新兴产业“基因”虽然具有旺盛生命力,但也十分脆弱,如果缺乏必要的土壤和环境,就难以滋生和发育。因此,无论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欧美国家,还是政府主导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培育和扶持。扶持的手段一是及时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二是直接注入资金支持其研发和相关支撑体系建设。

1993年,美国政府确定半导体、电脑、通讯、环境保护、咨询软件业及服务业等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六大重点出口产业,对“军民两用”的技术如计算机程序、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合作与开发给予扶持等,这些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再度繁荣,使以信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经济陷于停滞状态的日本提出了发展“创造性知识密集型”产业,但由于推动力度不够,效果不太明显。此后,日本政府也一直未能及时出台更加有效的产业政策,发展“创造性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一种理念并未真正付诸实施。因此,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新兴产业“基因”的形成模式

新兴产业“基因”形成主要有滋生和移植两种不同模式。

(一)新兴产业“基因”的滋生

区域新兴产业“基因”滋生是指依靠区域内部原始创新活动和成果形成新兴产业的“基因”。这些原始创新包括构成新兴产业诱因的所有创新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原始创新产品或原创性的核心技术,亦即基于区域内部资源,独立开发全新产品或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商业化。原始创新的内在因素包括原始积累、核心人物、团队协作、原创技巧、科研兴趣等,外在因素包括创新氛围、激励机制(包括经费支持、合理的立项审查和成果评价体系、人才政策等政策体系及相应制度)等。

西方发达国家对新思想、新学说、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的产业苗头和经营模式历来十分重视,尤其是长期高强度支持暂时看不到实际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形成了新兴产业“基因”滋生的环境条件。这也是最近几百年来世界产业革命均源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和支持创新活动,也为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出于对“发展”的强烈渴求,从上到下都希望能够尽快摘取发展的“果实”。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只关注有“转化”价值能够尽快实现“产业化”的成果,对于暂时看不到实际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没有兴趣。原始创新活动得不到支持,自然导致了原始创新成果匮乏,因此,新兴产业“基因”的滋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几乎没有滋生的可能。

除通过原始创新滋生新兴产业“基因”之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创造条件放大区域既有优势促使某些新兴产业“基因”滋生。任何区域总是在一定的区位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即使是对许多欠发达地区而言,也必有其自身的优势因素。如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及临近拥有资源优势的地区;或拥有交通运输优势,甚至临近交通便捷的大都市;乃至于由于经济欠发达而拥有大量未曾开发的处女地,甚而至于资源匮乏、土地贫瘠,似乎是一无所有,但当地人谋生存、谋发展的能力强,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等等。这些都可成为新兴产业“基因”滋生的优势因素[8,10 11]。

(二)新兴产业“基因”的移植

区域新兴产业“基因”移植主要通过产业“基因”在地区间的流动实现,即生产要素主体之间通过一定方式和途径进行要素转移,创造出新技术并最终形成新兴产业的“基因”,或从相关区域引入新兴产业“基因”。如:通过政策吸引重要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机构整体搬迁到该区域,或通过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引进,把新兴产业的“基因”移植过来。

新兴产业“基因”在不同区域的潜在价值落差决定了“基因”流动方向。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特征,同样要素放到不同地区,其潜在价值差别很大。如有的“基因”在某一地区生长空间受到限制,或是没有发育、生长的土壤和环境,潜在价值自然有限,甚至有可能丧失新兴产业“基因”的特征;但如果将其移植到一个环境、条件更适合其发育、生长的新地区,其潜在价值就有可能迅速放大。潜在价值落差是推动产业国际、区际转移的主要动因。在某一特定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的科技人才,通过流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值,正是人才潜在价值落差的体现。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兴产业“基因”在不同区域的潜在价值落差直接表现为“投入-产出收益落差”,而这一落差成为新兴产业“基因”流动的导向标。“基因”通常会流向投入-产出收益更高的地区,并且收益落差越大,“基因”流动的动力也越大,收益落差成为产业要素流动的主要驱动力。

创新型“基因”的移植主要通过科技要素的流动来实现。科技要素主要包括科技人才、知识、技术、设备和信息等,科技要素的流动可分为科技人才流动、科技知识流动、科技信息流动、科技资金流动和科技管理流动等。与之相对应,新兴产业“基因”的移植要通过各类科技要素的流动来实现。

科技人才流动主要由三个基本要素决定:一是对工作是否满意;二是对在本单位内部或区域内改变工作角色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预期;三是对通过改变工作单位或向区外流动,实现个人价值的预期。通常工作满意度低,又难以通过在本单位内部或区域内改变工作角色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流动倾向。当然,科技人才流动同时也会受到其家庭成员以及地域文化、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

科技知识流动则可以有多种不同方式。科技知识既可以有相对分立的形态,也可以寓于其他科技要素之中。前者表现为科技成果、专利、成套技术文献、编制好的程序,以及其他作为技术知识说明的文字、图像等信息资料,后一种情况如提供技术知识服务的人员以其思维、语言、动作等智力行为,便可传授、输出技术,同时,作为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技术装备,本身就有科学技术知识凝结其中。

科技信息是在现代科技体系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的一种科技要素,它可以无处不在地渗透到生产过程以及其他生产力要素的空间流动过程中,发挥反馈与调节的功能。作为生产活动的控制与决策要素,它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功效。及时捕捉、识别、占有具有重要价值的科技信息,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和滞留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有助于合理组织资源,打开销路,货畅其流,获得流通效益。

科技资金主要包括政府资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其他资金等。其中政府资金是指由各级政府部门直接划拨的科技活动经费,包括科学事业费、科技专项费、科学技术基金、各种科技奖励经费等;自筹资金是指各单位从自有资金中提取的科技活动经费;银行贷款是指从银行获得的支持科技活动的各类贷款;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其他经费是指除上述各项以外得到的科技资金,如捐赠、国际援助等。积极承担国家和上级各部门下达的重大科技项目,是争取科技资金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吸引拥有资本者“炒作”新兴产业“基因”,是西方实现新兴产业“基因”快速增值的成功经验。

科技管理是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关于科技人才、科技知识、科技信息和科技资金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及其执行情况。学习和模仿是实现科技管理流动的主要途径。同时,在科技人才、科技知识、科技信息和科技资金流动过程中,也会伴随着科技管理要素的流动。

科技要素的国际、区际流动是新兴产业“基因”移植的主要方式。在时机成熟情况下,整体引进重要科技型企业、科技机构或科技创新团队也是实现新兴产业移植生长的重要途径。

三、新兴产业“基因”的复制、表达与修复

类似于生物基因复制、表达与修复的概念,新兴产业“基因”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也伴随着“基因”的复制、表达与修复。携带新兴产业特征的信息需要通过复制传递和扩散;新兴产业“基因”要靠各种不同的企业形态、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实现自身的表达;新兴产业“基因”一旦受损,也要及时采取企业重组或生产经营方式的转换进行修复。

(一)新兴产业“基因”的复制

生物“基因”的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经多种酶的作用,合成一个具有与亲代序列相同的新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新兴产业“基因”作为一种具有自体复制能力的产业基本单元,也要通过“基因”复制传递新兴产业的特征信息。新兴产业“基因”的复制可以通过知识、技术扩散,专门人才培养,隐形资源发现,跟随企业的创办和产业政策模仿等方式实现。

(二)新兴产业“基因”的表达

生物“基因”表达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新兴产业“基因”通过不同的企业形态、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完成自身的表达。寻求适宜的企业形态、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是实现新兴产业“基因”正确表达的关键。

(三)新兴产业“基因”的修复

正如生物“基因”一样,新兴产业“基因”也难免会遭受内生性与外生性损害,必须针对各种可能的损害采取相应的修复补救措施,以确保新兴产业“基因”的健康发育。受损新兴产业“基因”可以通过重组或转换方式完成修复过程。

为促进新兴产业的迅速发育和成长,区域经济管理部门需要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营造适宜的市场环境以加快新兴产业“基因”的复制、表达与修复进程。如:促进知识、技术在企业间传递和扩散,鼓励创新,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支持创业等都是有利于加快新兴产业“基因”复制的政策;对适宜于各种不同企业的企业形态、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建立便于企业重组或生产经营方式转换的市场环境,则有利于新兴产业“基因”的正确表达和快速修复。

四、结语

笔者借用生物学概念,将某一区域新兴产业形成诱因统称为新兴产业“基因”,把以“基因”为基础形成的未来产业雏形或胚胎称为新兴产业的“种子”,重点讨论了新兴产业”基因”特征及其形成模式,解析新兴产业“基因”复制、表达与修复机理,为区域经济管理部门促进新兴产业“基因”的滋生、移植和发育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1] AGARWALR,BAYUSBL,TRIPSASM.Abandoning Innovation in emerging industries[J].Custo mer Needs and Solutions,2014(2):91-104.

[2] 刘思峰,方志耕,施红星,等.科技生产力形成与流动效应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1 -86.

[3] FäRER,GROSSKOPFS,MARGARITISD.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6(1):111-141.

[4]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32-145.

[5] 赵斌,任传忠.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9-93.

[6] 施红星,刘思峰,郭本海,等.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2):60-63.

[7] LIUSF,DANGYG.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fun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Kybernetes,2004(2):295-302.

[8] LIUSF,FANGZHF,SHIHX,et al.The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applications [M].Boca Raton:Taylor&Francis Group,2009:101-118.

[9] 宋德金,刘思峰.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与综合决策模型[J].科技与经济,2014(1):66-70.

[10] 林学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形成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2):26-34.

[11] 王弟海,龚六堂.幼稚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其政府政策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 (3):25-37.

(责任编辑:刘明泓)

Features and Models of Genes of Emerging Industries

SHENGKeqin1,2,LIUSifeng1,2,3
(1.College of Econo mics and Management,Nanj 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 ing Jiangsu 211106,China;2.Centre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 ment,Nanjing Unversity of Aeronsuties and Astronauties,Nanj ing Jiangsu 211106,China;3.Centre for Co m putational Intelligence,De Montfort University,Leicester LE1 9BH,UK)

“Genes”of emerging industries are defined as the incentive for emerging industries in a region.“Genes”of emerging industries have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diversity and difficulty to identify.There are two main forming m odes:“breeding”m ode and“transplanting”m ode,similar to biological genes.“Genes”of emerging industries also have replication,expression and repair.Our study will provide new ideas for China to help“genes”of emerging industries to breed,transplant,grow and develop.

emerging industry;gene;breeding;transplanting;growth and development

F127文献标示码:A

1673-0453(2015)03-0094-06

2015-07-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014);欧盟第7研究框架玛丽·居里国际人才引进计划项目(FP7-2013-IIF-629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合作交流项目(711111302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324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NP2015208);江苏省科技思想库项目(BR2014100);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4JDXM015)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基金(10td128)资助项目

盛克勤(1956-),男,江苏常州人,南京航空航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科技人才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流动科技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科技在线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科技在线
流动的光线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