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桂荣,贾博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郝桂荣,贾博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未来文化安全、关乎中国人才成长、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因素很多,既有外源性的客观因素,也有内源性的主观因素。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现状及其主、客观影响因素,是深入研究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问题的重要前提。
大学生;文化自觉;现状;影响因素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未来文化安全、关乎中国人才成长、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而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长期的、系统性的社会大工程。作为文化的主体,“大学生”既是环境的产物,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不仅与其所生活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相关,还与其个人的主体性相关。作为文化实践的主体,“大学生”既蕴含着一种历史性尺度,又是一个向文而化的动态过程,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不仅体现在主体的时代性发展中,也体现在主体与客体的动态统一中。为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在汲取诸多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的现状及其主、客观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这一宏观社会背景,对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大学生在文化自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价值观念模糊。文化自觉的本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与当今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所存在的诸多社会现象有明显差异,其话语的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面对相互渗透、交融的中西方文化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在文化取向上陷入了困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价值选择上的方向感,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力,价值观念模糊不清,对主流文化疏离,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西方文化盲目推崇、片面欣赏、追求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自我认同和清醒的文化自觉。
2.文化价值取向低俗化。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低俗化发展的趋势。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有用即为价值。二是在利益观、消费观、婚恋观、择业观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低俗化。在利益观方面,拜金主义的价值倾向正在多元文化中有所抬头。在消费观上,很多学生表现出推崇名牌所呈现出的时尚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观念与经济行为。有调查研究表明,当今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都重视商品品牌,相信品牌胜于相信商品品质。在婚恋观上,大学生在房子、车子、票子和人品之间的追求有所失衡,越来越看重财富、地位和家庭背景,且对婚外恋多持宽容的态度。在择业观上,有些毕业生或急于求成、只追求眼前利益,或盲目攀高、脱离现实。
3.民族文化自信缺失。文化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使本民族优秀文化获得其他民族的认同并为人类所共享,是各民族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所共有的价值追求。而追求文化认同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具有民族文化自信。而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却有所缺失,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关注不够。受多元文化中低俗文化的负面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热衷于品位不高的非主流文化,从语言到行为,从现实生活到虚拟世界。二是对传统民族文化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很多大学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相对匮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理解,他们缺乏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基础。
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因素纷繁复杂,多种多样,既有来自大学生主体的内源性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相关的外源性因素。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源性影响因素。第一,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文化认知是文化主体对各方面文化生活及文化现象的认识、评价和理解,反映着文化主体对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把握。作为社会一支重要的文化主体,当代大学生群体文化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各种文化价值的评判和取向。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忙于应对学校考试,没有太多自主的时间来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现如今,许多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深入学习的兴趣。这样,当代大学生出现文化自觉自信缺失的问题就在所难免。
第二,知行脱节,体验缺失。让大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中接受文化教育、汲取先进的文化知识,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知,增强其文化反思反省能力,其最终目的是要在促进其文化内化的基础上,再将内化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意识转化为大学生主体性的文化自觉及文化实践,即要达到知“道”、体“道”、行“道”、悟“道”的内在统一,并在四者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但是,由于当前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一方面是教育灌输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现实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侵蚀。这使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现实体验缺失,进而他们对主流文化普遍存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心理,而没有把外在的主流文化要求真正内化为个人的主体性的文化自觉和文化选择。大学生这种文化认知与文化实践的脱节,是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内源性因素。
第三,文化价值反思能力弱。文化价值反思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文化价值反思能力,就是人的心理机制即能思之心对文化价值能否得到满足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是文化现象世界与人的心理机制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发展是一个互生互动、递进式积累、漫长的过程。因此,从教育的角度讲,自知自省能力或文化价值反思能力的培养,应是从儿童时期抓起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家庭和学校都肩负有重要的教育责任。
2.外源性影响因素。第一,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环境。我国正处在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体制转型,到社会结构变动,再到社会形态变迁,如此宏大、深刻的社会变化,强烈地影响冲击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文化选择。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对大学生构成真正挑战的是由“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急剧的国内环境的变换,如文化多元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网络传媒等信息通讯的开放与普及,后现代思维及价值观,对大学生文化观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多元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影响也很大。他们既对外部环境反应敏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又缺少一定的社会阅历,面对良莠不齐的“新潮”思想,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势又出现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这种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外源性因素。
第二,中西文化博弈中主流文化影响力的弱化。所谓主流文化,一般是指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中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它居于核心地位,直接影响个人、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精神状态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在全球化视野下,由于经济实力和利益的不平等,在文化的互动和交流中,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也并不总是和谐、对等的,加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诉求的模糊和对社会现实问题关注的不足,更使得主流文化在中西文化博弈中价值引导力不强,影响力弱化。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5.3%的受调查者选择“喜欢”主流文化,余者都选择了“厌恶,有意规避”或“没有主流的概念,喜欢跟风”等。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要形成具有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优秀品质,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外源性影响因素。
第三,家—校文化教育合力的弱化。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长背景和家—校教育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个体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当前中国特有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有相当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在家长和学校极其“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下学习成长起来的。在高考之前,为使学生能够成“器”,获得“理想的考试分数”,家长和学校目标高度一致,都集中精力抓“应试”,却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能否真正成“人”,其思想品德是否过硬,其传统道德文化是否丰盈。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使家—校的文化教育合力弱化,并直接导致学生在价值、文化取向上的错位,如功利化思想、个人主义倾向、传统文化道德缺失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文化自知、自觉的一个重要的外源性因素。此外,学生在考入大学后,由于学生初步形成争取自主、独立的意识和脱离家长管束的倾向,使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减弱,加之大学生多为异地求学、“家—校”距离远,家—校之间的联系也相比于高中以前有所减少。家长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而学校也只有当学生出现较大问题时才会求助于家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弱化了家庭教育功能。因此,在大学阶段的家—校教育合力也相对较弱。这是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另一方面因素。
一言蔽之,我国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现状之所以不容乐观,存在文化价值观念模糊、文化价值取向低俗化、文化自觉自信缺失等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受上述各方面内源性的和外源性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文化主体。分析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既有利于高校更加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文化主体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也有利于国家对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引导和治理,进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孙美堂.文化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22~102,186~220.
[2]骆郁廷.精神动力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77~78.
[3]沙莎.“90后”大学生文化选择行为特征实证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
[4]冯博.试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
[5]覃萍,卢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困惑与文化导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73~-73.
[6]杨桂芳,刘小明.多样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自觉能力培养的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0):84~87.
[7]忠发亮,蔡毅强.从迷失到自觉: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养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5):97~99.
On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Lac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Hao Guirong&Jia Bo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121002)
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ission to promote socialist culture development through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And 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consciousness under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for Chinese culture safe,the Chines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world harmonious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including objective factors and subjective factors,which is the precondition to cultivate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ollege student,cultural consciousness,current status,influencing factors
G467
A
1674-0416(2015)02-0098-03
[责任编辑:刘 芳]
2014-12-05
本文系辽宁医学院学生工作重点科研项目“校园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研究”(编号:20140101001)和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问题研究”(编号:L14BSZ009)的研究成果。
郝桂荣,女,1972年生,辽宁锦州人,副研究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贾博,女,1982年生,辽宁锦州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