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珊珊,李艳艳,李微霞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独立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与对策研究
吴珊珊,李艳艳,李微霞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不容忽视。由于我国现行医学生选拔和培养模式、独立院校校园文化薄弱和“三本”学生自身特点等因素影响,独立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待加强。独立医学院校应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师资力量、建设校园文化、增强临床教学等四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不仅有利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缓和当前的医患矛盾,更有助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独立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一词,古今中外的研究者从各自研究的领域出发提出了多种说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的本质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实践,而文化的本质则在于人的实践创造性。”[1]宋程颐《伊川易传》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人文素质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区别于动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具备的个人修养和精神品质。从人文学的角度来看,人文素质又包括了个人所具备的文化知识、人文精神和所谓一个文明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等方面[2]。它主要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人生观、价值观等,体现了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关怀,其核心是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将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由此人文教育是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它在更高层次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与人格魅力。因此任何教育形式下,关乎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养成都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受重理轻文、实用主义、技能教育等思潮影响,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模式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不足,已经滞后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医学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实验操作的训练,包括临床技能的培养,但是对于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乃至医护人员本身的人文素养教育和熏陶则显得较为有限。尤其是当代医患纠纷不断,医患悲剧时有发生,医患信任危机重重,都从不同程度上暴露了医患沟通的不足,由此更是对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
1.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与欧美国家的医学生选拔方式不同,我国的医学生生源几乎都是来源于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而我国的中学教育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时期就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从文理科生源比例上医学生以理科生居多,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只对理科招生,造成大学生入校时艺术、文史、伦理等基础人文素养整体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在考入医学院校后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机械式的背读,缺少对史诗、名著、时事的兴趣,轻视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对现今政治的剖析了解,遗失了对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认识。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养和人文服务知晓度甚低,完全没有听过的占41.1%和54.6%,仅听说过但完全不了解的人占55.6%和45.1%,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知识的匮乏[3]。
2.医学生培养模式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侧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是生物医学模式的体系,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但未将对人文知识、综合素质的教育列为重点[4]。医学院校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重过多,由于这些课缺乏生动性,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大都“一心二用”。人文类课程门类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关于政治教育的课程占据了较大比例,而社会经济类和历史文化类所占比例较小,同时人文教学缺乏连续性,绝大多数院校在入校时开设大学基础课,大二以后的辅修课程门类十分有限。不同院校间开设的课程各不相同,开设课程较多的有原上海医科大学,人文课程的学时数在医学教育的总学时中占到了17%~20%,国内院校的平均水平在7.54%左右。[5]
3.独立院校校园文化薄弱。人文素养教育是需要长期培养、多方协作方可完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是推进人文教育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推力。一个大学校园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而独立院校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成立于20世纪末,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办学资历浅、历史积累少等等原因,导致独立学院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积淀和形成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难以让“三本”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因而很难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形成助推力。
4.“三本”学生自身原因。“三本”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多本身基础知识稍显薄弱,或者在高考中发挥失利,或者志愿填写失误,因此独立学院学生与公办本科院校的一本、二本学生相比,存在文化功底较浅、接受能力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卑感和依赖性较强等特征[6]。他们对于人文知识的接受比较被动,且接受能力有限,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少。尤其是医学类学生,专业课知识繁多,同时还要接受各种医学技能、实验操作的训练,完成基本的专业知识学习尚且吃力,人文知识的加强更加无从谈起。
人文素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人文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能够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引领人们前进。
1.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受“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当前医学教育注重要求学生机械的复述书上所提到的知识经验,刻板的学习先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在生物医学、技术医学、实用医学等观点的影响下,医学生的培养过分注重专业技艺化,强调各类化学检验和机械检查等方面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医学生往往只是高级技术人员,而不是人格全面发展的个体。
社会的发展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相辅相成,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也应该包含知识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两个方面,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学生才能具备独立健全的人格,才能胜任治病救人的职业要求。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现代医患关系强调尊重病人,将医生诊治病人的过程,看做是一个双方交流互动的过程,是一种主体间交互的心理和社会过程。一位优秀的医生,首先要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这样才能关怀和理解病人所处的情境,才能对病人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不是用机械、淡漠的态度面对病患。医生如果不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将病人看做鲜活的生命个体,就无法对病人的病痛产生同情,对病人的心情形成体会;医生如果没有浓厚的人文素养做依托,就无法与病人进行交流,无法给予病人人文关怀,专业技能的提高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3.人文素质教育能够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医生与病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一触即发,这也反映了医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因为在缺失人文素养的医生眼中,病人将变成“待修理的机器”,而不是具有知、情、意的鲜活生命。生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病人得不到预期的人文关怀,就会更加加深医患之间的误解,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根源之一。因此,新的医学生教育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医学生学习最新的文化成果,不仅学习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也要不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从维持病人自我尊重的人文精神出发,尊重病患,爱护伤者,真正做到医者仁心,重建患者对医者的信任体系。不断增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机制,让医患之间有进一步了解的机会,从而不断缓和当前的医患矛盾,进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1.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学校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按实际情况将有些重要的人文教育课作为必修内容实行考核,奠定低年级人文素养;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时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考量,巩固加强高年级的人文教育;及时对人文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阻止人文教育流于形式化;拓宽人文教育的途径,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的教学中。
2.提高师资力量。“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作为神圣的教育工作者,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从事教学的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和教育学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和诊断技巧,还应该不断学习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人文知识,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并且努力贯穿在理论和临床的教学中。通过气场强大的人格魅力不断地熏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梦想的执着、对理想的追求,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
3.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独立院校应该在吸收母校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结合“三本”这一特殊学生群体,探索自身校园文化特色,例如开办一系列人文讲座,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以校刊、校园网和广播站为载体,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空间;增进人文社团的建立,如新闻、文学、书法、摄影、歌舞、音乐等协会,着力构建积极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人文环境感染学生,使人文知识不单只是一种知识的内化,更深化为在学生品质中的内化。
4.注重在临床教学中的渗透。签约等级较高的实习医院,使学生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加强岗前培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学道德,严格按照医学生誓言,做到求真求实;加强实习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不断提升实习生语言表达能力。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是真正走向临床的基础,而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则是实习生转型为医务人员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使医学生不仅具备一技之长,还要达到“仁心,仁爱,仁术”的人文要求。医学毕业生走上医护岗位,不仅医学知识底蕴、职业道德情操是必须要具备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需要牢记于心的,真正的做到以独特的人文精神,研究人类的疾病;以博爱的人文情怀,探索新的医患相处模式。尊重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在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中找到突破口,使得医患关系逐步理性文明,由此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1]周晓阳.论文化的本质[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8~10.
[2]韩江琼,陈云兰.医学教育与人文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22~123.
[3]包丽娟,张芳,杨翠玲,等.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甘肃科技,2012,28(2):79~80,41.
[4]王楠,张新平,赵淑芳.中外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比较[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2):284~285.
[5]张新颜.军医大学人文课程设置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学位论文,2003.
[6]杨春玲.由三本学生特点谈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4):191.
On Medico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
Wu Shanshan&Li yanyan&LiWeixia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Anhui,230601)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can not be ignored.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ecaus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factors:selection and training mode of medica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the weaknes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campus'cul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The independentmedical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medical students through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developing campus culture and enhancing clinical teaching ofmedical students.So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and academic progress of Medical Students,but also to easing the the curr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and also helpful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medical and health cause.
independent college,medical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R192
A
1674-0416(2015)02-0036-03
[责任编辑:文 剑]
2014-10-09
吴珊珊,女,1984年生,安徽肥西人,讲师,应用化学硕士;李艳艳,女,1982年生,山东淄博人,讲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